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冰与火:在北京冬天体验健康生活 正文

冰与火:在北京冬天体验健康生活

[知识] 时间:2024-04-29 02:55:3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28次

原标题:冰与火:在北京冬天体验健康生活

经历了2020年的冰火北京疫情,大家已经慢慢学会了在疫情常态化的冬天情况下重新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有了“就地过年”的体验号召,发现身边的健康乐与美就成了人们的自然选择。冰天雪地可玩雪,生活数九寒天可泡汤。冰火北京在2022年冬奥会的冬天脚步逐日临近的这个冬天,让我们一起体验属于北京的体验“冰与火之歌”。

冰雪运动

热情从古至今,健康魅力史无前例

上一个冰雪季因为突发疫情而被迫提前终结,生活给不少人留下了遗憾。冰火北京现下,冬天借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体验助力,人们对滑雪运动有了更多热情。健康冰雪旅游是生活一个包含冰雪风光、冰雪运动、冰雪文化等多个领域在内的综合旅游项目,在中国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北京这座城市对冰雪运动的热情由来已久,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

历史上的紫禁城:冬则冰床作戏

明清时期的北京,见证了戏冰由实用到娱乐的转变。明代的北京城,冰床十分盛行。冰床是一种在床板上放置可折叠的小凳或草席、由人在前面拉着前进的拖床,最早是近京贫民们冬天养家糊口的工具。后来冰床的娱乐性逐渐得到推广,明正德朝时,北京的官僚富贾中兴起将冰床首尾相连聚众豪饮的“冰床围酌”。而至天启元年,便已经有平民们去西华门外“冬则冰床作戏”的记载了。

始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太液池冰嬉盛典,无疑是老北京冰上运动的高光时刻。冰嬉包含抢等(竞速为主)、抢球(类似冰上橄榄球)和转龙射球(兼有队列、花样和冰上射箭)等多种冰上运动,其丰富程度在张为邦、姚文瀚合画的《冰嬉图卷》中可窥得一斑。乾隆年间,冰嬉也被钦定为“国俗”。虽然冰嬉制度传承至道光年间日渐式微,但依然在中国古代冰雪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末民初,西方近代冰上运动开始传入中国。原先神秘的皇家园林纷纷面向公众开放,给了人们充足的空间将西洋冰上玩法与老祖宗的玩冰传统相结合。直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每一个冬天,北京的冰面上都人满为患。

新中国成立以后,受苏联影响,滑冰运动在北京卷土重来。1953年,北京什刹海为全国冰上运动大会举办了华北区选拔赛,掀起了北京冰上运动的新热潮。而随着中国现代竞技滑雪综合实力的提高,北京也于1999年迎来了第一家滑雪场——石京龙滑雪场,滑雪运动开始在北京展露出自己的魅力。

首个双奥之城:申冬奥带来高速发展

2015年7月31日,北京正式申冬奥成功,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为了响应“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北京的冰雪项目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北京相继成立了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滑雪协会、冰壶协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和与之相配套的7个规划,开始有计划地加强冰雪场地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目前,延庆新建并改造了15家冬奥保障酒店,且在着力打造张山营冰雪休闲小镇等特色小镇。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已经有民用商业滑雪场馆20个、室内滑冰场32个、气膜冰场12个,为北京冬季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场地保障。同时,北京也开始培养冰雪运动专业队伍、教练队伍,普及冰雪运动大众化。虽然北京的滑雪运动相对冰上运动起步较晚,但北京已经拥有了庞大的滑雪爱好者群体。早在2015年雪季,北京便以169万人次成为全国滑雪人次最多的地区。

助力冬奥筹办,全面深耕冰雪旅游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北京的冰雪项目进一步发力,加速旅游和文化、体育融合的脚步,多方位深耕冰雪旅游。

2019年底,以“激情冰雪·魅力北京”为主题,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集中推出了30条冬季旅游线路,以助力冰雪运动文化的普及。其中,包括15条不同主题的冬季特色旅游线以及15条北京冬季自驾线路,从体验京城年味、感受老北京民俗、参与冰雪运动、观精彩文博演出、品北京丰富美食等多种不同角度,设计出冰雪节庆体验、冬季中医养生、冰雪自驾休闲、冬日京城民俗、冰雪红色旅游、冬季美食购物、冬季冰雪游学、冰雪文博演出、冰雪家庭亲子、冰雪冬奥体验等不同线路产品。

