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动物园持续野化放归 北京“造鸳”故事:模拟树洞 “偷”蛋孵化 GPS追踪

[百科] 时间:2024-05-06 14:59:1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53次

  天气转冷,造鸳在公园或街头活跃的北京小动物越来越少,但在不结冰的动物洞偷蛋孵水面,还经常能看到鸳鸯的园持身影。前阵子,续野玉渊潭公园樱花小湖上,化放化还迎来了上百只成双成对的归北鸳鸯前来“做客”,壮观的京故场面让市民兴奋不已。

  根据最新统计,事模在北京本地栖息的拟树鸳鸯数量已超过500只,然而十几年前,追踪市民还很难见到本地鸳鸯。造鸳

  10年时间,北京鸳鸯的动物洞偷蛋孵数量怎么从几十只增到了500多只?这与北京动物园持续10年开展的鸳鸯野化放归工作以及北京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密不可分。科研人员通过人工孵化、园持训练和放归、监测等手段,让这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实现了物种的繁育。目前,经过野化放归回到自然界的鸳鸯,最远已经飞到700多公里外的黄河流域。

  “造鸳”故事

  模拟树洞:为鸳鸯打造仿真产蛋环境

  鸳鸯产蛋不少,但成活率太低,科研人员就从孵化成功率入手。鸳鸯喜欢在1米左右深的树洞里做窝产蛋,因为那里最安全,不易被天敌发现,科研人员曾经在动物园的树洞里发现了堆巢现象。

  “本来一只母鸳鸯在自己的树洞里生10到11枚蛋,但是我们曾在一个树洞里发现了30多枚,这说明几只母鸳鸯犯糊涂,把蛋都生到一个窝里了。”北京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动物生态研究室主管崔多英说,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孵化率降低,因为树洞虽然深,但是细长条的形状,一般一窝蛋能在洞底平铺成一到两层,孵蛋的时候母鸳鸯会用爪子翻蛋,让它们受热均匀,但是如果蛋太多翻不过来,位于底层的蛋就很难被成功孵化,造成了孵化率的降低。

  科研人员意识到,可能因为树洞不够,鸳鸯才会扎堆下蛋,于是就模拟树洞的样子,定制了一批特制鸟屋。在崔多英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几间鸟屋。与普通鸟屋相比,这种鸟屋要高很多,最深的能达到六七十厘米,“鸳鸯飞进来之后,它们会以为这里是一个很深的树洞,很适合产卵孵化,就会在这里下蛋了。”崔多英说,2009年春天,北京动物园在大树上挂起了11间特制鸟屋,其中有8间鸟屋里都发现了野生鸳鸯产下的蛋。

  “偷”蛋孵化:人工孵化提高鸳鸯孵化率

  尽管吸引了鸳鸯来产蛋,可如果它们的孵化率太低,也意味着前功尽弃。所以,科研人员不得不“偷”蛋帮鸳鸯孵化。

  崔多英说,当鸳鸯成功产蛋之后,科研人员会“潜入”鸟屋,查看鸟蛋情况,一般会给母鸳鸯留下3至5只蛋让它自己孵化,其余的则全部拿回孵化室,通过人工孵化的方式进行孵化。北京动物园有专业的鸟类孵化室,鸳鸯蛋来到这里之后,先要进行表皮清洗和消毒,然后送入孵化器。孵化器是个体积约1.5立方米的方盒子,里面分出若干格子,鸳鸯蛋依次放好,科研人员将孵化环境设置好,就可以开始孵化了。

  对于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孵化器会模拟鸳鸯孵化时的真实数据,例如温度设置在37.4℃左右,湿度在65%上下。“鸳鸯自己孵化过程当中,根据蛋的变化,温湿度的要求不太一样,比如要出壳的时候,湿度就要变大,要不然绒毛粘住不好出壳,鸳鸯会通过变趴为站、扇动翅膀等方式改变巢内的温湿度,而孵化器也会根据需要改变温湿度,实现精准调控”,崔多英介绍说。经过29天的孵化,小鸳鸯就会破壳而出了。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