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听障舞者作品获评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类节目

[热点] 时间:2024-05-03 23:43: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55次

原标题:广东听障舞者作品获评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类节目

轻柔的广东音乐响起,舞台上,听障27名身穿蓝紫色演出服的作品舞者时而聚拢,时而四散,获评身体起伏,全国似月下海浪般涌动。残疾舞台四角,人艺各站着一名指挥者,术汇随着音乐节奏,演类用手指比出数字1、节目2、广东3、听障4。作品

这段名为《潮涨潮落》的获评舞蹈,日前在全国级汇演中摘得桂冠。全国台上的舞者,都是听力障碍人士。4位指挥者既是手语老师,也是舞者们的“耳朵”。

来自广东的舞者,为这场表演经历了期待的反复落空、排练的困难辛苦,但最终,舞蹈化为他们的声音,述说出他们无声但精彩的内心世界。

波动:现场演出被取消

编排这支舞蹈的广东省残疾人艺术团于2011年正式挂牌成立,演职人员大多来自全省特教学校的教师及学生。

广东省残疾人文化体育与康复辅具中心艺术部工作人员冷妍介绍,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是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残疾人艺术盛会。为了在汇演中呈现出最好作品,艺术团2019年就开始招募舞者,开展编舞、排练等工作。

在广东歌舞剧院国家一级编导陈军的编排中,《潮涨潮落》是一支群舞,没有具体的主角。舞者们通过转圈、摇摆手臂等动作来呈现出海浪的动态,也折射出每个人在面对不同经历时,内心情绪的起伏变化。

按照下发通知,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拟于2021年8月下旬举行。没想到,受疫情影响,在即将前往参赛的几周前,艺术团被告知汇演将延期。同年11月初,现场演出又被调整为由各代表队自行录制报送节目视频参演。

不断的延期,到最后甚至直接取消了现场表演,这让舞者们的情绪有了波动。

热爱:舞蹈带来克难勇气

“到底还能不能参加比赛?”

“排练还要持续多久?”

……

排练时,舞者们一个个泛起嘀咕,焦虑的情绪在队伍里蔓延。

团队里的“领头羊”庄文洁对此感同身受。“队员们来自各地,都是为了这次汇演才相聚到这里。”庄文洁打着手语告诉记者,团队中很多人在集训时间外,都有自己的职业。

有的在市残联下属的就业中心上班,有的在文化馆当舞蹈辅导老师,有的是包装公司员工,每天上班都要做手工包装……为了这次汇演,大家都是请假赶来集训,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

此外,不同的性格、表达方式、生活习惯及参差不齐的舞蹈水平,也加大了队员们的磨合难度。

曾演出过《千手观音》,有着丰富舞蹈经验的庄文洁,和手语老师一起想办法,让团队提高凝聚力。集训时,手语老师和舞者生活在一起,训练结束后,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做游戏、冲咖啡。

“我有时候掌握不好在什么时候换动作。”一名舞者打着手语抱怨。

“你如果看不到我指挥,你就看旁边的队员。”手语老师笑着安抚。

对舞蹈共同的热爱被激起,队员们再次全心投入到每一次排练中。

感知:用手触摸声音的模样

听障人士常用词汇约3000个,遇到成语或相对生僻的词语时,有的听障人士看手语也很难理解。那么遇到编舞的专业术语怎么办?

“我们努力把这些生涩的语言变成他们能懂的语言。”手语指挥之一、原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舞蹈项目负责人蔡杲说,每次集训时间非常有限,节目编导会先教舞者动作,手语指挥再根据音乐节奏,用手语向舞者解释拍子。

最难的是情绪部分。听不到音乐,如何理解音乐中的情绪,进而用舞蹈传递给观众?

广州歌舞剧院国家一级编导张玲说,她让舞者用手触摸音响,音波的震动,让舞者对声音的模样和情绪,有了触觉的感知。

由于听不到音乐,听障舞者有着更强的专注力和观察力,也更加珍惜每一次上台的机会。“有时候我们排练得太投入,一遍一遍地练,忘记了休息,这股劲儿能让他们克服一切。”张玲说。

最近,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结果公布,广东收获满满,器乐类作品《火舞》、舞蹈类作品《潮涨潮落》、戏曲类作品《牡丹亭之幽媾》均获评一类节目。

但张玲觉得,参加比赛的目的不只在于领奖,她更想让大家看到残疾人拼搏的精神,从他们的舞姿“述说”里,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南方日报记者 关喜如意 尚黎阳(关喜如意 尚黎阳)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