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减负、育人、看护多重期待 暑托班怎样“托”起安心一夏

[综合] 时间:2024-04-28 00:01:2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58次

原标题:承载减负、托育人、承载看护多重期待 暑托班怎样“托”起安心一夏

河南日报记者 冯军福 实习生 余沚瑶

7月30日,减负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育人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通知,看护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多重根据不久前发布的期待起安“双减”意见,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法定节假日、暑托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班样

在校外培训“遇冷”的心夏背景下,各地纷纷启动公益性、托普惠性暑期托管服务,承载鼓励中小学校积极参与,减负为学生寻个让人放心的育人去处。目前,看护尽管受疫情影响,暑托班按下“暂停键”,但这一新生事物仍有很大生长空间,其从诞生之际,疑惑和担心、争议与思考,就没有停止过。在“不得强制教师参与”和“鼓励学校积极承担”的双重要求下,暑托班如何办得更好、走得更远?有哪些模式成效显著、值得推广?连日来,记者走访省内多所学校,采访相关教育专家,探求暑托班的“成长”之路。

一问暑托班:师资力量从哪来

7月13日,暑假伊始,一场特殊的线上课堂正在开展。讲课的是在读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黄山,听课的是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的孩子们。

黄山曾就读于纬五路二小,同时他也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家长。当听说学校开展暑期托管、招募家长参与时,他积极报了名。

师资力量从哪儿来?这是暑托班面临的首要难题。从走访情况看,我省暑托班的师资构成,大多是在校老师。作为提供暑期托管服务的主体力量,教师们难免担心,暑托班会挤占自己的休息时间。前段时间,“取消教师寒暑假”的说法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正是这种焦虑情绪的集中释放。

事实上,暑期托管辅导老师来源多元,并非仅在校老师。学生家长、社区志愿者、在校大学生、离退休人员等,都可以成为重要的服务提供来源。

上海的小学生爱心暑托班自2014年就开始创办,参与的大中学生志愿者超6万人;我省一些学校挖掘家长资源,组建“博士家长团”,给孩子们讲授相关知识。这些社会力量的补充,可以消解教师顾虑,分担学校托管压力,同时缓解师资力量紧缺的问题。

此外,一些学校也通过“外部请、内部调”的方式,破解“谁来托”的难题。比如,暑假前期,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共有60名教师参与托管服务,其中外部聘请的有20人。学校每项课程服务均配备两位以上老师,这样人员调配更富弹性。

二问暑托班:经费、场地由谁出

开展暑期托管,经费来源和活动场地是基础保障。

经费由谁出、如何出?记者发现,目前我省大多暑期托管是坚持公益普惠原则。但志愿参与的教师有没有补贴,收费有没有标准?很多地方还没有明确。

起步阶段,部分地区率先当起了“吃螃蟹”者。

有的是地方教育局牵头: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局明确,将参照课后服务补助标准,对参与暑期托管服务的教师给予适当劳务补助;安阳市教育局规定,暑期托管总时长不超过4周,参与学生每人费用450元。

有的是地方总工会买单:驻马店市总工会计划今年暑期对400名小学阶段职工子女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爱心托管服务,托管机构负责孩子午餐、午休及下午加餐,费用由当地总工会承担;漯河市总工会对规模达标、管理规范、安全到位的托管班给予1万元的经费补助,县区总工会同时配套不低于1∶1的补助资金。

场地有哪些、谁提供?不少学校向学生免费开放图书馆、阅读室、操场等场所设施。但同时,暑托班在场地利用上还面临空间不足、设施落后等问题,特别是暑期天气炎热,学生开展室外体育运动很受限。

当然,活动场地并不局限在校园内。不少地区发挥工会和街道办事处的优势,开放职工之家、职工服务中心和社区作为暑期托管场地。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苗学杰也认为,办好暑托班需要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大学里的图书馆、体育馆,城市的科技馆、博物馆,农业院校的种植基地、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等,都可以成为学生暑期的好去处。

三问暑托班:托管项目咋安排

暑期托管,如何“托”、怎么“管”?

教育部要求,托管服务应以看护为主。在做好看护的同时,合理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等服务,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

暑期托管不是学校课堂的延续。苗学杰认为,课程开设和服务项目应精准对接中小学生需求,多提供兴趣培养、公益看护、课业辅导等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我们的托管服务,涵盖合唱、管乐、葫芦丝、舞蹈、足球等27个社团活动,很受学生欢迎。”文化绿城小学体育艺术负责人王琳琳介绍,7月中旬学校启动了第二期托管服务,围绕学生和家长需求新增2个社团,报名启动后仅5分钟,名额便被抢空。

暑期托管服务受到众多家长热捧,伴随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的托管需求,丰富课程项目,让托管服务惠及更多学生?

许多教育界人士也表示,从“没人管”到“有人管”再到“管得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多教育系统以外的力量参与,家长更要树立正确认识,切实担起教育责任,不能把孩子“一托了之”。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