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祁阳:一台戏里的乡村振兴 正文

祁阳:一台戏里的乡村振兴

[娱乐] 时间:2024-04-27 18:01:3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80次

原标题:祁阳:一台戏里的祁阳乡村振兴

祁剧又名祁阳戏、楚南戏,台戏是乡村湖南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因发源于祁阳而得名。振兴2008年祁剧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阳祁剧最早科班诞生于祁阳县白水镇竹山村,台戏曾经困顿的乡村竹山村如今也因祁剧而小有名气,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振兴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交流唱戏。祁阳

“红日往西坠,台戏未见相公回,乡村奴乃严婉玉,振兴配夫鄢荣……”1月3日,祁阳在湖南省祁阳县白水镇竹山村祁剧广场,台戏该村祁剧文艺队正在排练节目。乡村祁剧演艺厅内一群祁剧娃娃在老师的指导下练嗓、哼腔、前空翻、侧身翻……练习基本功,孩子们的声音高亢,动作干净利落。

“这是大家在为村里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作准备嘞,我们不但准备了祁剧、折子戏,还准备了祁阳小调、小品、歌舞,节目多种多样,欢迎大家到时候来竹山观看。”竹山村村主任刘险江热情地介绍。在他看来,一台祁剧不仅带来了村民精神生活的富足,更唱响了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文化村原是贫困村

走入竹山村,丰富的竹山“村文化”让人耳目一新。村民们深居山村,却有自己的腰鼓队、自己的礼堂、自己的“村歌”,还有自己的“村晚”……

时光回溯到30多年前,竹山村是另一番模样,耕地零散,老百姓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祖祖辈辈延续着传统农业劳作,无规模农业、无集体经济和经营收入,是一个位置相对偏远,资源较为乏困、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村。

“竹山坪竹山坪,十年九旱一年收,有儿莫留竹山坪,有女莫嫁竹山郎。”一首令人心酸的民谣,是当时竹山的真实写照。

“文盲多、单身汉多,打牌赌博的多!”竹山村的老人们回忆,由于竹山村地处衡邵干旱走廊的死角,常年严重缺水,老百姓靠天吃饭,生活十分贫困。

“我以前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一天不打就觉得手痒。”现任祁剧文艺队队长陈玉英曾经也是“麻将班子”的常驻成员。

2014年精准扶贫如一阵春风吹进竹山村,可面对凋敝的村舍、街头的散汉,如何精准发力成了村党支部书记谭宝联的烦心事。

“守住精神,乡村才有魂。”听着乡间传来的祁剧小调,谭宝联心中有了主意,“祁剧既能提升本村知名度,吸引旅游投资,又能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净化社会风气,岂不是一举两得?”

一条文化兴村的特色之路悄然在他心间铺就。

带头人+好政策=祁剧兴村

在竹山,说到祁剧,就不得不提到祁剧少儿培训中心的老师——唐长炼。2016年,他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带着女儿背井离乡来到竹山村。

多年来,父女俩骑着“小毛驴”寒来暑往,投身于祁剧传承与教学,但应者寥寥无几,“唱祁剧曾经被视为不务正业。”唐长炼无奈道。

祁剧兴村需要带头人,更需要好政策。

在竹山村“两委”的努力下,2016年7月1日祁剧传承少儿培训中心正式成立,祁剧传承走上正轨。

“这些学员多为留守儿童,可以说祁剧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据唐长炼介绍,已有多名学员后被南宁戏校、衡阳戏校、邵阳戏校选中。其中14岁的王培凭着一折《打锁开箱》被南宁桂剧院特招并参加“昆山百戏”全国汇演,深受专家好评。

“这些年,我们为保护祁剧文化,建成了祁剧陈列馆、祁剧演艺厅、祁剧文化广场,创办了祁剧少儿培训中心,成立了永州祁剧文化研究会。同时,我们村里还积极组建了文艺宣传队、民间乐队、军鼓队、腰鼓队、祁剧文艺队。家家户户都喜欢唱祁剧,村里的氛围越来越好。”谭宝联感受到了田间地头刮来的新风。

据他介绍,竹山村在祁剧的基础上,编排了一系列接地气、正能量的祁阳小调作品,如《新农村建设百花开》《十唱竹山新村》《竹山美食几多宝》等,用乡亲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节目送到乡村社区、田间地头。每年春节,竹山村村民都会自发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每周都进行周末剧场祁剧演出;其他重要节假日还举办各种民俗活动……最热闹的一年,十里八乡来了3万余人。

2018年,村里建成了占地257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改建了村文化室和图书室。原来的“麻将班子”不见了,村民不是去村文化室活动,就是去文化广场唱歌跳舞。陈玉英也走出了“麻将房”,走进“活动室”,唱祁剧、学知识,成为祁剧文艺队队长。

祁剧已然成为展示新农村建设成效、展现群众精神文明风貌的一张亮丽名片。多年来,竹山村里无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发生,竹山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无邪教示范村”。

祁剧带来的改变还在继续

在竹山村,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农家大院特别引人注目,这是祁剧科班旧址。2012年,竹山村通过招商引资500万元修复了祁剧科班旧址,打造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链,让旧房变新房、山区变景区,建成了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现在竹山村接待能力稳步提高,吃农家饭、干农家活、随农家俗,悄然成当地时尚,解决了村里百余人的劳动就业问题。每年平均吸引游客15万人次,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名村。

“如果乡村振兴需要一双翅膀,一翼是产业富民,另一翼就是文化精神。”谭宝联说。经过多年的探索,竹山村已形成“文化立村、文化兴村”的发展思路,改变了乡村的精神风貌,塑造了“崇尚文明、富民兴村、坚持不懈”的竹山精神。如今的竹山已经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18年,竹山村实现了人均纯收入1.5万元,村集体纯收入8.9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达2500万元。

如今的竹山与祁剧二者相依相伴,祁剧给竹山乡村振兴带来文化的内核与软实力,而竹山的振兴又给祁剧提供了传承与发展的沃土。

“循着独特的文化底蕴,竹山村将持续加大文化事业投资力度,不断开发文旅融合的新产品,积极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为村民增加经济收入拓宽渠道,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发展、新局面。”谈起竹山村今后的发展,谭宝联信心满满。(赵航 唐臆涵)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