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哪里能看到野生鸟类?观鸟点有那些?

[休闲] 时间:2024-04-28 21:03:5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82次

原标题:在上海哪里能看到野生鸟类?观鸟点有那些?

问:在上海哪里能看到野生鸟类?观鸟点有那些?

答:近日,上海《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开幕。野生据2021年发表的鸟类那《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1版)》中介绍,目前我国共有11.5万个生物物种。观鸟仅2020年,上海我国发表的野生新物种超过2400种,占全球新发表物种总数的鸟类那10%以上。

其中,观鸟鸟类是上海上海地区种类和数量最丰富的陆生脊椎动物。从上世纪初起,野生就有众多中外科学家对上海的鸟类那鸟类资源进行调查记录和总结,截至2020年底,观鸟上海有记录的上海鸟类是506种,约占全中国鸟类种类的野生三分之一。

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鸟类那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何鑫介绍,上海地处拥有众多沿海沿江湿地的长三角地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乌迁徙路线中的重要中转站,每年都有数百万的迁徙鸟类在这儿过境、繁殖和越冬。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调查研究的深入和普通观鸟爱好者人群的增加,上海地区的鸟类新记录也在不断增加,南汇东滩等地成为全国著名的观鸟点。

而在我们身边,被誉为上海鸟类“四大金刚”的树麻雀、白头鹎、乌鸫、珠颈斑鸠也是小区、公园、绿地的常见鸟类,与人类在一起。而白鹭、夜鹭、黑水鸡、小鹏鸱等水鸟也常常出没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各种河道和水塘中。在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出现之前,你有没有被清脆的.鸟鸣声唤醒;在匆忙的城市生活和工作脚步下,你有没有留意和注视过身边这些正在飞舞的精灵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白鹭属于鹳形目,鹭科。要说上海各类湿地环境中最常见的水鸟,那么非白鹭莫属,它们也俗称小白鹭。为了觅食,白鹭常常在水边静等或踱步。它们一身洁白,但喙为黑色,爪为黄色。在夏季繁殖期,白鹭的脑后会出现两根长长的翎羽,身上也会披上婀娜的蓑羽,分外漂亮。

暗绿绣眼鸟属于雀形目,绣眼鸟科。暗绿绣眼鸟体型不大,浑身绿色,眼周一圈白白的眼圈是它们名字的来源。暗绿绣眼鸟常常集群生活,它们喜欢一起在树冠层觅食,并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花蜜、果实、昆虫都是它们喜爱的食物。

八哥属于雀形目,椋鸟科。八哥与乌鸫都是浑身黑色的鸟类,但与乌鸫相比,八哥更喜欢三五成群一起活动,成鸟头部有毛绒绒的冠羽,当它们飞行的回收,两个翅膀下面的八色斑块宛如汉字“八”,这正是它们名字的来历。

白鹡鸰属于雀形目,鹡鸰科。白鹡鸰身体呈现黑白两色,身形轻盈,常在绿林地的水边活动,行走的时候会不断震颤尾部,飞行的时候轨迹则呈现波浪状,并伴随着“鹡鸰鹡鸰”的叫声。

白头鹎属于雀形目,鹎科。白头鹎是上海城区最常见的鸣禽之一。它们成鸟头部的白色羽毛是它名字的来源,它们的身体则整体呈现橄榄绿色。白头鹎主要在各种树林间活动,喜爱鸣叫,常三三两两地出现在树丛中,取食果实和昆虫。城市里普遍种植的香樟、女贞等绿化树种为白头鹎提供了大量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每天早晨把你叫醒的常常就是它们。

白胸苦恶鸟属于鹤形目,秧鸡科。白胸苦恶鸟是上海地区湖泊湿地常见的水鸟。与其他秧鸡相比,它们更喜欢在水边草丛中活动,不喜欢游泳。但相比于目击,白胸苦恶鸟的声音更容易被听到,尤其是夏季繁殖期,它们独特的“苦恶苦恶”的叫声往往会连绵不绝。

斑鸫属于雀形目,鸫科。与乌鸫不同,斑鸫是上海地区的冬候鸟。它们在每年十月下旬左右至次年三月上旬来上海过冬,公园绿地中高大的树林是它们栖息的最佳选择。斑鸫们喜欢集成群体一起生活,它们会一同在树冠层寻找可以使用的果实,并发出嘈杂的叫声。

斑嘴鸭属于雁形目,鸭科。斑嘴鸭是整个上海最常见的雁鸭类,同时它们也是家鸭的祖先之一。斑嘴鸭在上海主要属于冬候鸟,会在沿海水域形成极大的越冬群体,但也有少部分在上海度夏,甚至繁殖后代。斑嘴鸭的雌雄相似,它们最明显的特点是喙前端有一个黄色的斑点。

北红尾鸲属于雀形目,鸫科。北红尾鸲是上海地区林绿地最常见的冬候鸣禽之一。它们每年十月底来到上海,次年四月初离开。北红尾鸲的雄鸟全身为亮红与黑色搭配,头顶为银灰色色,雌鸟则是灰褐色和浅红色搭配,它们常站在突兀的树杈上,发出哒哒的叫声,并不断颤动自己的尾部。