自2016年12月31日起,以“跨年狂欢”为启动节点,北京市冰雪文化节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往年的冰雪文化节,一般会开展新年庆典、庙会民宿、冰雪赛事、精品文博、美食购物等五大类主题活动。诸如“地坛春节文化庙会”、“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冬季博物馆展陈、冬季文艺演出、过大年促销活动等活动,都是北京冰雪文化节的保留项目。

目前,北京与河北正在全力建设“京张冰雪体育休闲旅游带”,京张高铁崇礼支线列车就是这个旅游带中的重要一环。这趟于2019年底投入运行的“滑雪专列”,将北京到崇礼的路途从原先自驾的小半天缩短到了一个小时,成为了不少滑雪爱好者的“通勤列车”。

此外,北京与河北也在相对缺乏的度假式滑雪产品上进行了进一步拓展。2017年,太舞滑雪小镇与地中海俱乐部签订合作协议,预计太舞度假村将在2022年冬奥会开幕前开业。而在2019年,北京市延庆区也相应推出了8条与张家口联动的冰雪旅游线路,涵盖冰雪嘉年华、世园灯会、万龙滑雪场等30余个地点。

北京这座城市对冰雪项目的热情古而有之,此前多以本地游客参与为主,但据大数据显示,北京的冰雪旅游客源地范围近年来正日渐扩张,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将给北京的冰雪旅游带来史无前例的机遇。如果有机会,让我们走出家门,去参与冰雪运动吧。

□一飞(体育专栏作者)

温泉养生

穿越古今的冶游之趣

进入冬季,北方天气转寒,很多人都会窝在家里避寒,但康熙皇帝在此时选择“顷往坐汤泉”。想来屏息踏入滚热的温泉水里,四肢百骸上那种全然纾放的快感,如何能不令人向往。

坐汤:马背民族的休闲养生之好

汤泉,即温泉;坐汤,即泡温泉,是清代皇室乃至古人重要的养生保健活动之一。清宫坐汤保健的传统源自于满族的民俗习惯,所谓“坐汤之法,惟满洲、蒙古、朝鲜最兴,所以知之甚详。”细究起来,大约是因为这些地方冬季严寒期较长,人们利用温泉辅助治疗关节炎等慢性病的需求更多的缘故。

清代入关前关于贵族坐汤的记载已然不少,如天命十一年(1626)七月,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旧疾复发后首先想到的便是“幸清河,坐汤”;崇德五年(1640)六月,皇太极“圣躬违和。率皇后诸妃于申刻出德盛门,幸安山温泉”、“驻跸温泉一月,圣躬稍安”等。这一时期频见于史料记载的温泉除清河、安山外,还有漠虎尔和洛昂阿汤泉和巴尔喀汤泉等处。入关后,在京师附近又陆续建立了三座规模很大的“汤泉行宫”——赤城、遵化和小汤山。当然,承德避暑山庄之所以又称“热河”,也与水温恒定并高于平均温度有一定关系。

三座汤泉行宫中,遵化汤泉的建立和使用较早,据记载,公元1644年清兵行军途经遵化大安口时,发现“其南福泉山,汤泉约半亩”,于是兵士“入争浴焉”。顺治皇帝安葬孝陵后,清代帝王们每去遵化谒陵,则往往驻跸于此,至今行宫遗迹尚存。赤城汤泉地处“昌平州西居庸关外三百里”、“去赤城卫十二里”,其泉“隐隐从崖壑涌出,如薪烈鼎沸,溅激跳跃。”泡赤城温泉的最佳时间是每年春三月,桃花盛开的时节,而比较青睐于此的则是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文皇后和乾隆皇帝,后者还为赤城汤泉题写有“关外第一泉”的石碑。

