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历史会说话VII书画传习录④】失而复得的非遗!被誉为“中国彩砚”的苴却砚曾两度失传

[娱乐] 时间:2024-04-29 19:02: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57次

原标题:【冷历史会说话VII书画传习录④】失而复得的中国彩砚非遗!被誉为“中国彩砚”的冷历两度苴却砚曾两度失传

笔墨纸砚,四宝汇聚,史会说话I书④失失传诠释东方雅韵;

宗师巨匠,画传薪火相传,习录赓续中华文脉;

书画遗迹,而复古韵留香,非遗镌刻千载荣光。被誉

以“文化传承 强国有我”为主题的中国彩砚第二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已经启动,中国书画传习热潮正澎湃。冷历两度

5月22日起,史会说话I书④失失传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推出《冷历史会说话第七季:书画传习录》,画传带你走近文房四宝、习录书画大咖及文化遗迹,而复通过预告视频+音频+海报的非遗呈现形式,看到一个“笔尖上的四川”,一起谛听天府文脉传承与发展的足音!

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是“笔墨纸砚篇”:失而复得的非遗!被誉为“中国彩砚”的苴却砚曾两度失传

前三期咱们讲了四川“文房四宝”的笔墨纸,今天就来讲一讲四川的砚——苴却砚,始于唐代,盛于清朝,号称中国五大名砚之一。

苴却砚的名字由来与它的产地有关,因为产于古代的大姚县苴却卫而得名。苴却卫在清朝的时候改为苴却巡检,明国时期升为永仁县,现在划归到了四川攀枝花。

作为中国名砚之一,苴却砚以丰富的膘、眼、线、纹等众多石色称雄砚界,因为色彩丰富,又被称为中国彩砚,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受到文人墨客,特别是书画家的厚爱。

苴却砚之所以称雄砚界,是因为它集多种名砚的珍贵石品于一身。我们都知道,“石贵有眼”,在中国众多的砚石中,有眼的砚石是极少的。除端砚外,也没有别的资料记载过其他砚有眼。而苴却砚有端砚的“眼”、歙砚的“标”、洮河砚的“色”、澄泥砚的“质”,石色石质、石品俱佳,

苴却砚虽历史悠久,却经历过两次失传。

据黄道霞先生考证,苴却砚很可能是历史上忽然下落不明的泸石砚,并考证了泸石砚产于泸川,泸川即泸州。它制作鼎盛时期在北宋宣和以前,以后逐渐沉寂,元以后再也找不到有关记录。

苴却砚再次显现光彩是在清代。据《楚雄方志通讯》记载,宣统二年(1910年)苴却巡检宋光枢带了三方砚到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参展,一举获选,名震中外。后计划进一步开发苴却砚,请苴却制砚名家寸秉信传授雕砚技艺,但寸秉信却生病去世了,此后,苴却砚生产日益衰落,再次消失在了历史中。

直到1953年,当时在会理一中任教的罗敬如在民间发现一方类似端砚石质、石眼的砚,便开始寻找石源,但三十多年都没有找到。1984年,罗敬如被聘为攀枝花市工艺美术公司顾问后,经过多方打听知道了砚石产地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畔,经当地人的帮助,终于在1985年找到了苴却石的矿点。于是,罗敬如率领晚辈及弟子研制出一批题材广泛、造型新颖的苴却砚,一经面世便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苴却砚最早在成都崭露头角,是1988年秋天,当时的“敬如艺社”(四川新都敬如艺社的前身)罗氏三兄弟在成都举办苴却砚观摩会,各大报纸都报道了失传半个世纪的苴却砚重放异彩的消息,并传播到了海外。1989年12月,以罗氏艺术为代表的中国苴却砚108方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轰动了中国书画界。

到了2011年,攀枝花苴却砚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苴却砚(石)雕刻技艺列入了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苴却砚已经蜕变为工艺和艺术收藏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下期节目我们将继续为您讲述“书画名家篇”:石恪:放着画院编制不要,一心要回四川老家的讽刺画大神

5月22日起,《冷历史会说话第七季——书画传习录》开启,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客户端、喜马拉雅邀您走进书画艺术的“前世今生”,一起谛听天府文脉传承与发展的足音!

策划:楚彦 唐明 陈浩 侯敬文 蒋娜

文字:黄成群

录音:余溪(四川传媒学院)

指导教师:李梦洁(四川传媒学院)

音频剪辑:李赵卓

封面设计:张裕彬

资料来源:四川新闻网、四川文旅厅、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