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营城幸福色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力高水平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时尚] 时间:2024-05-03 22:34: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50次

夕阳下的生态色 市规西湖。 记者 张之冰 摄

西溪湿地。营城记者 张之冰 摄

杭州日报讯 “杭州的幸福现代生态环境太好了,不仅有那么美的划设西湖,还在市中心保留了这么大面积的计研究院居图湿地公园,在杭州生活真幸福!助力”西溪草木葱茏、高水荷香鱼跃,平绘一位来自北京的版富游客乘摇橹船穿行其间,一边摇芭蕉扇一边感叹。春山

山水禀赋自然天成,生态色 市规生态优势匠心浇铸。营城

2016年9月3日,幸福现代习近平在杭州举行的划设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这样介绍他工作生活了6年的城市:“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计研究院居图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杭州也是生态文明之都,山明水秀,晴好雨奇,浸透着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

“过去20年,遵循‘八八战略’指引,杭州牢记嘱托,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在规划引领下,实施了西湖、运河、西溪湿地、三江两岸等一系列综保工程,延续千年‘美丽基因’,打造生态文明之都;由点到面,全域开展美丽杭州行动,不断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建设幸福宜居新天堂。”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杭州将以高质量编制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公园体系及公园近期实施规划等为抓手,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监督实施体系,不断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推进“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中绘好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扩绿

从打造“精品园林”到市民“出门见绿”

年均“扩绿”面积500多万平方米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当天,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人头攒动,西溪湿地、基金小镇、小古城村、东梓关……一张张展现杭州以美丽生态“架起”城乡“共富桥”的精美大图,吸引了各年龄段参观者驻足。

“遵循‘八八战略’指引,过去20年,杭州城市规划在注重城市高效率发展的基础上,更关注发展质量,进入了‘以人为本’的新的历史阶段。”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级调研员杨明聪,曾参与杭州市第五轮城市总规(2001-2020)的修订工作,他深有感触地说:“正是在上版城市总规的引领下,杭州全面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先后实施西湖、西溪、运河、三江两岸、湘湖等一系列综保工程。推倒西湖围墙,还湖于民,严格控制西湖周边建筑高度,维护‘三面云山一面城,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城湖关系,并在高速城镇化进程中规划保留了堪比纽约中央公园的西溪湿地公园,成了杭州的城市‘绿肺’。”

市规划院规划设计五所所长李钧住在西溪湿地附近,如今一有空闲,他就会与家人去西溪湿地散步,“很难将眼前的景色与当初记忆里的西溪连贯起来啊!”

作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首版总体规划的负责人,李钧至今记得第一次和规划团队一起走进西溪湿地的情形:废弃的鱼塘散发着臭气,养猪的废水直接排进湿地,厕所还是露天茅坑……比对今夕,时空简直像施了魔法。

2003年至今,从西湖到良渚,从运河到三江两岸……市规划院有许多规划师参与到了全市各个与城乡生态环境相关的重要规划的编制研究中。

“这一时期,杭州以各大景区为核心,完成了众多标志性景区园林绿化工程,成了杭州当之无愧的城市‘绿心’。”在市规划院五所主任工程师、杭州市多轮绿地系统规划项目负责人丁小平看来,正是这些传世工程的实施,奠定了杭州作为生态文明之都的基础。

然而,“成长的烦恼”却相伴而来。

“过去20多年,杭州市区经历了两次扩容,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千米扩大到了现有的8000多平方千米,人口从数百万到突破千万。”丁小平指出,衡量一座城市是否生态宜居,不仅要看大型的生态园林景区有多少,关键还要看人均享有的“绿色蛋糕”有多少,“很长一段时间,杭州的扩绿速度明显跟不上城市的扩容速度。”

因此,在市规划院受规划、园林、环保等各个部门委托开展的生态相关规划研究中,“普惠、均衡、共享”等关键词,成了发力的焦点。

“这个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年至2016年,杭州在规划引领下,积极做大城市‘绿色蛋糕’,全市平均每年扩绿量从本世纪初的20万平方米猛增到500万平方米。”丁小平回忆,这一时期,杭州围绕城市河道、高架、高速、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大力实施借地绿化,打造“带状绿地”,营造“水绿相映,路绿相伴”的城市风貌。

“第二个阶段是2016年至今,杭州全域实施美丽杭州行动,扩绿力度进一步加大,力争让每个副城、城区都有自己的‘绿心’,不必一到周末都堵在去景区的路上。”丁小平介绍,以前杭州公园绿地建设重点放在西湖、西溪、湘湖等景区,随着城市空间格局不断拉大,杭州开始注重平衡东、西、南、北各个区域的大型公园绿地建设,如城东的金沙湖公园、东沙湖公园,城北的体育公园、运河亚运公园、良渚遗址公园,钱江南岸的白马湖公园,余杭区的南湖公园,西湖区的铜鉴湖公园,富阳区的阳陂湖公园……

尤其近两年,全市每年增绿面积都超过了1000万平方米,各类公园不仅如绿珠般遍布杭城,功能也越来越复合、便民,进一步擦亮了杭州作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底色。

