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AI绘图,著作权究竟应该归谁? 正文

AI绘图,著作权究竟应该归谁?

[热点] 时间:2024-04-28 04:18:5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67次

    

“一片浩瀚的沙漠,混合了午夜蓝和普鲁士蓝色的著作星空,一把燃起火焰的权究篝火”,随着“咔嗒”一声,该归四幅AI画作出现了。AI绘图

使用近期爆火的著作AI绘图软件Midjourney只要在提示词区域输入希望得到的图片的文字描述,该软件便可以自动生成不同样式的权究作品,供人挑选。该归目前已经有不少用户自发建立免费资源库。AI绘图

Midjourney这类AI绘图软件的著作出现让一些美术行业从业者感到危机。泡泡是权究一名数字绘画师,主要业务是该归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接客户定制的绘图稿件。她告诉《方圆》记者,AI绘图她们这个圈子内的著作很多设计师感觉拓展新客源比之前难太多了,“一些客户会用AI绘图软件自己定制,权究还有一些人以‘低价’和‘高效’作为卖点,用AI绘图软件作图,挤压我们的生存空间”。

被“偷”了的画

AI绘图为何备受青睐?首先,它的第一个诱人之处在于,使用AI绘图几乎没有门槛。只要使用者能够精准地用文字描述出需求,它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作图。

其次,AI绘图软件的价格合理。以Midjourney为例,截至2023年6月27日,该软件推出三种订阅计划,费用在每月10美元至60美元不等。相较于它强大的功能来说,这样的价格并不算高。

最后,AI技术正以飞快的速度不断革新,能更快响应人们的需求。当人类的学习和成长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堆砌时,Midjourney的两代主力模型的发布时间仅仅间隔不到5个月。

即便如此,AI绘图仍面临着不少挑战,紧紧扼住其咽喉的是不可忽视的法律风险。作为人工智能生成物,其著作权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我的画曾经被AI画师‘偷’过,维权却十分困难。”泡泡说,“一天,我朋友告诉我她在某网站上看到了我的‘新作’。我非常疑惑,结果发现那根本就不是我画的!”

相似的色彩基调和线条风格让泡泡感到自己被抄袭了,她立刻私信对方说明了这一情况。对方却表示,“这是用软件绘图的成果,不存在侵权”。于是泡泡向平台投诉和举报,但平台却以“对方有标注分享的标签”“提供的证据不足,无法核实”为由,拒绝了泡泡的请求。

“使用这些色彩与线条本就不是专属于某人的特权,客观上也不构成侵权。”对方如此解释道。

不同于反响强烈的从业者,青年油画家章旦鼎对于AI绘画的态度较为冷静。他认为,不能仅凭两幅画作表现出相似的创意就认定AI有抄袭、窃取的行为。

“在AI绘画没有诞生之前,也有不同的人产生相同的创意的案例,但并不能武断地将一方定性为窃取创意,因为创意取决于人的见识和思维上的偶然,但两人甚至更多人的创意上的偶然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只不过概率很小。”章旦鼎说,“AI加速了创意产生的进度,从而增加了相同创意诞生的概率。”因此,若想界定AI绘画是否侵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衡量,如相似的程度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一方的成果是否更早地被公布或认证等。

AI作品具备独创性吗

“AI绘图著作权的问题主要涉及两方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徐化耿向《方圆》记者介绍,“一是AI绘图是否符合我国著作权法中‘作品’的认定标准;二是如果构成作品的话,著作权归属问题。”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其构成包括四个要件:内容须为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具有独创性,能够以一定形式表现,是一种智力成果。

徐化耿解释,一方面,AI绘图是符合上述领域的标准的。另一方面,AI绘图的成果并非一种停留在AI模型“内心世界”的思想,它能够被客观感知,并通过印刷品等形式复制传播,具备有形性和可复制性。因此,争议聚焦到了“独创性”和“智力成果”这两部分,其中独创性又可以拆分为“作者独立完成”和“最低限度地创作(具备足以与既有作品相区分的差异性,而非复制抄袭)两个条件。

理论界对此有三种观点:反对论、支持论和中立论。反对论者认为,AI绘图的底层基础是算法,它依赖于人类的智慧,不能认为其具有独创性。支持论者认为,AI绘图无须依靠他人,便能实现作画过程,是具备独立绘画能力的。深度学习能力也使得它具备一定的主动性,可以突破预先的算法进行创作。中立论者认为,在AI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可以通过修改现行法律规定以与其相适应、匹配。

资深算法工程师阿宗从技术的角度向《方圆》记者阐述道:“AI在生成画作的过程中,有两个环节至关重要,分别是‘利用’和‘探索’。我们一直在找寻二者的平衡,如果利用太多,就没有所谓的创新,非常僵硬;如果探索太多,预测或者说生成的准确性就会降低。”也就是说,AI绘图的创作以过往的数据作为底色,同时融合了自己的“心思”,一点点尝试冲出边界。

由此看来,AI绘图或许可以被视作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它所需要的数据和规则是人类给予的,但中间的运算却是它独立完成的。这一过程就像是一个黑盒,我们无法观察它到底是如何运用这些数据和规则的,我们看到的只有进去的数据和出来的结果。而人的大脑似乎也是同样的运作原理。我们的大脑接收外界传来的信息,从中汲取知识和经验,利用前人设定的规则对提取后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人脑是怎样进行运转的,人脑的计算过程同样是一个黑盒,但我们从未否定人类具有独创性。那么,能否仅因我们看不见AI独立创作的过程就以此否定AI具备独创性这一可能本身?

