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奔跑在抗疫“火线”上的巾帼医生 正文

奔跑在抗疫“火线”上的巾帼医生

[百科] 时间:2024-05-09 02:18: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93次

图为2021年8月,火线李瑞霞带队支援呼伦贝尔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奔跑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5日电 题:奔跑在抗疫火线上的抗疫巾帼医生

中新网记者 张玮

每当穿上防护服,感觉就像披上了铠甲,巾帼必须向前冲!医生每当患者用期盼、火线依赖的奔跑眼神望向我们,就觉得所有的抗疫付出都值得!新年伊始,巾帼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本轮新冠疫情逐渐画上休止符,医生在抗疫一线工作两个半月的火线李瑞霞能稍稍松口气。

两个多月来,奔跑内蒙古额济纳旗和满洲里市先后历经新冠疫情突袭,抗疫这不仅是巾帼对北疆草原的一次大考,更是医生对医务工作者的一次严峻考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席卷全球,肆意传播,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展开。由于内蒙古地广人稀,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决定启动远程会诊,给予患者精准治疗。

分析患者流行病学、症状、身体指标、基础疾病、影像学改变……然后给出科学的诊疗方案,并指导临床治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医师李瑞霞成为医疗救治团队的一员,一直奔跑在抗疫火线上。

2021年8月,内蒙古第一例本土德尔塔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呼伦贝尔市出现,德尔塔病毒传染性强、载毒量大,患者极有可能在发病4天后由普通型发展为重型。

李瑞霞撇下正在接受手术治疗的80岁老父亲,带队前往呼伦贝尔支援。

18年前,干工作不久的李瑞霞参加了非典患者的救治工作,用生命佑护生命便成为她从未改变的信仰。

还记得第一次面对‘德尔塔’病毒,患者的心理压力很大,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我必须每天进仓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李瑞霞如是回忆。

怕,怎么不怕。谈及直面新冠病毒,李瑞霞如是说。可是,每当看到患者信任的目光、依赖的眼神、饱含感激的眼泪,还有百岁老人解除病痛后的笑容、10岁小患者在病房里载歌载舞……这些都是让我最幸福的瞬间。

李瑞霞说,守护好每一位患者就守住了万家灯火。

2021年10月,内蒙古二连浩特、额济纳旗、呼和浩特相继暴发疫情。由于额济纳旗受限于当地医疗条件,无法救治数以百计的患者,所有确诊病例集中转运到千里之外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自治区定点医院进行集中救治。

李瑞霞再一次披挂上阵,进仓查房。她常常给自己和同事打气:尽管疫情再凶再险,纵使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如同小溪,但汇聚起来就可成大海。

通过29天的精准治疗,内蒙古自治区定点医院集中收治的185名本土新冠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11月27日,被誉为东亚之窗的满洲里再次被疫情袭击,病例数呈爆发式增长,十多天时间里,本土确诊病例超500例,这给口岸小城带来前所未有的救治压力。

内蒙古卫健委决定将294名确诊患者转运至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定点医院进行集中救治,还没下火线的李瑞霞跟随医疗救治专家组随即转战海拉尔。

李瑞霞说,这次医疗救治的困难大、挑战也多。3天内集中收治确诊患者221例,其中有百岁老人,也有3个月大的婴儿,还有高龄待产的孕妇、急需手术的患者......

每一位患者都需要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这就要求李瑞霞熟知每个病人的病情。内蒙古自治区定点医院当时收治了185名患者,划分6个病区;海拉尔收治294名患者、有7个病区。

每天查完房出仓都得是晚上。时间最长一次是患者气管插管,我在病房待了7个多小时,一直等患者病情平稳才离开。李瑞霞告诉记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李瑞霞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进仓查房都会随身携带纸笔,记录重点病人的情况,出仓后更新患者资料、完善治疗方案。每天能保证休息四五个小时对李瑞霞来说算是恩赐,劳累、受凉、饮食不规律诱发胆绞痛,她也只是口服莫沙必利片和消炎利胆片缓解病痛。

如今,满洲里本轮疫情海拉尔定点医院的确诊病例已全部治愈出院,李瑞霞喘了口气,便又开始为进入康复阶段的患者进行会诊。(完)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