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琼花别样红 | 永不褪色的红色番号 正文

琼花别样红 | 永不褪色的红色番号

[知识] 时间:2024-04-30 09:36:2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19次

原标题:琼花别样红 | 永不褪色的琼花红色番号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别样不褪中华儿女多奇志,红永红色不爱红装爱武装。番号”在如今的琼花琼海,仍有不少上了年纪的别样不褪人记得这支特殊的队伍——红色娘子军民兵连。

红色娘子军存在的红永红色时间不长,但她们留下的番号精神遗产却一直激励着后人。正是琼花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与传承中,1969年8月1日,别样不褪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在琼海阳江应运而生。红永红色

这群新时代的番号娘子军,循着前辈的琼花脚步,继承发扬红色娘子军的别样不褪革命精神,战斗在生产活动第一线。红永红色她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用自己无悔的青春和奋斗,汇聚成一道耀眼的光芒,让红色娘子军精神代代相传。时至今日,那份坚守仍为人称道。

2014年7月31日,庆祝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成立45周年系列活动中,红色娘子军连的老民兵在进行军事训练表演。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刻苦训练从不喊苦

4月的艳阳铺洒在阳江镇红色村的民兵连操练场,站在如茵绿草上,仿佛又听见了当年嘹亮的操练声。

王裕婉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国际形势仍较为严峻,和全国各地的民兵组织一样,红色娘子军民兵连也担任着维护社会治安的重任。当时以县武装部独立连存在的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在训练上也十分正规,装枪、射击、刺刀……样样都要练习。

蔡兴莲还记得当时操练时的许多场景。她数不清自己膝盖流过多少次血,手腕被擦破过多少次,最辛苦时连小便都没法儿蹲下去。“每位姑娘都对自己从严要求,大家勤学苦练,无论是在烈日下系石块练习射击,还是暴雨中割完稻谷赶回来参加训练,都从来没人喊苦喊累。”蔡兴莲说。

除此之外,为了继承和发扬红色娘子军精神,民兵连还经常开展拉练演习,在当年娘子军们战斗过的地方,如母瑞山、沙帽岭、马鞍岭等地都曾留下过民兵连的足迹。“大家背着枪、水壶和背包,凌晨4点出发,晚上12点才能回到家,每天行走约80公里,饿了就在椰林间烧水做饭,以此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的体魄。”王裕婉说,姑娘们白天参加军事习训、参加生产,晚上还要学习军事理论、 持枪站岗、下村巡逻。即便如此辛苦,大家都仍为能成为民兵连的一员感到自豪。正是在这样的刻苦训练下,民兵连在军事项目练就了过硬的本领,在历年琼海县武装部的民兵训练比赛中,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各项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娘子军们还多次获得个人单项冠军。在每年召开的广东省民兵训练工作总结大会上,都有娘子军民兵连的代表参加并接受表彰。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看到民兵连战士们的身影。1973年抗击强台风时,民兵连的战士们就在冲锋陷阵的第一线。

蔡兴莲还记得,那时候,不少房屋都倒塌了,伤亡惨重,民兵连立即组成“抢险队”投入战斗,夜以继日地抢救伤员。虽然战士们自家的房屋也倒塌了,但每个人心里想的都是群众优先。她们为恢复生产生活和灾后重建作出了重大贡献,也给予了受灾群众莫大的鼓舞。

闻名全岛的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曾多次受到广东省、广州军区、海南军区、琼海县的表彰。1969年,当时的代连长陈英莲还曾代表娘子军民兵连前往北京参加国庆20周年观礼,她登上天安门城楼,与全国各地的民兵代表和英模共同接受毛主席的接见。每每回忆起这些,民兵连的老战士们仍倍感光荣。

修水利、种庄稼样样在行

1970年代,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战士和红色娘子军老战士在一起。(资料图)

1969年8月1日,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不少女民兵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民兵连成立当天的场景——

在阳江公社红色大队(现红色村)红色娘子军操练场上, 英姿飒爽的姑娘们排成列队接受检阅。时任琼海县武装部部长的冯华标宣布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正式成立,宣读了民兵连连长及副连长、指导员及副指导员的任命书。

随后,琼海县人民武装部政委徐振忠向第一任连长云大兰授红色娘子军民兵连连旗,冯华标向全体民兵连女战士授予枪支。“那时发生的一切都让人热血沸腾!”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第三任连长蔡兴莲回忆道,民兵连成立时她还未到参加的年龄,但观看了成立仪式,便暗下决心以后要加入。

阳江镇党委副书记黄岳华介绍,红色娘子军民兵连从第一任(1969年) 至第八任(1991年)正副连长、正副指导员,均由琼海县人民武装部任命。女民兵从农村挑选18岁至35岁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政治表现优秀的女青年参加。在当时,能加入民兵连是一份莫大的荣誉。“那时候,我们不仅是阶级斗争的战斗队,还是生产斗争的突击队。”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第五任连长王裕婉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无论是烟园水利建设,还是“通天渡槽”建设,民兵连都主动要求站在前线,姑娘们抡起几十斤重的大锤子,一锤一锤地打炮眼,手掌、膝盖无数次被鲜血染红,都从不喊苦、从不喊累。

蔡兴莲说,修水利时常常需要执行爆破工作,在这过程中点炮眼是一项危险而艰巨的任务,一有闪失,就会有生命危险。“按照要求,每个人必须在三分钟之内完成10个炮眼的点燃任务,而在当时,我们没有一人有经验。”面对困难,蔡兴莲带着十位勇敢的战士组成点炮队,在一个多月的奋战中打了近5000个炮眼,从未出现失误。

