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深机器人利好政策不断!行业研报一天3篇 奇点将至?

[知识] 时间:2024-04-30 20:32:1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71次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布局中,北上不断机器人已被北上深三地列为重点发展项目,深机相关政策正密集铺开。器人奇点

  今日,利好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若干措施》(简称“措施”)提出,组织实施机器人产业“筑基”工程,行业发布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清单,研报围绕机器人操作系统、天篇高性能专用芯片和伺服电机、将至减速器、北上不断控制器、深机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器人奇点以及人工智能、利好多模态大模型等相关技术,政策支持企业组建联合体,行业通过“揭榜挂帅”聚力解决机器人产业短板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

  针对机器人产业,短短两个月内,北京连发两个政策利好,此前6月28日,《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发布。

  相较6月份的方案,此次发布的措施更为具体,不仅重视技术创新,还给出了具体到万元的补贴金额,着力优化机器人企业的营商环境、商业化路径,并降低其上市门槛,比如:

  扩大机器人企业金融信贷支持,对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业务,给予1%的贴息或担保费用补助,补贴期限最高1年。支持企业通过并购贷款并购相关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对符合条件的关键机器人设备等融资租赁项目,按照不超过5%的费率予以支持,企业年度补贴额最高1000万元。

  支持机器人企业融资上市,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首期规模不低于20亿元,支持创新团队孵化、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并购重组和发展壮大。对进入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上市的优质企业予以奖励。

  一系列“3000万礼包”:对于有意解决机器人产业短板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的企业,根据攻关投入予以支持,最高3000万元;对建设“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标杆工厂,实现机器人生产全流程无人化、智能化的机器人企业,按照不超过建设项目投资的30%予以奖励,最高3000万元;鼓励建设机器人产业创新验证公共平台,对平台建设单位,按照不超过建设项目投资的30%予以补贴,最高3000万元;支持机器人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布局,对参加“强链补链”行动且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不超过实际履约金额的5%予以奖励,最高3000万元。

  5月以来,深圳、上海也先后发布了产业支持政策,逐步厘清未来一到两年的发展规划。

  6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到增加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布局人形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赛道。

  5月31日,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的《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提出,孵化高度智能化的生产机器人,加快组建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总体来看,北京市的政策指向更为明晰,文件直指“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上海和深圳则将机器人分别列为制造业、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一个分支。

  在国内各大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三地上一轮政策比拼聚焦在人工智能领域,机器人会是下一个必争高地吗?

  ▌北上深抢滩机器人产业

  翻阅北上深的机器人政策后可以发现,尽管三地在具体目标、落实细节、政策侧重上或多或少存在差别,但相似点也非常明显——积极推动制造业机器人落地,重在把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交叉点。前者表现为,三地均强调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后者则体现在,三地将人形机器人与大模型技术相结合并绘制蓝图。

  (1)北京

  工业机器人方面,提出巩固和提升医疗健康、协作、特种、物流四类机器人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面向医疗、制造、建筑、商贸物流、养老、应急、农业等领域重点需求,开展一批“机器人+”应用示范。

  提出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加快建设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以人形机器人小批量生产和应用为目标,打造通用智能底层软件及接口、通用硬件开发配套设施等基础条件,集中突破人形机器人通用原型机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技术。

  (2)上海

  工业机器人方面,提出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360台/万人。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机器人应用,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不少于2万台。

  人形机器人方面,瞄准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构建通用大模型,面向垂直领域发展产业生态,建设国际算法创新基地,加快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

  (3)深圳

  工业机器人方面,提出推进“千行百业+AI”,加强制造业数据的采集、利用、开发,探索建立企业数据“标注+训练”闭环机制,储备高质量数据集,孵化高度智能化的生产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方面,开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载体扶持计划,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5家以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加快组建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平均每天诞生3篇行业研报

  政策背后,是机器人发展经历了实验室技术积累阶段,工业机器人落地场景增加,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产业有望逆转迟迟不能落地量产的困境、加快进入具身智能时代。

  进一步来说,大模型可通过将图像、文字、具身数据联合训练,引入多模态输入,进而提升大模型和环境的交互能力和学习能力,推动机器人向更智能、灵活和自主的方向发展。

  而人形机器人被视作新一代人工智能浪潮中,具身智能的合适载体。特斯拉已经宣布其人形机器人擎天柱2024年有望率先在内部工厂投入使用,微软、谷歌、三星等科技公司也纷纷入局。

  以“机器人”为关键词,在某金融终端上可检索到的三个月以来的行业研报高达286篇,平均每天有3篇相关研报诞生,其中约60篇聚焦具身智能/具身机器人/人形机器人。

  将目光投向更长远的地方,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供给不断减少将继续推动机器替代人力。

  鉴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多家机构表示本土企业是机器人制造产业的主要一环,进而以此为出发点挖掘产业链投资机会。

  工业机器人中,东吴证券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上下游全产业链布局类公司,能够应对可能到来的行业格局分化;(2)国产化率低、壁垒较高的环节:大六轴、汽车3C、焊接;(3)规模持续扩大的公司,有望迎来盈利能力上行。

  人形机器人中,其硬件需求较工业机器人更复杂多元,其传感器数量、品类、执行机构复杂程度远高于工业机器人,对控制器实时算力、集成度要求高。国泰君安等机构指出,减速器、伺服电机、线性执行器、滚柱丝杠是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产业链中,价值量较大的硬件设备。

 

(文章来源:财联社)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