大山雀属于雀形目,山雀科。大山雀的头部为黑色,但却有一个白色的脸蛋,所以也被称为白脸山雀。而它们的背部为青灰色,白色的腹部上那道自喉部延伸而来的黑色纹路也是它们的识别特征之一。当人们在林间徜徉时,总能听到它们“吱吱咯”的叫声。

东方大苇莺属于雀形目,苇莺科。东方大苇莺是上海地区沿海芦苇湿地最常见夏候林鸟,它们生活在芦苇丛中,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繁殖期时,东方大苇莺常常会站在芦苇顶端,一刻不停的卖力鸣叫。大杜鹃最主要的巢寄生对象就是它们。

黑水鸡属于鹤形目,秧鸡科。黑水鸡是上海地区湖泊和池塘湿地最常见的水鸟。它们黑色的身体和红色的额甲对比明显,喙的尖端为黄色。黑水鸡作为崇明地区的留鸟,全年可见。它们喜爱出没在水生植物密布的湿地环境,也常在浅水处一顿一顿地行走,不过如果突然受惊后会一路小跑逃离或者干脆来一段罕见的短距离飞行。

黑尾蜡嘴雀属于雀形目,燕雀科。黑尾蜡嘴雀全身黑色、褐色、灰色相间,它们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厚实的喙,这可以帮助它们取食各种坚硬的果实,例如在冬季,水杉、池杉上常常能够发现它们一起在树顶“嗑瓜子”般的身影,而地面上则是一堆果壳。

画眉属于雀形目,噪鹛科。画眉是许多人熟悉的鸟类,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处在被人类关起来非法饲养的可怜状态。其实画眉的原产地主要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但随着非法贸易,它们被带到了全国各地。在上海,由于逸散的画眉已经在多年前成为归化种,在一些公园绿地建立了自己的种群。棕黄色的身体和白色的眉毛是画眉的最大特征,自由自在生活的画眉才会发出最为悦耳动听的叫声。

黄腰柳莺属于雀形目,柳莺科。与黄眉柳莺相似,黄腰柳莺同样也是动作迅捷的常见柳莺之一。不过当黄腰柳莺在树丛中飞舞时,我们能够看到它们平常被收起的翅膀掩盖的腰部呈现亮黄绿色,这正是它们的名字的来源。当然黄腰柳莺的眉毛也是黄色的,翅膀上也有两条浅色翼斑。要想真正分辨出不同流域,叫声是最好的辨识依据。

灰头鹀属于雀形目,鹀科。灰头鹀是冬季在上海地区农田旷野生境中最常见的鹀类。它们身体呈现灰褐色,喜欢三三两两在乱草丛生的地面活动,并且还会不断弹动尾部,暴露出自己外侧尾羽的白色边缘。

灰喜鹊属于雀形目,鸦科。作为喜鹊的近亲,灰喜鹊在上海的一些公园绿地比喜鹊更为常见。与常常单独或只有几只一起活动的喜鹊相比,灰喜鹊往往成群结队。它们的体型比喜鹊稍小,整体羽色呈现浅浅的灰蓝色,不过脑袋顶上还是黑色的。灰喜鹊在地面上喜欢跳跃前进,搜寻食物,而且它们的叫声也很独特,给人一种淡淡的沙哑感,但不像喜鹊的嘎嘎声那么凶悍。

家燕属于雀形目,燕科。家燕是上海地区湿地的典型夏候鸟,从海边光滩、芦苇草滩到农田水塘都有它们的身影,但也有少部分个体在海边过冬。身体蓝黑色,胸部偏红色,还具有一道蓝色的胸带,分叉状的尾部特别长。家燕是人们熟悉的燕子形象来源,它们飞行迅速,在空中捕食飞虫。家燕常常会利用泥巴在乡村屋檐下筑巢,它们的巢是典型的碗状。

金翅雀属于雀形目,燕雀科。在上海地区的林绿地,时常出现一些名字里带雀字的的林鸟,其中最常见的是具有明显黄色翼斑金翅雀。金翅雀浑身黄色,它们的叫声很有特色,就像用专门的乐器摩擦而发出的声音。

普通翠鸟属于佛法僧目,翠鸟科。普通翠鸟是上海最常见的翠鸟,它们一年四季都居住在水系周围。普通翠鸟的身体由翠绿和亮蓝色搭配而成,十分漂亮,它们常常停歇于水边突出物体上,一旦发现靠近水面的鱼虾等猎物,会扎入水中取食。在飞行时,普通翠鸟喜欢发出金属摩擦般的响亮叫声,一闪而过。

鹊鸲属于雀形目,鸫科。这些年,鹊鸲在上海变得愈发常见,这是一种喜欢在城市林地中出现的小鸟,雄鸟的体色为黑白相间,而雌鸟则为灰白相间。“啾~啾~”的叫声很有特色。它们喜欢选择树洞筑巢,在春天,我们常常有机会看到鹊鸲父母辛勤捕捉虫子准备衔回隐秘巢中喂食自己的雏鸟。

