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乙管”后,广州社区医院提供哪些服务?

[焦点] 时间:2024-05-02 20:18:0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50次

原标题:“乙类乙管”后,乙类乙管广州社区医院提供哪些服务?

“我最近‘阳康’了,后广之前开的州社高血压药物还要继续吃吗?”一大早,高血压患者吕姨(化名)就来到了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主任黄泽斌的区医门诊。黄泽斌耐心回答了吕姨的院提问题,并对她的供服身体情况进行了评估。

“在‘家门口’看病,乙类乙管省时又放心。后广”吕姨说,州社找黄医生看病十几年了,区医成了老朋友,院提对他的供服诊疗能力也十分认可。

1月18日,乙类乙管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后广新闻发言人张屹介绍,州社近期广州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已进入流行尾期,医疗机构门急诊、发热门诊已基本恢复到正常诊疗水平,人群感染率超过85%。近日,记者走访了广州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访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情况。

社区一线▶▷

筛查关口前移 耐心引导患者

1月13日下午,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陈力军的诊室外,有不少患者在等候就诊。在门诊一线,陈力军明显感受到近期收治情况的变化。

“最近来就医的,大多是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出现咳嗽、气促的患者。”陈力军说,很多老年患者本身也有基础病,咨询慢病用药的人也比较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许多广州街坊就近看病取药的首选。随着广州疫情进入流行尾期,来社区发热诊室的患者大多只有个位数,到门诊就医的患者增多了。

黄泽斌也有同样的感受。一开始,有的患者比较紧张焦虑。遇到这样的患者,黄泽斌在诊疗的同时,会耐心地讲解新冠病毒的特性,引导患者科学认识疾病。

社区医生是街坊们的基层健康“守门人”。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防重症、保健康”。黄泽斌根据最新政策对社区医生们进行了培训,也利用好医院配备的心电图、指尖血氧仪等设备,对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的患者进行筛查。社区医院也准备了常用药物,药品保障充足。

在江海街、石牌街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都见到了氧疗设备。对于出现轻微呼吸不畅的患者,吸氧治疗能够很好地缓解症状。社区医院提供的中医针灸、艾灸等服务,也受到了“阳康”居民们的欢迎。

家庭医生▶▷

排查重症患者 做好上门服务

“您最近身体状况怎么样?有哪里不舒服吗?”每隔两天,江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医师许文婷就会给辖区内“红标”“黄标”居民做健康随访。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社区根据摸查,确定了重点人群、次重点人群、一般人群,分别用红、黄、绿色进行标记。其中,失能老人、高龄行动不便感染者等居民被划分为“红标”,家庭医生每周进行至少3次电话或短信随访。

许文婷介绍,江海街有880名“红标”居民,如果发现需要上门随访的患者,或者需要上门接种新冠疫苗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会尽快安排医生上门。家庭医生也开设了“居民群”,可以24小时线上回答常见问题。

为了更好地做好情况摸查和上门巡诊,天河区石牌街道利用此前疫情防控积累下来的“网格化管理”经验,继续发挥居委会干部、志愿者、社区医生“三人小组”作用,早发现、早筛查重症风险患者,做好“红标”人员的上门服务。

春节将至,广州的基层健康“守门人”将继续守护健康。据悉,广州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一批指氧仪和制氧机,确保对症治疗药物可用量始终保持在两周以上。春节期间,全市19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和门急诊照常开展,为居民提供就近的诊疗服务。

南方日报记者 朱晓枫 通讯员 穗卫健宣(朱晓枫)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