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青少年科普?“不刷题的吴姥姥”有话说

[探索] 时间:2024-04-28 18:42: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33次

我发科普短视频,何做好青话说经常有人评论‘物理不存在了’。少年谈到这个《三体》中的科普梗,同济大学物理教授吴於人不能理解,不刷为什么小说中的吴姥科学家发现实验结果不符合理论就会信仰崩塌,诺奖得主、何做好青话说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少年‘所有实验结果都和理论符合,科普不幸的不刷事情。不符合才能有新发现’。吴姥

吴於人网名不刷题的何做好青话说吴姥姥,是少年B站2022年度百大UP主,她的科普科普短视频寓教于乐,深受网友喜爱,不刷多个视频达到百万级播放量。吴姥

不刷题的吴姥姥吴於人

5月19日,青少年科学教育及科普出版研讨会在华东理工大学陇上书店晨园店举行。吴於人与华东理工大学教授、《118化学元素》作者戴升、少儿科幻作家潘亮等嘉宾,就青少年科普出版,科普内容创作运营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不刷题的吴姥姥不少科普视频在b站有百万播放量

从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到不刷题的吴姥姥,吴於人坚持科普事业已经有近20年。退休之后,她利用短视频平台,给大家科普物理常识、演示趣味物理实验。国家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全民素质的提高,需要更多深入的学习和有益的科普是她做科普的初心,科学重器,筑梦未来是她的情怀和理想。

在镜子前面演示宇宙不守恒、探讨漏勺挖面粉为什么不漏…… 吴於人的科普视频,常常能从日常生活出发,用趣味十足的方式探讨物理学问题。怎么让大家喜欢,要动点脑筋。她的目标也不只是流量,光是让大家有兴趣不够,关键是如何讲明白这个问题,让大家去学习。为此,她精心设计实验,在一分多钟的视频中,力求做到严谨、科学、有趣、通俗,很难,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科研。

知识总是要有的,但是你的知识是在你脑子里形成一个有机的框架,而不是堆积出来的知识。因为你在各行各业不管干什么,哪怕是管理人或者是管理金融等等,那都是要会研究的,都要有推理,都要会建模。 吴於人相信,科学教育就是要把孩子们培养成为科学家式的人。

《118化学元素》(戴升、张馨予著)上市9个月已经加印5次,这本书从元素周期表入手,用生动的方式,带领青少年用元素重新认识万物。书中的一大亮点 元素与中国的特色板块,着重介绍了化学元素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及中国制造方面的关联。

《118化学元素》

做好科普,要科学立人、以文化人,实现科学知识与精神文化的融合,在科学教育中融入中国故事,拉近青少年与化学的距离。戴升说。

戴升

中国青花瓷中的蓝色,是因为含有钴(Co)元素,卤水点豆腐靠的是氯化镁,自热小火锅用的是氧化钙……这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物,都与化学关系密切。

我国的大国制造中也有不少高精尖技术中涉及元素,比如钛元素(Ti)在C919大飞机、嫦娥探月航天器、奋斗者载人深潜器上都可以找到;而钐元素(Sm)就出现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导航系统中的钐钴磁铁中。

回溯中国古今科学成就,也能找到不少元素的影子。所谓鎏金术,就是用金和水银制成金汞齐,涂于铜器表面,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可以附在铜器表面,这说明当时古人已经对金、汞及其合金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能有所了解。古代的青铜器,已经通过在铜中加入锡来增加硬度。

现在学生在博物馆看展品,讲解大都是从历史入手,很少从科学归纳入手。 戴升认为,从科学的、化学的角度去讲解博物馆中的展品完全可行。将中国故事更好地融入到科学教育中,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增强他们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中国精神,并促进交叉学科的学习,在培养科学精神的同时,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一见到戴升老师,我就说希望他能把《118化学元素》授权给我,我要把这本书改编成《118元素大厦》,以故事形式让学生把知识点吃透,用故事讲好科普知识。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得主,少儿科幻作家、编辑潘亮的特长是讲故事,他出版了少儿科幻小说《太空少年肖小笑》系列,立足将科普知识与儿童读者所喜爱的幻想故事进行有机融合,用少儿科幻小说的形式来执行科学教育的功能。

《太空少年肖小笑》

潘亮给自己小说的定义是少儿知识小说,有别于科幻小说,知识小说更注重把知识融入到幻想中,在生动的故事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10多年前,潘亮看到《达芬奇密码》,被深深震撼,这本书开启了知识小说的先河。美剧《越狱》用胡克定律讲如何破墙,对潘亮触动也很大,原来知识融入到小说中能让小说更有趣。这让他动了写少儿知识小说的念头。在《太空少年肖小笑》中,潘亮把目光对准太空,设定只有少年才能穿越时空(虫洞),执行宇宙探索任务。在少年们穿越星系的探索中,大量天文知识被娓娓道来。

为科普创作者提供更好的平台,用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传播手段为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助力。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张辉表示,专业学者在长期教学、研究、工作中,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为科普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科普作品将科技知识普及给更广泛人群,能激发青少年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