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停车难应供需双侧协同治理 正文

停车难应供需双侧协同治理

[热点] 时间:2024-04-29 14:16:1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93次
中评社北京10月29日电/统计数据显示,停车202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与美国相当,供需达到2.6亿辆。双侧随着经济社会的协同迅速发展,汽车普及程度远超早期设想,治理停车难问题也随之产生,停车成为不同类型城市的供需共同困扰。  停车难在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存在。双侧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协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从供给侧管理转移到以需求侧管理为主的治理阶段,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熟的停车经验或做法。在日本,供需大型商场和公共建筑物必须配套建设一定数量的双侧停车设施,缓解了市区停车难的协同问题。在德国,治理科技手段应用于停车管理,杜塞尔多夫国际机场停车场设有自动停车系统,当司机把汽车停放在停车场入口的指定区域后,自动停车系统会自动检测车子的长度,将汽车移动、停放在停车场内的空位处。在英国,停车APP发展迅速,可用于预约停车时段和车位、支付停车费,节约了停车时间,提高了车位利用率。在美国的一些城市,城市外围建有大型停车场,便于住在郊区的人员停车,再换乘公交进城。差异化价格设计,也是解决停车问题的重要手段。国外许多公共和私营停车设施,都针对不同停车需求设置了不同的收费标准。  停车难已经成为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顽疾。我国一些地区结合本地情况不断改进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北京市多管齐下,因地制宜增设车位、实行路边停车电子收费、鼓励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压力。北京市大兴区某街道为了解决本地车位缺口较大的难题,与附近某大型商场共同制定“有偿使用、共享利用”的错时停车方案,由商场提供1000个错时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周边居住小区的停车压力。杭州市由城管委牵头,以社会公共停车场外的各类停车场库为资源,统筹停车信息和不同时段闲置的公私车位资源,通过“共停”平台实现车位业主、物业、平台各方利益共享。深圳市以配建停车位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构建开放高效的停车供给体系,到2020年全市累计新增40万个以上停车位,通过全市停车数据联网和动态信息发布,构建起全市智慧停车体系。  实践证明,解决停车难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面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同发力,因地制宜补齐短板。从供给侧来看,停车难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思路在于改善公共交通,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可在大型公交枢纽附近修建大型停车楼或地下停车场,便于人们换乘公共交通。解决停车难还要与城市改造有机结合。近年来,各地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在加装电梯、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应当重视解决居民停车问题,充分了解社区车位缺口情况,通过释放公共空间增加车位、与周边区域实施车位共享、昼夜差别化管理等,全方位改善居民车位供给服务。一些闲置厂房、楼宇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改建为立体停车场,缓解停车紧张局面。从需求侧来看,通过对不同地段的车位实行差异化收费标准,用活价格机制,可以促进车辆使用需求分流。针对部分区域车位紧张与闲置并存的情况,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系统,及时发布周边空余车位信息,将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和条件不同,在解决停车难问题上,政府部门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借鉴国内外解决停车问题的做法。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灵活制定收费标准,供需双侧多管齐下,实现车位供求良性平衡。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许光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