富绿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做大“绿色蛋糕”绘制城乡均衡“共富”新图景

周末,运河亚运公园、径山绿道、青南郊野公园……到处是游憩的市民游客。人们或亲子成团、或好友成群,纵情享受家门口“绿意”空间带来的幸福。

不断做大的“绿色蛋糕”,不仅带来了“绿水青山”,更带来了“金山银山”。

在市区,由小河油库“转身”而来的小河公园不仅成为周边居民茶余饭后的休闲之所,更串联起小河直街、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进一步引爆了运河游,成为又一处都市潮人周末集聚,举办文艺会展、音乐节的“网红”打卡点……

在乡村,萧山横一村通过实施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打造郊野公园,牢牢抓住了“农文旅”这只金饭碗,2022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11.66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5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万元……

“这几年,无论是城市景区绿化、大型公园的建设,还是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中实施的绿道、郊野公园项目,都成了‘撬动’美丽经济的重要抓手。”市规划院规划师王珏指出,基于此,在全市绿地系统规划、郊野公园相关规划中,对“生态价值”的挖潜引导贯穿始终。

据市规划院副院长潘蓉介绍,在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草案)中,杭州划定了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作为杭州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

生态保护不是贫守青山的“缘木求鱼”,“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也从来不是只能“二选一”的选择题。潘蓉举例介绍,“如在淳安县国土空间规划中,规划团队除了为特别生态功能区‘划定’保护底线,还探索以飞地经济、转移支付等手段,建立自然资源使用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千岛湖整体保护、城乡共富发展。 ”

全市的“绿色蛋糕”还要越做越大。

去年以来,杭州通过立体规划、系统梳理,不断压实全市域公园绿地“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具体项目”的层层传导。

在总体规划层面,杭州以建设全民共享的公园城市为目标、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标准、以城市生态网络为依托,形成“十心、三环、两廊、两链、八楔”的城乡绿地系统结构,力争到2035年,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5%。

在专项规划层面,杭州正抓紧编制《杭州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和系列公园规划,逐步形成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郊野公园—城镇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四级公园体系,力争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在具体项目层面,根据2022年年初下发的公园3年建设行动计划,全市将通过地毯式踏勘、调研,按照“扫盲区、补短板、重需求、宜落实”的原则,推动3年内市区公园建设任务不少于200个。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今年公示的全市郊野公园(草案)中,杭州依托广大乡村地区,根据各自特色,将农田、废弃矿山、湿地等资源进一步纳入打造郊野公园的资源本底范畴,不仅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回归自然的品质空间,还积极探索自然资源的高质量利用转化,赋能城乡农文旅特色产业发展。

当下,杭州的高架月季已成为城市的一张金名片。丁小平告诉记者,全市新的绿地系统规划拟进一步依托杭州绕城高速公路、杭州都市圈高速、杭州中环快速路,打造三大交通生态游憩“环”,利用沿线防护绿带及优质景观资源,以线串点、长藤结瓜,打造杭州三大交通环线上的“翡翠项链”和“生态价值环”。

护绿

从划定“生态红线”到实施“生态修复”

高质量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体系

立秋后,临安龙岗镇东塔村,在当地完成生态修复垦造的高质量农田上,一排排绿油油的高山水稻在水田间傲然挺立、拔节生长。

2019年,临安龙岗、岛石遭受“利奇马”台风“重创”。灾害发生后,根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安排,市规划院团队第一时间深入现场踏勘,为受灾村民避让搬迁进行规划选址,并为指导当地灾后重建、生态修复编制了一系列规划。

“我们在深入研究后意识到,这次灾情的根源是当地山核桃的过度种植,打破了水土平衡、破坏了生态安全。”市规划院规划师江佳遥告诉记者,此时适逢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在编制,这次经历也启发了总规编制团队对构建全市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思考。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眼下,聚焦市域生态治理升级,杭州已完成全市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及划定工作,从规划“源头”构建“蓝心绿底、三江两脉、绿楔融城”的生态安全格局。

“新的生态保护红线,重点协同市生态环境局对原生态保护红线进行评估,联动市林业水利局对自然保护地调整优化。”市规划院副院长潘蓉解释说,此次全市生态红线划定,确保一张底图、一套标准,在为原本部分“相互打架”的红线“解绑”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区域实现共治共保。

2020年,以“迎亚运”为契机,杭州全市域开展了山体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工程,将满目青山作为递给世界的名片。在新起点上,杭州以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为统筹抓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采取“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的手段,分类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探索逐步建立生态修复目标责任长效机制和监督考核制度。

市规划院团队结合“利奇马”台风后指导临安开展生态修复的经验,识别全市受损或潜在风险较高的生态空间和类型,针对山核桃林、竹林、松林等特定修复类型和空间,提出了具体的工程技术指引;聚焦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郭崇文等规划师紧锣密鼓地开展《杭州市耕地恢复补充相关调查和专项规划》《杭州市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纲要》等资源保护、土地整治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

“高质量共富,意味着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空间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的新起点,将持续以规划为引领助力擦亮美丽杭州“金招牌”、捧牢生态资源“金饭碗”、用好绿色发展“金钥匙”,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助力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修复治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让城乡均衡“共富”的图景更加多彩出彩,奋力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