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不喜欢电影都正常,但文艺批评必须理性,不能滑向网络暴力

[综合] 时间:2024-04-28 20:00: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41次

    

(图片摄于绍兴仓桥直街)

(图片摄于绍兴仓桥直街)

1)张桂梅老师的精神,是电影都正我们所有人都敬佩的,有人来宣传张桂梅老师,文艺网络是批评好事。

2)我是必须不能暴力记者出身,有时候,理性很多记者去采访同一个优秀人物,喜不喜欢有的电影都正人写出来的文章非常好,有的文艺网络人写出来的文章一般,这是批评由每个记者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决定的。但是必须不能暴力,我们不能说,理性那些文章没有写好的喜不喜欢记者,都是电影都正坏人。

3)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艺网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导演、剧作家、演员等,一起合作,来阐释张桂梅老师的精神,必然带有他们个人的印记。电影不是纪录片,不能要求电影跟现实完全一致。

4)对于张桂梅老师精神的理解,同样必然带有导演、剧作家和演员自己的理解。有时候,电影创作人员的理解跟观众的理解是一致的,有的时候,电影创作人员的理解跟观众的理解不一致,都很正常。不能说,只有观众的理解是对的,更不能说,只有某一部分观众的理解才是对的。

5)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杜绝一种“恶意假设”的倾向。所谓“恶意假设”,就是一旦出现观点分歧,总是把对方想得很蠢,或者想得很坏。从常识出发,既然这部电影可以立项、可以公映,那就说明,电影的主创团队不可能是“阶级敌人”吧?但是,现在有些批评,完全是把电影主创人员当成“敌人”来指责、来攻击的。这种极端的倾向很不好。

6)作为观众,完全有喜欢或者不喜欢某部电影的权利,也完全有把这种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情绪表达出来的权利,但是,表达情绪也好,表达观点也好,一定要坚持理性的原则。我们去一家餐馆吃了顿饭,不合自己的口味,那下次就不去了,顶多再在网上写一些评论,给其他消费者提个醒,但是,我们总不至于要把餐馆的厨师揪出来游街吧?总不能要把这家餐馆给砸了吧?如果是餐馆违法犯罪了,那也应该由相关管理部门来处理,而不是由某些人来发动“舆论审判”,更不是由某些人来煽动“网络暴力”。

7)作为电影的主创人员,每个人肯定都想拍出既叫好、又卖座的电影,但是,如果作品跟部分观众的预期不一致,受到他们的批评,甚至是激烈的指责、攻击,电影主创人员作为公众人物,也要有肚量听得进批评,能够容忍指责,哪怕是最激烈的指责。不能直接到舆论场跟网友“撕逼”、“对骂”。这种跟部分网友激烈“对线”的做法,不明智,也不妥当。

8)那些批评《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的人,也要记住,你们只代表自己,你们不喜欢,不一定别人也不喜欢。你们也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才掌握真理,所有不同意你们意见的人都是“蠢货”、都是“坏蛋”。这种极端不包容、极端不理性的态度,早已经超越了“文艺批评”的范畴。这种在网上动辄喊打喊杀的人,越要反思。一个理性的社会,不需要这种极端的情绪。

9)《我本是高山》是一部电影,对这部电影的批评,还是要保持在“文艺批评”的范畴。任何一个观众,看完电影,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但是,不能说主创人员拍出的电影不对我胃口,我就要“骂到他们有心理阴影”,甚至“必欲除之而后快”。这已经超越了“文艺批评”的范畴,这是一种极端情绪。

10)我们这个社会,整体上还是比较理性。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我们在网上有时候看到一些极端的观点,他们根本不是中国社会的真正代表。在网络时代,极端情绪的“能见度”很高,怀有极端情绪的人总是能找到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几万个“同温层”的人,这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已经是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了。这是一种错觉,甚至是一种幻觉。你永远只能代表你自己。

最后,我再次呼吁,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部电影,都是正常的,但是,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一定要理性,不能动不动上纲上线,更不能总是把“文艺批评”往“政治性大批判”的方向引导。我们这个社会吃过这种极端情绪泛滥的苦头,现在更不是让这种极端情绪泛滥的时候。你即便是万般不喜欢这部电影,但是,你也没有对电影主创人员进行“恶意假设”的权利,你更没有对主创人员进行人身攻击、进行人格侮辱的权利,因为,这已经是“网络暴力”了。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对别人给予最起码的尊重,还奢谈什么有价值的讨论?网络给了每个人表达的自由,但是,网络并没有给任何人去打着批评的旗号,发动“网络暴力”的自由。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