记者在扶贫一线丨小故事、大真情——驻村第一书记刘清锋扶贫路上的点滴

[探索] 时间:2024-04-29 21:53: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29次

原标题:记者在扶贫一线丨小故事、记者记刘大真情——驻村第一书记刘清锋扶贫路上的扶贫扶贫点滴

秋日下的胡家坪村投射出悦目的光彩。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诚 娄底报道

深秋时节,线丨小故在涟源市伏口镇胡家坪村,真情驻村久雨过后的第书的点滴阳光,分外热情地洒向每一个角落,清锋村里村外都显得格外温暖。记者记刘

10月11日,扶贫扶贫难得的线丨小故晴好周末,刘清锋却没有回城区的真情驻村家。

“300多亩红薯大丰收,第书的点滴可销路不乐观,清锋得想办法。记者记刘”原来,扶贫扶贫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线丨小故他,还在为村里主打产业之一的红薯忙碌着。

今年是刘清锋到胡家坪村驻村帮扶的第三个年头。近三年的驻村帮扶,他带着“不出成绩,决不收兵”的扶贫情怀,舍小家为大家,进农家、问农事、干农活……上演了一个个温暖的帮扶故事。

涟源市委书记谢学龙(左三)到胡家坪村调研产业发展,指出红薯产业大有可为,要推动深加工,多措并举打通销路,提高市场竞争力。

“主动申请” 的故事

早在2016年,刘清锋就主动向所在单位涟源市民政局党组申请去驻村扶贫。

2018年3月,组织安排他到伏口镇胡家坪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村第一书记。

胡家坪村位于伏口镇的最北端,地处偏僻,平均海拔近800米,典型的高寒山区。当领导问他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时,刘清锋的回答是,“自己的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

刘清锋暗暗咬牙——“一定要让乡亲们摘掉‘穷帽子’。”从此他似乎忘了城里的家,把胡家坪当成了自己的家。在接下来的扶贫时光里,他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

2019年7月,涟源市民政局机构改革,局里一些股室要转隶至新组建的退役军人事务局。作为民政局的信访股长,刘清锋完全可以申请过去并转编,由事业编制转为行政编制。

“当时全村人的安全饮水工程进入关键时刻,放心不下啊!”眼看再努力一把,就能让乡亲们喝上梦寐以求的自来水,刘清锋又主动向单位申请,放弃了离开胡家坪村的打算。

2020年7月,涟源市民政局新成立二级机构涟源市中心敬老院,要从局机关选调一批人,凭资历和能力,刘清锋完全可以申请过去,到那边工作压力会小很多,还可以转编,由差额事业编转为全额事业编。但此时脱贫攻坚正处于最紧要的普查验收阶段,当领导征求他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把扶贫工作干到底。

就这样,为了胡家坪村人早日过上好日子,他两次主动放弃了转岗转编的机会。

10月11日,刘清锋(前者)帮村民熊了娥抢挖红薯。

“庄稼汉”的故事

“庄稼汉”,顾名思义就是那些熟悉农村事务、辛勤劳作种植庄稼的人。

在胡家坪村,刘清锋和他带领的工作队,就是深受村民爱戴的“庄稼汉”。因为村里“取水”、复垦复绿等日常事务,都少不了这几个“庄稼汉”的全程参与。

山高路远的胡家坪村,受煤矿开采影响,地下水系被破坏,每到秋冬季节,全村境内无水可挑,严重影响村民安居乐业。

面对这个民生困境,刘清锋带领工作队员和村民,“和庄稼汉没两样”,走村串户、翻山越岭寻找水源,多方争取资金,还请来水利专家反复论证,经过两年的努力,先后尝试了6种方案,失败5次,最后才取得成功。

如今,胡家坪村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告别了“喝水难”的日子。

易地扶贫搬迁户拆旧后的复垦复绿,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胡家坪村易地扶贫搬迁户的集中安置区,距村里约20公里,且多是山路,来回种一趟庄稼不容易。

为此,除了挨家挨户做好政策宣传,刘清锋更是带领工作队员身体力行,把抛荒的土地“借”过来,种玉米、插红薯、撒鱼草,把胡家坪易地扶贫搬迁户留下的空地,变成了绿油油的庄稼地,既解决了工作队的吃菜问题,又带动了当地村民发展种植,他也成了一个和群众忙成一片的地道“庄稼汉”。

刘清锋(左一)带类风湿发作的杨晚连到涟源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贴心人”的故事

杨晚连是胡家坪村的贫困户,60多岁,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时,走路膝盖疼痛厉害,但很自强,脱贫意愿十分强烈,在村里的扶贫车间上班。

扶贫车间都是些手头上的活,有时候病情不严重时,杨晚连可以坚持工作,只是上下班让她经常犯难。虽然车间离家只有800多米,但一走动就会疼痛难忍。

“担心的不是病,而是不能去做事。没钱,日子怎么过啊!”有一天,刘清锋到杨晚连家走访的时候,刚好碰到她愁眉苦脸呆在家中。刘清锋说,去做事容易,背过去就是。起先,杨晚连挺不好意思,但看到刘清锋的确岀自真心实意,也就没再坚持了。

从此,在胡家坪的乡间小道上,经常可以看到刘清锋背着贫困户杨晚连上下班的身影。

刘清锋(右一)到贫困户阙敏的扶贫车间了解生产情况。

“助老扶残不止步,精准扶贫不停歇。”刘清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

贫困户阙祚钦,一家三口人,自己患肢体二级残疾,全凭妻子赵运连在家照顾,儿子阙敏初中毕业外出务工,因为刚出校园,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一家人没什么收入来源,入不敷出。

刘清锋了解到情况后,鼓励阙敏潜心学习电子元件加工技术,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业,改变家庭贫困面貌。

2018年底,在工作队的支持下,学到技术的阙敏,把电子元件加工生产线引进胡家坪村。目前已有13名务工人员,车间规模还在逐渐扩大。“我儿能有今天,都是民政局和工作队的帮助。”谈起刘清锋带领的工作队,阙祚钦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如今的胡家坪,路宽了,村美了,产业兴旺了,于2019年成功脱贫“摘帽”,成了美丽乡村达标村。刘清锋两次被评为全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优秀共产党员,他带领的工作队于2019年被评为涟源市先进驻村扶贫工作队。

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故事,更没有惊世骇俗的壮举,作为一个基层干部,一名扶贫工作者,刘清锋在驻村扶贫工作中,用真心,带真情,真扶贫,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用平凡的点滴,谱写了一首不平凡的扶贫之歌。(张兴诚)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