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守护国土安全的“千里眼” 正文

守护国土安全的“千里眼”

[休闲] 时间:2024-05-06 21:28:5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47次

原标题:守护国土安全的千里眼“千里眼”

“我参加过安宁的森林救火,传统的守护救援方式有一个最大的痛点就是火烧到哪就在哪打防火墙,这样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国土成本高,安全效率低。千里眼用无人机能解决这个问题。守护”说起自己的国土无人机为何要用于森林火灾救援时,云南炎昊天狩航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姜震如是安全说。

31年的千里眼工作经验,18项无人机系统方面的守护专利软著,多次参与救灾项目,国土坚定了姜震把无人机技术聚焦于自然灾害的安全决心。“希望我们的千里眼无人机技术可以真正成为守护国土安全的‘千里眼’。”

超远距离信息实时传输

说起企业无人机技术,守护姜震如数家珍,国土他介绍,传统的无人机拍摄是要回来卸载,就像做测绘一样,拍完片子下来还得拼图,但是在一些应用领域,尤其是在安保事件、边境巡航、应急救援的过程中,时效性非常重要,这个时候就需要无人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同时传输信息到指挥部。“所以我们现在做的是两种,一种是无人机对地的一种传输,达到了100公里。另外一种就是无人机的机机地,就是一个任务机拍摄的影像,传到母机,再由母机传到地面监控站,这个可以达到350公里,目前在国内算是独有的。”姜震说,在很多场景下是没有3G、4G信号的,但是他们可以做到用自有微波信号来做传输。

以森林防火为例,炎昊天狩公司的空地一体化森林防火指挥系统将实时监控森林安全。姜震介绍,无人机会搭载热成像相机,准确定位起火点位置和周边情况,可将火场的轮廓、面积、蔓延速度等数据实时传回地面控制中心,再利用无人机热成像监控系统全天候对整个林区实施无死角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报警,跟踪,记录。并通过GIS系统平台,整合现有监控设备资源,根据异常变化的坐标信息,划定监控圈,列出异常变化周边的相关人员、设备、监控设施、水源、物资等资源以备救火时使用。

事实上,自2014年开始,姜震作为负责人已经参与到了多项自然灾害防控工作中。云南省应急救灾景谷地震航空影像监测项目、云南省应急救灾华坪特大水灾应急监测项目;与中科院空间中心微波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姜景山院士团队合作研发中小型无人机超远距离实时传输系统、固定目标微小位移监测系统、中小型无人机机载小型SAR系统三个项目;与兵器工业部206所和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崔鹏院士团队合作研发“山体滑坡实时监测系统”。姜震和他的团队在微波遥感领域可谓硕果累累。

创新助力国家安全防线构筑

云南的陆地边境线地形较为复杂,群峦起伏,林地茂密,江河纵横,人迹罕至,极不利于公安边防部门对边界的巡查,无人机却能在这项工作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姜震表示,他们一边在发现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痛点,一边在核心技术团队的支持下整合众多资源,用科技的力量解决难题,助力国家安全防线的构筑。

“我们一直跟中科院空间中心团队和姜景山院士团队合作创新。建立了多个系统,在自然灾害防治、边防、空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姜震介绍,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暨国家八六三计划微波遥感技术实验室的前身是“微波遥感及信息技术实验室”,自1973年起进行微波遥感研究,是我国微波遥感技术研究的开创单位之一。实验室在第一颗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等我国航天事业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微波遥感技术领域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获得多项国内、国际首创的研究成果。而姜景山院士是中科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创始人及学术带头人,是探月工程规划的主要参与者,绕月探测工程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姜景山院士是我国微波遥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自1986年起,系统地研究了我国遥感监测自然灾害技术,提出并建立的自然灾害实时监测的遥感信息“机—星—地”实时传输系统成为我国突发性灾害监测的重要手段,曾列为“八五”科技攻关十大世界领先成果之一。

对于未来,姜震信心满满,他表示,在无人机数据链、反无人机技术等领域,炎昊天狩公司有最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支撑。“立足云南,面向世界是我们的目标。目前我们已经在澳门成立无人机协会,与澳门安保协会进行合作,今后还要往海外安保工作领域发展。” (记者 郭曼)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