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这种情况买的机票,可以退一赔三? 正文

这种情况买的机票,可以退一赔三?

[热点] 时间:2024-04-28 16:51:2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54次
随着元旦、种情春节假期临近,况买不少消费者着手预定假期机票。退赔近日,种情有消费者向中新经纬反映称,况买在第三方平台上买到的退赔机票实际支付价格高于票面价格。此外,种情还有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况买这种情况可以退一赔三,退赔这中间究竟是种情怎么回事呢?

你买过高于票面价的机票吗?

2022年12月14日,林先生在某OTA平台购买了一张2023年1月从西安到广州的况买东方航空机票,加上机建和燃油费,退赔实际支付价格总计为889元。种情9月10日,况买他在第三方平台上查询到,退赔这张机票在航司行程单上的票面价格为470元,中间存在419元的差价。

林先生随后联系了OTA平台客服人员,要求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回419元差价,并赔偿差价三倍的金额。此外,林先生还在民航服务质量监督平台提交了投诉,根据其提供的截图,平台回复称“我司执行航司规定,可退回消费者差价,就金额问题无法达成一致”。

小森今年上半年无意间浏览到机票买贵可以退差价的帖子,发现今年3月在某出行服务平台购买的一张南方航空机票有二百多元的差价。随后,小森找到平台客服,要求按照机票支付金额退一赔三。

小森提供的聊天截图显示,平台客服回复称小森已经使用了机票,在此基础上退回实际支付的票款等于赔付了一倍,提出在退回票款价格基础上再退回两倍票款,还称小森购买的是特惠套餐,不仅只包含一张机票。但小森在订单交易明细里查询后,发现套餐里只有机票票价和机建燃油费。

在经历了多次协商后,小森收到了来自平台按照实际支付价格四倍的打款,总计7760元。小森称,为了不被客服各种话术绕晕,他全程使用了线上文字沟通,并坚持“退一赔三”。

林先生和小森的经历并非个例。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平台显示,多名消费者曾因类似经历在平台上发起投诉,搜索关键词“机票票面价”相关投诉有近300条,而“机票差价”相关投诉则达上万条。

民航资深业内人士林智杰向中新经纬指出,根据相关的规定,实收金额一定要等于票面金额,第三方平台不能够私自加价,也不能够另外加收旅客服务费,所以平台这种行为肯定是违规的,可以去相关的平台企业投诉。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电子客票暂行管理办法》规定,空运企业直销售票处和销售代理企业应使用合法的电子客票行程单,遵照政府有关管理规定进行销售,行程单上客票价格必须与实收金额相符。如有违反,空运企业直销售票处和销售代理企业应向旅客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由民航行政主管部门责成相关主体对其停业整顿直至取消其经营资质,并可转至税务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全面审查处理。

能否退一赔三?律师:综合考虑消费者实际损失

中新经纬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有消费者晒出自己在遭遇类似经历后得到平台“退一赔三”赔偿的经历,引发不少网友关注。

▲截图来源:社交平台

▲截图来源:社交平台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律师向中新经纬指出,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一般来说,平台和航司之间的价格差异可能涉及不同的费用和服务,比如服务费、手续费等。根据现行法律,如果平台在订单中有欺诈行为或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受到损害,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还支付的费用。退还费用的比例要综合考虑消费者受到的实际损失以及合同约定等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此外,针对部分消费者反映,由于购买的并非平台自营机票,在维权过程中遭遇一定困难的问题,上述律师指出,如果由入驻供应商提供相关服务,平台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不承担直接责任:一、平台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供应商为独立经营者,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交易撮合等中介服务的;二、平台在合理范围内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等进行了审查,并在合同中明确声明供应商责任由供应商承担的;三、平台没有过错或过失。

不过他指出,平台仍然需要履行一定的义务,例如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确保供应商合法经营、提供必要的客服支持等。如果平台未能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未能提供合理的服务,消费者有权要求平台承担相应的责任。

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向中新经纬指出,供应商一旦有违法行为的话,平台可以对供应商进行一些处罚,而这种处罚是违约责任性质,主要看双方的合同约定。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网络交易平台的电商平台在三种情况下承担责任:第一种是不能提供平台内的服务提供者的真实身份联系方式,这种情况要承担连带责任的,但一般来说平台肯定能提供;第二种是平台对于平台内的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存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形,一般很难认定;第三种情况是平台自身对于消费者单独作出有利的承诺,需要兑现。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罗琨:[email protected])

文:罗琨 实习生 肖立群 编辑:李晓萱 责编:常涛 李中元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