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深山畲乡的绿色发展协奏曲 正文

深山畲乡的绿色发展协奏曲

[焦点] 时间:2024-04-27 22:42:0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14次

原标题:深山畲乡的深山畲乡色绿色发展协奏曲

深山畲乡的绿色发展协奏曲

( 2020-07-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 园

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种植的高山冷水茭白。这里是展协奏曲典型的高山盆地,海拔1030米,深山畲乡色云雾缭绕(5月22日无人机拍摄)。展协奏曲

本报记者黄宗治摄

本报记者何玲玲、深山畲乡色方列、展协奏曲方问禹

盛夏的深山畲乡色景宁,空气清新,展协奏曲满眼葱绿。深山畲乡色一阵急雨过后,展协奏曲远处群山朦胧、深山畲乡色薄雾升腾,展协奏曲眼前新翠欲滴、深山畲乡色生机勃发。展协奏曲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深山畲乡色我国唯一的民族自治县,也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县域内779座海拔千米以上山峰连绵、山势险峻,曾经挡住了人们望向山外的视线,限制了当地发展。

思路一转天地开。多年来,景宁干部群众紧跟时代步伐,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倚靠绿水青山,又跳出深山,不仅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更在减缓相对贫困方面迈出新步伐。

绿色正在成为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大漈乡,地处1000米以上高山,是浙江省内海拔最高的乡。从县城出发,近两个小时的上山路百转千回。

半山腰,豁然开朗处,一座“铂金级”民宿映入眼帘:几幢木质小屋与周边农房、梯田沟壑错落有致,镶嵌在一片绿水青山画卷里。

上海远道而来的住客苏蔓说,晚上听蛙鸣、看星辰,早起观山间薄雾、乡间炊烟,根本舍不得睡!

5000多亩高山茭白,是这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大漈乡党委书记刘海华说,因为生态环境好、昼夜温差大,这里茭白价格能高出几倍,亩均产值超过8000元,带动全乡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8350元。

景宁群山绵延,境内千米以上的高山多达779座,山势险峻,当地人称“野猪都站不住脚”。在工业驱动、粗放式增长年代,山高路远、“两山夹一溪”的景宁略显落寞,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浙江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

如今,还是那片群山,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巨大财富。

景宁的绿,深深浅浅,铺天盖地。作为一片生态高地,景宁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都排在全国前列。近年来,从摆脱贫困,到持续增收致富,景宁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换机制,“两山”转化路径越走越宽,绿色正在成为畲乡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源自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有机生态农产品,统一用“景宁600”公用品牌质管运营,远销杭州、上海等市场,生态附加值得到市场认同,平均溢价率超过30%,累计销售额达15.33亿元。

生态土壤,是山区新兴服务业的催化剂,孕育出各美其美的经济之花。目前,景宁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60%。

东坑镇桃源村深垟溪沿岸大棚里,葡萄、猕猴桃等已经挂果。桃源村党支部书记吴学芬说,采摘水果只是个引子,它能撬动农业三产融合,吸引大量游客“吃住游”消费,促进桃源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达到60万元。

指着一片绿油油的苔藓,毛垟乡党委书记雷晓华骄傲地说,现在全乡不仅“脱贫”了,更在加速致富!

在毛垟乡,寻常可见的苔藓被制作成装饰画,清新灵动,且不用频繁浇水护理。这些“文创产品”,走进了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各种展会,有的可售上万元。

2015年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现象后,景宁持续探索内生性、普惠性、可持续的减缓相对贫困路径。2019年,景宁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014元、20005元,同比增长8.8%、10.1%,县域综合实力在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中位居前列。

