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顺德在全省介绍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经验

[热点] 时间:2024-04-30 02:06:1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23次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胡妍 6月22日下午3时,佛山房屋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全省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顺德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省全省各地市及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参加会议。介绍经验会议通报了前期全省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农村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整治工作情况,安全听取了部分地市和县区的隐患工作推进情况介绍。

  佛山市顺德区作为交流发言单位之一在会议上就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排查成效和经验进行了情况介绍。据悉,整治顺德区目前已基本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佛山房屋全区共排查录入房屋信息19.25万宗,顺德排查量约占佛山市的全省三分之一。前期排查初步判断存在安全隐患的介绍经验农村经营性自建房有415宗,已全部完成安全性评估,农村其中确定为D级和C级危房的安全农村经营性自建房分别为35宗和114宗,截至6月16日已按照部厅提出的农房整治标准全部完成整治,提前完成2021年上半年阶段性工作目标。同时,该区对评为B级的房屋也要求及时加固修缮,防止风险累积转化。

  顺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以下简称“顺德区住建水利局”)副局长欧阳擎在会议上总结了顺德区的四点做法和经验: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担当作为。佛山市及顺德区把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推动和落实工作部署。市、区分管领导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在每期的广东省住建厅通报上写批示、提要求、作指导,并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协调和督办。佛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经常实地指导和督促工作开展、听取汇报,调度资源解决工作难题。在启动之初,该区面临着农村自建房屋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村民对自建房屋安全隐患危险性认识不够等突出问题,以及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且缺乏专业技术力量等诸多现实困难。但顺德区住建水利局以任务、问题为导向,下定决心坚决打赢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攻坚战。

  二是及早谋划部署,统筹协调推进。顺德区住建水利局作为全区牵头单位,在收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下达的工作要求后,立即转发至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在认真吃透省、市工作方案要求后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形成工作合力,统筹协调推进。主要采取以下保障措施:主动协调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获取全区所有行政村已确权登记房屋信息,为排查工作打下数据基础;向各行政村发出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告,并组织媒体大力开展舆论宣传,加强政策解读和安全教育,做细群众工作,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配合;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广东省建科院专家到该区为基层工作人员开展“上岗”技术培训,传授农房排查基础知识和信息采集APP操作方法,同时制定了简明易操作的评估报告表并统一印制下发,极大方便并规范了房屋安全评估工作的开展;落实经费保障,安排专项资金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初步判断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安全性评估,专业鉴定到村到户。

  三是强化督促指导,狠抓工作落实。顺德区住建水利局制定了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专用检查表,每周由局分管领导或科室负责人带队前往各镇街和村居一线,做好督促检查和指导,压实镇街属地责任。该局要求排查工作必须做细做实不留死角,同时亦要确保进度和质量,隐患整治到位。该局还在每个工作日通过统计报表向区分管领导、区府办和各镇街通报全区工作进度,通过倒排任务完成时间表、分解和量化任务目标值、计算每日工作量偏差,必要时还对落后的镇街发督办函或约谈等手段,确保排查整治工作按时顺利推进。

  四是坚持标准从严,筑牢安全防线。顺德区经济较发达、外来人口多,农村出租屋普遍存在。该区从本地实际出发,将实质上存在盈利行为的农村出租屋一并纳入农村经营性用房范围开展排查整治。此举虽然加重了排查工作负担、提高了整治难度,但佛山市及顺德区都认识到这只是把必做、该做的工作提前安排来对待,可以趁机对人员聚集、治安情况复杂的出租屋进行一次详细的“健康体检”,工作亦得到了镇村各级领导干部的支持和理解。对经过安全评估,确定为C、D级危房的出租屋,该区则充分发挥多部门协同执法的威力,由城建部门会同流管办、城管执法办、派出所等多个执法机构,对存在建筑安全风险隐患的出租屋一律停止经营和使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最大范围内确保了该区农村经营性自建房的安全。

  据悉,顺德区下一步将全面推进农村非经营性房屋和农村非自建房的安全性评估,并争取在2022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整治任务,引导群众通过搬离危房、修缮加固、拆除重建等方式从根本上消除住房安全隐患。同时,该区还将全面加强农村房屋安全管理,建立“回头看”的动态监管长效机制,及时发现房屋安全隐患,坚决防范房屋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