民兵连不仅是一支骁勇善战的队伍,还是农民致富的科技力量。1983年,红色村刚刚种上了胡椒、橡胶等经济作物,由于缺乏技术时常出现枯死现象。民兵连里的战士们不仅通过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了虫害问题,还引导农民种上了菠萝、益智等作物,为当时红色村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别看我们是女子,修水利、种庄稼、维护治安……我们样样在行!”蔡兴莲笑着说。

自编节目传递娘子军精神

当时的红色娘子军民兵连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宣传队。“每当毛主席即将发表重要讲话时,民兵连里的姑娘们会在村子里敲锣打鼓奔走相告。无论发布得多晚,大家都会在连队耐心等待。”姑娘们当年举着灯、围着收音机翘首期盼的场景,蔡兴莲仍历历在目。

红色娘子军民兵连。 (资料图)

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成立后,连队经常邀请红色娘子军老战士来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大家不断从老红军身上汲取营养,不忘用红色娘子军的精神锤炼自己的意志。她们还成立了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小品、歌舞、琼剧和京剧等文艺节目,将节目搬上舞台,到琼海各地巡演,把红色娘子军的精神传遍大街小巷,深深根植于老百姓的心中。

蔡兴莲还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为了将京剧《红色娘子军》《沙家浜》和《红灯记》排演成琼剧版,姑娘们在收音机里反复收听,逐字逐句抠发音,只为将韵律牢记于心。

民兵们还对自己表演时的情绪、表情提出了更高要求,努力达到专业标准,“也没有别的办法,就是一遍遍揣摩,一遍遍练习,直到最后上台演出。”在后来的抗风抗灾中,她们编演的不少节目都给予了大家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信心。

1972年,中国京剧团《红色娘子军》剧组到红色村演出,当时进村要经过一条30米宽的河流,河上没有桥。为了让剧组和十多车道具顺利过河,负责接待的民兵连找来了几只小船连在一起、铺上木板,战士们则泡在水里一趟趟运输,直至18个小时后所有人员和道具被顺利送到了村庄。

“民兵连的战士们能吃苦,在各种苦难面前也从不放弃。”蔡兴莲和王裕婉都认为,无论是在当年还是现在,民兵连都受到了红色娘子军精神的鼓舞和激励。正是因为拥有了这份强大的信念,她们才用青春和热血续写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传奇,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成就了一段段无悔的青春。

可以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最辉煌的时期。2014年以后,在琼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民兵连的一段段光辉事迹又重新为人所知。红色村里也建起了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纪念馆,展出历年来娘子军民兵连事迹的照片……

蔡兴莲说,直至今日,民兵们仍会自发地回到操练场上进行训练,只要有需求,战士们仍旧可以随时到位。“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仍会继续扛起传承红色娘子军精神的重任,让娘子军革命先烈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蔡兴莲信心十足地说。

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第三任连长蔡兴莲:

担任民兵连连长是我最骄傲的事

“我们是听着红色娘子军故事长大的,从小就被革命先烈们的精神所感召,也渴望着能像她们一样。”时至今日,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第三任连长蔡兴莲,仍为自己当年能加入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感到自豪。

不少人还记得民兵连当年的辉煌,无论是在农业生产,还是在思想宣传上,这支曾风靡全岛的“新时代娘子军”都曾作过巨大贡献。

如何才能加入民兵连?这不仅要考虑其学历、身体素质,还要看是否有组织能力,是否有坚定的意志。蔡兴莲笑着说,1969年民兵连成立时,自己也想第一时间加入,无奈当时年龄尚小。庆幸的是,1972年,由于各方面都表现出色,年轻的蔡兴莲接过了重任,光荣地成为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第三任连长。“那时候,村里的姑娘人人都想加入民兵连,即便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待遇,但只要成为民兵连的一员,全家人都会引以为豪。”蔡兴莲说。

在连队里,蔡兴莲点过炮眼、做过演员,扛过锄头、也端过长枪。她说,在连队里付出过的点点滴滴自己从来都不觉得苦,她和战友们都有一种坚定的使命感,“红色娘子军革命先烈为我们打下了江山,我们更要为她们守下江山。”

40多年来,蔡兴莲曾在不少单位担任要职,也在不同岗位上发光发热。但她坦言,担任民兵连连长的日子,仍是自己生命中最值得骄傲的一段时光。她记得当时的自己上过讲台、进过电台、站过领奖台。最光荣的一次,是代表民兵连去广东参加表彰大会,第一次住进高档的白云宾馆。

1975年,由于要外出工作,蔡兴莲不得不离开她心爱的连队,但她仍然不忘红色娘子军精神,这份信仰直至今日仍坚定地留存在她的心中。她也会像当年老一辈们那样,和许多人分享娘子军当年的故事。更让她欣慰的是,那些当年共同奋战过的战友也和她一样,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娘子军顽强拼搏、英勇抗争的精神。

2014年,180余名战士重回当年阳江红色村操练场,通过演练的方式纪念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成立45周年。“为了8月1日那天的正式演练,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民兵们自发地回到村庄操练,上至80岁、下至35岁,大家在烈日下艰苦地训练着,中午饿了,一个饭团就简单解决,无人喊苦。”蔡兴莲说,那股拼劲,让她感觉仿佛回到了当年那意气风发的年轻时光。

时至今日,蔡兴莲觉得自己在民兵连奋斗过的日子仍然历历在目。这个已经70岁的古稀老人,如今依旧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从她身上,我们似乎仍能看到当年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战士的风采。(叶媛媛)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