探索内生性、可持续的减贫路径

距离县城63公里的秋炉乡,是景宁最偏远的乡镇之一,也是较为典型的“三无乡镇”,平地少、劳动力少、产业薄弱。这样的乡镇找到发展出路,是持续减缓相对贫困的关键。

依山而建、有距离刻度的标准绿道,蓝天碧水间的足球场、篮球场……秋炉乡“靠山吃山”“无中生有”,以较低的成本,打造了一座生态“运动小镇”。

为了培育小农户增收“造血”功能,景宁盘活了农村金融。

针对“小农经济”组织程度低、附加值低的情况,景宁连续三轮推进“政银保”扶贫小额信贷项目,政府贴息、银行贷款、保险投保,精准帮扶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通过贴息贷款,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被放大15倍,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一直种香菇,但多年来收入不稳定,蓝葱和反倒成了村里的低收入农户。2015年,他通过“政银保”拿到5万元免息贷款,香菇种植规模达到3万段,如今每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

截至目前,景宁“政银保”共发放贴息贷款15504笔,贷款总额7.89亿元,受益低收入农户15437户次,未发生一笔不良贷款记录。

景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柳先敏说,相比直接发放扶贫资金、生产资料,精准、扎实的农村金融扶贫,更能提高农户对接市场、抵抗风险的能力,促进持续减贫致富。

“跳出景宁、发展景宁”,走出大山、山海协作,则是景宁探索内生性、可持续减贫路径的又一力举。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进程中,偏远的景宁,已悄然站在前沿:主动敲门与上海静安区对接,拓宽干部视野,促进市场拓展、扩大投资等,引进企业104家,总投资近40亿元。

景宁还与浙江温岭、上虞、海盐、宁海等沿海较发达区县构建“五县联盟”,创新打造“飞地”“飞柜”经济,推动农特产品互换交流、开辟市场。

“无中生有”、合纵连横、“四两拨千斤”……景宁干部说,这一系列创举背后,干群“奔跑”状态、主动作为,才是贫困地区可持续减贫、致富的根本动力、第一要素。

“保持奋斗才能与时代同步,加倍努力才能缩小差距。”丽水市委常委、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陈重表示,时代脚步加速向前,相对贫困地区禀赋、基础较弱,唯有付出更多的后天努力,才有赶超发展的可能。景宁牢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嘱托,以赶考状态大力破除“等靠要”思想和“慵懒散”作风,畲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发展中加强团结,团结中加快发展

经过多年攻坚,景宁全县教育水平提升了一大步。2019年高考中,景宁一段线上线率高出浙江全省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一本上线人数从2016年的60人上升到138人。

当地干部说,填平“教育洼地”,是景宁坚决守住民生底线、立足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

在减缓相对贫困进程中,景宁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标尺,凝聚起共同奋进的强劲动力。

2018年,针对低收入农户及刚脱贫群众抵抗风险能力弱,容易因病因学致贫返贫的痛点、难点,景宁创新实施“精准扶贫救助责任保险”的长效机制,运用商业保险进行兜底保障。

目前,景宁“脱贫保、防贫保”累计提供医疗救助及助学帮扶580万元,受益低收入农户2017人次。

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畲族人口超过1.9万,有7个民族工作重点乡镇、46个民族村。在持续减缓相对贫困进程中,景宁始终坚持立足畲乡特色,促进各民族在发展中加强团结,在团结中加快发展。

记者了解到,2019年,景宁民族村全部完成“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畲族干部、郑坑乡党委书记雷洁畅说,如今畲汉群众联系得更紧了,畲乡发展得更好了。

景宁还设立县级少数民族专项发展资金,将上年度地方财政收入的3%用于当年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近五年累计投入达14686万元,在使用上向少数民族村倾斜,持续改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村基础设施。

目前,景宁全县46个民族村全部建有村办公楼,并实现通水、通路、通电、通广播、通电话、通网线、通有线电视等“七通”。

此外,景宁不断挖掘、保护畲族文化,成立畲族文化研究会,整理文字资料230余万字、文物遗物2736件,保护民族文化、畲乡风情,目前有国家非遗项目3个、省级非遗项目21个。

如今,“畲族三月三”“畲族民歌”“畲族婚俗”等国家非遗项目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魅力畲寨”成为当地农旅融合、畲族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

2019年,景宁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景宁县委也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绿水青山之间,一首绿色引领、团结进步、加快发展的协奏曲正在唱响。(黄宗治 何玲玲 方列 方问禹)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