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全省两会专题报道】水利改革发展进入“快车道”

[焦点] 时间:2024-04-30 13:49:0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60次

原标题:【迎接全省两会专题报道】水利改革发展进入“快车道”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水利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快车道水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据初步统计,迎接“十三五”期间全省完成水利投资345.8亿元,全省是专题“十二五”时期的1.22倍,创历史新高。报道

“十三五”以来,水利全省水利系统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和“节水优先、改革空间均衡、发展系统治理、进入两手发力”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快车道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迎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全省完善江河流域防洪体系为重点,专题科学规划、报道有序建设一批补短板、水利增后劲,强基础、利长远,促发展、惠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水利改革发展进入“快车道”,尤其是水利建设方面迈上一个大台阶,水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水利投入持续增加

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2020年11月17日,估算总投资23.23亿元的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成功截流,作为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这标志着我省在建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大坝填筑及发电厂房等建设创造了条件。

截至2020年12月上旬,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引大济湟西干渠、北干二期、蓄集峡水利枢纽、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及夕昌、杨家等重点水源工程加快推进,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全面建成,沿黄四大水库灌区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

高效节水灌溉、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惠民水利项目均按年度目标完成建设任务,主要支流、中小河流治理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灾后水利薄弱环节项目已接近建设尾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等水生态治理项目持续推进。“引黄济宁”“三滩”引水生态治理、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民生水利项目关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水利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能否持续提升。

五年来,通过新建、改造、配套、联网等综合措施,巩固提升260.6万人、30.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水平,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855处,分散式供水工程61400处,全省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了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实现了绝对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清零”目标,彻底改变了广大群众靠人挑畜驮车拉吃水的历史。实施一大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县和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基本建成了蓄、引、提、调结合,大、中、小、微并举的农田灌溉网络,规划目标提前实现。

经过五年的发展,较为完备的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初步形成,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生态环境安全的能力持续增强。

水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水生态效益显著提高

2020年12月9日,我省首个节水型高校——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三部门联合验收,树立了我省高校在节水领域的典型标杆,对全面推进高校节水工作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十三五”时期,我省水利系统通过全面落实水功能区划、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保护、考核制度体系。及时修订颁布《青海省用水定额》,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遏止不合理新增取水。

统筹推进东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三江源地区、环青海湖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和柴达木盆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及造林种草封禁等生态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2.98亿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5786.65平方公里(其中水利行业完成1317.18平方公里),占规划目标的128.59%。围绕湟水规模化林场建设试点,新增绿化水利配套面积近10万亩(0.67万公顷),保障了国土绿化生态工程建设。

青海湖湟鱼洄游通道、海北州西海镇金银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西宁市水生态廊道、玉树市扎西科河流域河湖水系连通等7项水系连通工程已发挥效益,重要河湖生态流量得到基本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进一步加强,水生态效益显著提高。

全面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建立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水资源考核工作机制,“三条红线”约束指标全部控制在国家确定的范围内,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出台《青海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五年累计征收水资源费7.99亿元,“工程供水是商品”意识逐步普及。

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统筹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领域节水工作,积极推进节水型机关、学校、社区和居民小区建设,西宁、格尔木、德令哈三市被命名为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

水利发展改革持续推进

2020年,水利防灾减灾成功应对了黄河干流编号洪水和多次强降雨过程,科学处置险情,为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以来,我省水利部门针对防洪薄弱环节,加快推进防洪工程建设,防汛抗旱工作全面加强,黄河干流防洪工程(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湟水河、格尔木河等8条主要支流治理项目加快实施,完成中小河流及农村河道治理49条。2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主体完工16座,在6县(区)实施了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开展了抗旱引提调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和灾害性沟道治理,极大提高了主要城市、重点城镇的防洪标准,西宁、海东等重点城镇防洪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完成11个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为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现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建设全覆盖,共计落实各级河湖长5925名,河湖管护员16263名,省、市(州)、县(市、区)三级河长制办公室55个,设立河长公示牌4876块,全省242个水域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79个水域面积1平方公里以下湖泊、218座水库全部建立覆盖至村的五级湖长体系,河湖管理保护全面加强。

挂牌运营省水利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二期、引大济湟西干渠灌区工程、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水库及供水工程成功融资44.3亿元,水利投融资改革实现新突破。建立健全了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市场监管机制,制定了10余项水利改革管理制度,建成246个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工程数5677个,落实管护主体5982个,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全面推进依法治水管水,制定出台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水利建设市场管理等一批规范性文件,成立各级水政监察队伍56支,培养专兼职水政监察人员479人,依法管水治水能力稳步提升。

五年来,全省水利系统深入落实水利工作总基调,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基本形成了“东西部开源节流、南北部保护修复”的水利发展新格局,以水保生态、以水惠民生、以水促发展的治水实践,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书写了青海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田得乾)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