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看怒江】怒江州傈僳族文化研究院:让民族文化创新发展

[综合] 时间:2024-04-28 17:45:1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70次

  欢度节日

  2019年9月,怒江州傈僳族文化研究院正式挂牌。族团州傈作为全国唯一的结进傈僳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文化丰富,怒江怒江民族风情独特,僳族是文化文化云南乃至全国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基地,此次挂牌对于保护和传承傈僳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院让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虽然文化研究院才刚刚成立,创新但关于傈僳族的发展研究从未停止。多年来,​民民族一批又一批的族团州傈民族研究学者前赴后继,在漫漫文献书海和田间地头穿梭奔波,结进为怒江州民族发展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怒江怒江贡献。

傈僳族儿童

  仰望前辈,僳族后人前仆后继。文化文化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室的负责人,席永财对此深有感悟,“如果不是真的热爱,很难坚持下去,但是一旦坚持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做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对傈僳族文化传统的挖掘和保护相当不容易,通过傈僳族人的口授或是现场观察他们的仪式,再通过不断求证和比对,才能确定一项史料。从小生活在腾冲的席永财是地地道道的汉族,谈及为何对傈僳族格外“情有独钟”时,他说:“其实腾冲也有傈僳族,还有傈僳族村,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我从小就喜欢看他们的衣服,听他们的歌曲,了解他们的故事。”经过系统学习后,席永财背上行囊来到了怒江,准备与傈僳族打一辈子交道。

  “作为年轻的文化研究院,我们也吸引了年轻的研究员。”怒江州傈僳族文化研究院院长熊泰河希望能够借助年轻人的新思维、新模式为整个文化研究院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民族妇女在歌唱 

  “你看我们怒江很多地方的地名,其实都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比如泸水市老窝镇的‘老窝’来源于古代浪俄语,也就是现在的阿昌语,古炭河的‘古炭’来源于景颇族茶山支系的语言。”熊泰河介绍,在鲁掌镇三河村,生活着70多个姓氏的各民族群众,其中汉族有50个,人口较少民族有20多个,是目前所知的百家姓最多的村寨,傈僳族、怒族、景颇族、汉族等民族在那里共同生活;在福贡县生活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纳西族等8个人口较少民族,福贡县的民族人口占到了96%,是整个云南省中占比最大的县;沿着怒江和高黎贡山溯源,民族资源和民族文化绽放光彩,四山夹三江搭建起了怒江州独有的民族走廊。

  民族文化如同一条河流,不可能静止在某个历史时期,它会经由时代的洗礼后产生变迁,这就需要研究者既挖掘传统,更要让这些文化在今天散发光芒。“我们今天强调民族文化的保护,不能单单聚焦在保护一个或是几个项目上,而应该关注民族的文化整体,挖掘民风民俗、艺术、语言,这些是我们民族团结进步的支柱。我们更应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口较少民族中的精华,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现在,服务于整个怒江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熊泰河表示,在传承、弘扬各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如何深入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助力怒江州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将是怒江州傈僳族文化研究院工作中永恒不变的课题。

  云报全媒体记者 殷洁 刘畅 普孟秋

  怒江传媒中心 和彩云 和建庭 麻学荣

  泸水市融媒体中心 李学玺 胡新萌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