面对这个问题,徐化耿持审慎态度:“人工智能技术确实呈现出了一定的创造性。但是目前来看,AI技术仍然在人类理解和设定的规则及算法下进行工作,思维乃至感性方面与人类相比仍有一定距离,所以仍然具有可控性。”基于此,传统意义上的“智力”是人所独有的,将AI生成物称为“智力成果”仍有待进一步讨论。

理论界争议得热火朝天,法律因其天然的滞后性也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这给AI绘图的著作权归属带来很大的难题,AI绘图的著作权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中似乎变得无处安放。对此,徐化耿表示:“著作权的目的是解决作者与其他人之间的争议,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权利认定及边界问题。所以AI作品著作权如果归属于AI的开发者、运营者或者使用者,那么其实不会产生太大问题,它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但如果说它归属于AI本身,那么是关于AI是否具有主体资格的问题。

那能否像法人一样赋予AI以虚拟人格,使其成为“拟制人”从而具备主体资格?徐化耿认为,目前来看,难度较大。法人之所以能享有主体资格,主要原因是其具备独立参加活动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市场发展,但AI在这方面尚有所欠缺。

那么归于AI算法开发者呢?似乎从“出力”的角度来看,开发者是最有资格的,然而这也存在着问题。阿宗解释,AI模型的开发往往并非一人之力,是多个团队甚至多个研究机构的产物,因此难以固定所有的权利主体。

再来看运营者和使用者。他们没有参与模型的研发工作,在一些情况下对AI绘图软件可能并不享有完整的所有权,是占有或使用的关系。部分学者指出,仅仅基于弱效力的关系就将强效力的著作权归属于他们,仍值得商榷。

基于以上观点,如果通过充分举证证明侵权事实确实存在,如AI在训练过程中擅自抓取数据造成侵权,或者有人利用AI绘图成果侵犯他人著作权、肖像权、隐私权等,责任仍然应当由开发者、运营者或使用者承担。“目前来看,AI不具备独立人格,因此解决思路就是把AI当作侵权工具,进而确定具体的侵权行为人,由该行为人承担责任。”徐化耿说。

7月10日,国家网信办等7部门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办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提出了要求,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特点作出了规定,并针对相关产业特点,鼓励其发展。

“最新出台的《办法》对人工智能侵权问题作了进一步强调,主要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进行监管,兼及规制使用者的行为,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法制保障。”徐化耿介绍道,“该办法再次重申了不得侵犯他人个人信息、商业秘密、知识产权、隐私权及其他人格权等问题,但其规定得比较有原则性,而且位阶较低,并不属于法律,只是部门规章。因此,一旦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仍需要依据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著作权法等法律确定具体法律责任。

不宜强化其著作权问题

如果之后AI技术发展到了强人工智能,甚至超人工智能的阶段,以上问题的答案会有不同吗?在徐化耿看来,这主要取决于人工智能能否完全取代人类,“尤其是具有独立意志,否则的话仍然只是高级工具”。

“鉴于著作权是一种绝对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而AI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程度的不断提升需要以数据的开放、共享、流通为前提,所以我个人认为不宜强化其著作权问题,尤其是大模型的发展需要调用海量既有数据,不宜赋予AI绘图类软件著作权。”徐化耿说。

作为一名美术行业从业者,章旦鼎并不认为自己受到了“威胁”。章旦鼎提到“媒介”这一因素对于抵抗冲击也是十分重要的。美术行业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细分赛道,而AI绘画挑战的主要是“数字媒介”这一赛道,传统的油画赛道并不会受到太多抢占。

“好的油画作品除了需要独到的创意、引人深思的想法以及触及灵魂的深邃情感,还有厚重如凝脂、璀璨如宝石的油画颜料。这就是为什么欣赏油画一定要看原作的原因。”章旦鼎认为,人们通过眼睛观察、鼻子嗅闻、手指触摸、耳朵倾听,与面前的画作产生共鸣,这种震撼是数字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阿宗对《方圆》记者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像诗歌、绘画、雕塑这种创作型的东西,真正能够流传千古的作品所囊括的不仅有‘利用’和‘探索’,还有‘倾注’——它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创造力和表现力,还有人类在创作过程中为其倾注的情感。”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现阶段AI的本质终究是基于历史而训练出的数据。但如果人类一直依赖AI,或许将无法再现‘从中世纪走向文艺复兴’的史诗级跨越。”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