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总工程师郭雁池:我们想赋予大兴机场更多的“温度”

[知识] 时间:2024-05-05 02:14:3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21次

傍晚时分,温度一架航班缓缓落地,对话多机头前方的总工滑行道上,一条约300米长的程师池们场更绿色灯带自动亮起。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郭雁今年9月,想赋兴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迎来投运三周年。温度大兴机场高级地面引导系统实现了全天候、对话多全区域、总工全时段单灯引导飞机滑行功能,程师池们场更运行效率不断提升。郭雁从2019年正式投运至今,想赋兴机大兴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超过5200万人次,温度累计完成航班起降约45万架次,对话多货邮吞吐量约37万吨。总工三年的时间里,作为体量庞大的世界级航空枢纽,大兴机场不仅服务每一名旅客的出行,更成为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从开工建设至首航投运,这个大国工程用时不到5年,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大兴机场的建设已经创造了40余项国际、国内第一,技术专利103项,新工法65项,国产化率达98%以上。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背后如何攻坚克难?大兴机场对于建设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封面新闻对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郭雁池。

专家访谈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郭雁池。封面新闻:您毕业于原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现长安大学)建筑学专业,当时如何与建筑结缘,又如何伴随机场建设成长?机场设计建设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郭雁池:因为我父母是学水利工程的,当时报考大学时就想去学工程类,学习建筑需要绘画技能,我当时觉得可能更有意思,所以选择了这个专业,毕业分配后的是航空规划设计研究院,所以建设航空建筑一直坚持到现在。当时课本里有美国杜勒斯机场的介绍,流线型的简洁设计中透露着美感,这让我欣喜地发现在航空建筑中可以追求个性化的设计,这对我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让我对航空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封面新闻:您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在大兴机场的建设中能否追求完美,如何在完美与现实中寻找一种平衡?郭雁池:任何一个东西其实并没有完美的,尤其是在设计一个建筑物。比如大兴机场集中式的航站楼是不是就是完美的呢?它可能在某一些方面不如单元式航站楼便捷,但从整体性能来说是高于其他形式的航站楼。这都是一个平衡的过程,在当时的条件下,你要解决主要矛盾的时候,那么有一些次要矛盾可能就无法得到完美的解决。其实我作为设计师的时候也是这样,自己的想法受制于方方面面,建筑工艺实施的难易程度,或者使用建筑物的人对于事物看法的不一致。比如在航站楼装修过程中,地面石材的铺装要求非常严格,需要石头之间的缝隙一致,那么石材的颜色就无法做到一致,因为它不是工厂生产的产品,是自然界的东西,需要允许它有这种瑕疵。封面新闻:回溯您建设大兴机场的十年,这意味着什么?郭雁池:在10年间,能够参与大兴机场的建设,对于我来说是不一样的人生的体验,建成以后大兴机场经受住了一定的压力和考验,建筑设计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应该说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希望能为大兴机场的旅客带来一种舒适的体验。我觉得坚持很重要,一步一步地走,困难也能一个个地解决。我们团队一直坚持认准了一个方向,然后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封面新闻:在您看来每个建筑怎么才能够让它变得更有温度?大兴机场的温度体现在哪些方面?郭雁池:对于一个交通建筑来说,让旅客出行更加便捷、感受更好,我想这是最本质的一种温暖。比如在大兴机场考虑到自然阳光,营造的这种自然的环境和氛围会带给旅客更好的感受。比如在无障碍卫生间的设计中,就考虑到很多因素。在无障碍卫生间外,带有盲文的开关门按钮设置较低,卫生间内洗手盆、便盆周围都设置了抓杆,马桶后还设有靠背,方便残障人士借力起身。每面墙边还设有紧急呼叫装置,按下按钮后保洁人员会第一时间响应,提供帮助。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

记者手记大兴机场,这一世界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仅耗时四年半,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让人好奇的是这个大国工程的建设者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让凤凰展翅屹立在京南大地。在采访郭雁池的一个多小时,感受更多的是沉稳和踏实。他用近十年时间投入到一个建筑中,我问他值得吗?他简单地回答,这只是正常的工作,任何时候只要国家需要,就会投入到建设当中。总结过去的十年,郭雁池给出的关键词是留念,他把和团队一起攻坚克难完成机场建设的历程刻入他的生命中。凤凰展翅,逐梦蓝天。如今,大兴国际机场已经成为4F级国际机场、世界级航空枢纽,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智慧、创新与活力。郭雁池依然奋斗在民航机场建设的第一线,他还会始终如一为民航的建设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特别是伴随着新基建、5G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智慧民航的发展与建设,他说:学无止境,我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