小汤山汤泉是清代三处温泉行宫中知名度最高的一处,也是清代帝后频幸并历时最长的一处汤泉行宫。其原因除了这里早在辽代便已经建有皇家禁苑“汤池院”、驰名遐迩外,还得益于小汤山地处安定门至古北口之间,是清代秋狝车驾往来的必经之路。清代小汤山汤泉行宫始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分前宫和后宫两部分,前宫是温泉喷突之地,建有不少沐浴池塘,后宫则是皇帝办公、起居之所。2005年,昌平区小汤山镇曾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温泉一旦被列为行宫,即成为寻常百姓的禁地,清代京畿的温泉资源基本上处在一种皇室垄断之中。对于官宦而言,得赐坐汤堪称一等一的恩荣。不过,温泉资源本系天然,在离“御井”稍远的地方,除了达官显贵要修筑别院外,也有供平民疗养的“民汤”对外营业。

据朝鲜燕行使的记述,清代“温泉疗养院”的形制一般是在主泉口处砌成“天井”,其上盖亭,井旁修建房屋,将温泉水引入屋中,以为沐浴之所,即“其泉如沸,翼亭于上,旁为堂三楹,引流于中,以为澡雪之所。”室内则为了方便沐浴,分别修筑不同的浴池,“引其温水于他井,为上中下三井焉。其水温度则上井为最,中下次之矣”,“胡人男女之来浴者甚多。”

到了清末,随着皇权式微,宫禁森严的氛围也荡然无存,小汤山温泉成为北京(北平)的旅游胜地。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外国人的笔记中,甚至可见关于小汤山的各种“旅游攻略”:

“从安定门向北到汤山,这里每天都有公共汽车来汤山,车费每位八角。”

“民国五年秋,汤山公司从帝室那里获得永久租借权,以泉池为中心修建公园,在行宫旧址兴建西式旅馆供一般人入浴使用,有电话设备可与北京联系。”

……

汤薰澡雪,尽享冶游之趣

那么,古人坐汤真的只为了愈疾吗?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温泉之美,首先是要与自然山水相融合,彰显“殿阁异制,园林洞壑之美,殆非人境”的精神追求。这与当下高端温泉酒店依托自然景区,将山、景、泉池、建筑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颇为契合。半开放式的建筑设计,即将大自然景色引入室内,又将室内空间向大自然延伸,让客人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享“冶游”之趣。

在享受汤泉舒缓身心的同时,娱乐功能也同样重要。古时文人墨客在坐汤之际,往往要做一些曲水流觞的雅玩之事,如康熙皇帝曾有“偶坐浮杯几暇日,君臣对景论平生”之句,遵化汤泉的流杯亭大约即是印证。对于寻常百姓而言,阳春白雪自然不如下里巴人来得亲民,于是沐浴之后三五亲朋好友“茗碗啜香,菰筒漱润”,也不失为乐事。

此外,温泉娱乐的盛事还体现在街巷之繁华,也就是围绕温泉本身衍生出的各种娱乐消费场景。清代王毓升在笔记中对温泉庙会有过较为详细的描写:“斯时也,乡间有举办花船者,有举办高跷者,有举办秧歌者,有赛跑纸马者,纷纷会集于汤之左右前后。”

到了今天,随着国内旅游业、新能源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依托温泉资源的旅游业态蓬勃兴起,温泉资源商业价值被充分开发,以文化赋能休闲娱乐消费成为新时代引领旅游消费的新引擎。以北京为例,昌平区自2004年开始举办的温泉文化节已经延续十六届,充分挖掘、展示当地历史文化底蕴,活化特色旅游资源,品牌效应日益彰显。

顺义区自2015年起也力推“冰雪温泉欢乐季”,与昌平区遥相呼应,逐渐形成京北、京东两条温泉度假带,成为都市休闲养生、解压降郁甚至辅助医疗的不二之选。

大约在先秦时期,泡温泉就已经成为国人的时尚,时至今日,它早已发展为一种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休闲养生于一体的乐活理念。可见时光虽异,人们对舒适生活的向往,对温泉文化的传承却始终如一。

深冬已至,严寒尽生,胡不归?坐汤去!

□开宸(清史研究者)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