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外交官与专家共析疫情下的东西文化冲突

[娱乐] 时间:2024-04-28 19:24: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33次
文化的前外冲突,疫情放大器下“危与机”线上研讨会
  中评社北京4月18日电(实习记者 刘正洁)由亚洲礼仪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交官“外交官说事儿”协办的共析“文化的冲突,疫情放大器下‘危与机’”线上研讨会于4月17日上午举行。疫情会议研讨从“口罩”谈起,东西透过疫情“放大器”,文化挖掘东西方不同的冲突社会行为、国家政策、前外民众导向,交官找寻解决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共析着力点。  研讨会由亚洲礼仪文化研究中心首席顾问、疫情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吕本富主持,东西亚洲礼仪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静云出席。文化  中国前驻瑞士、冲突意大利兼驻圣马力诺大使董津义表示,前外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在所有控制疫情传播的措施中,人们是否戴口罩不仅是中国和西方的差别,也是亚洲和西方的差别。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认知和生活习惯上。西方人注重的是“自我”,就是“我有病就戴,我没病就不戴”,体现出一种我行我素。中国人注重群体,“我有病,戴口罩是不传染别人,我没病,戴口罩防止别人传给我”,把个人置于群体当中。他认为,世界现在出现一些指责和怀疑中国的声音,增进相互了解是关键,要围绕着“通”和“同”这两个字下工夫。“通”是民心相通,这是“一带一路”建设成功的关键保障,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以人文交流为纽带促进民心相通,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据突出地位。我们要以文明交流来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人民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人文格局。  中国前驻斯洛文尼亚、波兰、罗马尼亚大使徐坚表示,中国在抗疫过程中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有效应对控制疫情,尽己所能帮助其他国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理念的认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更多人所认同。在抗疫中,中方始终强调“疫情没有国界,病毒没有种族”,只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才能战胜疫情。与此同时,中国在抗疫过程中展示了自己文化理念的优势,面对疫情和政府的政令,是顾全大局还是个人优先,中国人和欧洲人的不同表现显示出巨大的文化差异。此外,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展现了无私的胸怀,虽然中国自身抗疫任务很重,但仍向很多国家伸出援手。中国的一些传统理念逐渐被接受,以“戴口罩”为例,随着疫情的发展,一些欧洲国家开始从官方层面建议民众戴口罩。随着中外各个领域不断地深入交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会越来越紧密。  《文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执行会长娄晓琪表示,新冠肺炎的全球蔓延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世界在经济、物流、信息等领域已经血脉相通。“一带一路”中的“民心相通”就是要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并接受对方文化习惯中对自己和他人更有价值的部分,然后将这些内容进行分享和传播,这样既不打破和推翻已经形成的习惯和认知,又相互尊重和有了共同交往的话题。他建议,未来各种文化之间要通过在一个大的空间不断讨论和交流,建立不同的参照体系。在强调自我个性与习惯的同时,了解别人的看法,同时也对别人的个性有认知,知道存在的问题和视角差异,寻求更多的共同性。
【第1页第2页】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