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只见公仆不见官 正文

只见公仆不见官

[娱乐] 时间:2024-04-30 03:34:4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32次

原标题:只见公仆不见官

一个政党、公仆官一支军队,公仆官只有精神上强大,公仆官才是公仆官真正的强大。延安精神,公仆官无疑是公仆官让我党我军强大的力量源泉和宝贵财富。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展览馆的公仆官序言中写着这样一段话:这里有一种精神,就是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这里有一种主义,就是公仆官延安窑洞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里有一种形象,就是公仆官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干部形象;这里有一种力量,培养造就一批信念坚定、公仆官为民服务、公仆官不怕牺牲的公仆官革命志士。

延安精神,公仆官最难能可贵的公仆官是培育了“延安作风”,锻造了“共产党的公仆官官”应有的样子,即永远是人民公仆、人民的勤务员。这种为官者的形象,让各界人士看到了希望,让人民群众有了依靠,让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60岁生日,董必武在《祝朱总司令六秩荣寿》中这样评价朱德:“要作主人不作客,甘为民仆耻为官。”朱德写诗唱和道:“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

“甘为民仆耻为官”“只见公仆不见官”是延安时期党的干部为谁做官、如何做官的真实写照。

1937年1月,经过长征落脚陕北的党中央和红军来到延安,给延安带来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人们目睹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美国记者斯特朗到延安访问后,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党的负责干部,住在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地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捷、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毛泽东生活艰苦朴素,一支铅笔使用到手捏不住时还舍不得丢掉,把铅笔头装在子弹壳上继续用完。有一次,毛泽东在办公室同陈嘉庚谈论南洋情况,总司令部内的人都可以参加,顷刻间席位告满。有一个勤务兵迟到,望见长板凳上毛泽东身边略有空隙,便挤身坐下。毛泽东向他望一望,把自己身躯移开一点,以便让他坐得更舒服些。

不仅毛泽东,党的领导者皆是如此。周恩来在大生产运动中坚持纺纱,在参加比赛时还得了奖;朱德作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穿着打扮总是和士兵一样,“朴素浑如田舍翁”;林伯渠一心为公,坚持自己的生活待遇不应当超过一个普通工作人员,被誉为“革命先锋一老牛”;徐特立廉洁奉公,生活简单如老卒,“携带两个冷馍馍,一天开会好几处”。

毛泽东说过:“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延安时期,只做公仆不做官,这一政治理念上升到一种主流精神,成为一种现实、一种时尚,成为各级干部的行为自觉。

“瓜连的蔓子,蔓子连的根。老百姓连的共产党,共产党连的人民。”在延安,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和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形成了“十个没有”的良好局面。共产党的干部“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坚决不做官老爷”,这正是延安精神的根本和精髓所在。

心无百姓莫为官。每名军队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以百姓之心为心,坚持人民至上,坚守人民情怀,切实解决好官兵“急难愁盼”问题,才称得上群众心中的“好官”,真正无愧于人民公仆的光荣称号。(■桑 叶)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