山斑鸠斑鸠属于鸠鸽目,鸠鸽科。山斑鸠和珠颈斑鸠十分相似,不过它们的体型略大,也稍微罕见一些。从外观上看,山斑鸠颈部的几条黑色纵纹是它们与珠颈斑鸠的明显区别。另外,在山斑鸠的翅膀上有漂亮的红褐色纹路,这也是它们的标注。在叫声上,山斑鸠发出的声音常常是“咕咕~咕咕”四声。

树麻雀属于雀形目,雀科。树麻雀是上海最常见的鸣禽之一,也可谓是人们最熟悉的鸟类。有时麻雀也被称为麻雀,它们能够出现在包括城市湿地各种环境中,尤其对人为环境适应性良好,与人亲近,喜欢群居活动。

乌鸫属于雀形目,鸫科。乌鸫也是上海城区最常见的鸣禽之一。它们浑身黑色,但是喙和眼圈为浅浅的黄色。乌鸫很喜欢鸣叫,通常叫声为长的啾一声,但在繁殖期叫声委婉动听。乌鸫喜欢在树林间活动,但也常常到草坪上寻觅虫子作为自己的食物,蚯蚓是它们最喜爱的猎物之一。

喜鹊属于雀形目,鸦科。喜鹊可以说上海地区乡村最常见的鸟种了,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它们在田间成小群飞舞的场景。喜鹊具有黑色的头部和胸部,而它们的翅膀、背部和尾巴虽然看起来也为黑色,但在阳光的照射下经常会反射出深蓝色的光泽。喜鹊大多在地面觅食,喜欢走来走去,食性广泛。在郊区旷野边的大树上,很容易见到喜鹊的巢。它们的巢是用树枝搭建而成的,而且每年还会在旧巢上逐渐继续搭高。

小䴙䴘属于䴙䴘目,䴙䴘科。小䴙䴘几乎是上海地区湿地水面上里最常见的游禽,它们全年都居留在上海。小䴙䴘十分喜欢潜水,捕捉水下的小鱼小虾。它们的叫声像一连串小喇叭声。繁殖期的小䴙䴘羽色暗红色,它们的巢也搭在水面上,刚出生的小小䴙䴘浑身黑白纹路相间,十分可爱,而到了冬季,小䴙䴘则会呈现褐色和白色的羽色搭配。

夜鹭属于鹳形目,鹭科。夜鹭也是上海各类湿地环境中最常见的水鸟之一。不过它们的身体呈现青灰色,背部为深蓝色,而且经常缩着脖子站在水边。夜鹭们常在夜晚集群外出觅食,发出嘎嘎的叫声。在城市中,它们往往比白鹭更为常见,那些不起眼的河道和水塘边缘,常常有它们呆呆站立的身影。

雉鸡属于鸡形目,雉科。雉鸡是上海地区最常见的雉类。它们常常躲藏在农田旷野的草丛和灌木丛中,一旦遇到危险,便会急忙起飞逃跑,发出很大的动静。雉鸡的雄鸟体色艳丽,它们的头部具有亮黑色的光泽,宽大的眼周裸皮则为鲜红色,而它们的身体则披金挂彩,从墨绿色、铜色到金色各种颜色兼具。在繁殖期的时候,雉鸡雄鸟还颇为喜欢引吭高歌,而它们的雌鸟则一身保护色,很难被发现。分布在上海的雉鸡亚种雄鸟还有一个显眼的白色颈圈,所以也被称为环颈雉。

珠颈斑鸠属于鸠鸽目,鸠鸽科。珠颈斑鸠是上海最常见的鸠鸽类。各种生境都能找到它们的踪影,不过它们最喜欢的还是到绿地间的草坪上啄食草籽,脖子上黑白相间的点是它名字的来源,不断重复的“咕咕~咕”三音节叫声是它们的标志。一旦飞起,我们很容易看到它们尾羽两侧末端的白色。

棕背伯劳属于雀形目,伯劳科。棕背伯劳是上海地区绿林地常见的鸣禽之一,身体棕黄色,有黑色眼罩,相对于身体,它们的尾巴显得颇长。棕背伯劳常常单个出现在树木顶端或建筑物的突出部位,十分醒目。棕背伯劳喜欢不断发出沙哑的鸣叫声,但它们也很会学习模仿其他鸟类的婉转声音,甚至久居城市中心区域的棕背伯劳还会学习汽车或电动车的滴滴声

棕头鸦雀属于雀形目,莺鹛科。棕头鸦雀常出没在上海各种生境的灌木丛中,它们的体型很小,看起来没有脖子,身体呈现红褐色,飞行能力不强,常常集小群一起生活,发出啾啾啾的叫声,一个接一个地从一片灌丛飞到另一片灌丛,十分可爱。

近日,2021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月暨“我的自然百宝箱”展示活动也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办。本次主题月活动以“守护多样生物,发现快乐星球”为主题,开展发起倡议书、科普展览、直播秀、科学集市、科普剧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整个主题月活动将持续至10月底。

照片均由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何鑫拍摄

(曹磊)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