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从“矿山地灾”到城市地标 正文

从“矿山地灾”到城市地标

[娱乐] 时间:2024-04-29 14:49:2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51次

  本报记者 侯悦林

  这是矿山地灾沸腾的矿山。

  空中,从到城市无人机往来穿梭。地标边坡的矿山地灾每一寸位移、残煤自燃点温度的从到城市每一度升降、植被颜色的地标每一点变化,都逃不过它的矿山地灾“火眼金睛”。

  边坡之上,从到城市钩机扒开旧巷道,地标红色火苗蹿出一尺多长。矿山地灾注水降温、从到城市注浆隔氧……一番操作过后,地标残煤自燃点消失了。矿山地灾

  矿坑之下,从到城市钻机轰鸣,地标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地质勘探如火如荼,废弃矿坑将变身波光潋滟的人工湖。

  这是火热的战场。

  “十一”黄金周,阜新海州露天矿,沙场秋点兵,数百人在地面、空中和云端同时投入战斗。大家火力全开,昼夜奋战,奏响了灾害治理、生态修复、开发利用的“三部曲”,开启了矿山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蝶变之旅。

  打响“百日攻坚战”

  10月7日,东北首家无人机机场在海州露天矿启用。一架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大坑上空巡航,自燃点、地裂缝、滑坡预警……一条条信息实时显现在指挥中心大屏上。

  自动起飞、自动返航、自动上传数据……通过云端,即可进行无人机任务规划和设备管理,实现现场无人化值守。红外检测、三维地质建模等技术,为矿坑治理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与机场南北呼应的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观景台上,阜新市生态环境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地质工程师由福新久久凝望着眼前硕大的废弃矿坑。此时,他的200余名同事正在无人机的指引下,对自燃点发起“总攻”。

  无人机热成像建模监测显示,海州露天矿火区面积呈逐年增加态势,2019年4月至2022年9月,火区面积增长近一倍,达131万平方米。

  海州露天矿虽然早在2005年闭坑,但残煤自燃产生的污染气体一直占全市总排放量的50%以上,是城区空气污染的“元凶”。

  废弃矿山综合治理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灭火则是关键一步。阜新市不回避、不绕道,锚定难点焦点问题,组建工作专班,建立“一项任务、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张图表、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体系,以决战之姿、决胜之势,全面打响海州露天矿治理“百日攻坚战”。

  “百日攻坚战”的首要目标是灭火。从今年9月28日至明年1月21日,阜新市生态集团计划完成北部、西部、中部和东部17处自燃片区灭火任务。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的南部片区要取得阶段性成果。

  空地协同的灭火大战

  残煤自燃现象伴随着海州露天矿大规模开发,至今已有数十年之久。

  在无人机机场指挥中心大屏上,实时直播红外热成像,上面还标记着温度:“367.2℃”“408℃”……

  有些着火点位于地下采空区及旧巷道内,位置不明。往往堵住这里,火舌又从别处冒出来。这种打地鼠游戏般的工作,由福新一干就是几十年,青丝变成了白发。如今,在无人机的“指认”下,自燃点无处遁形,空地协同让地面部队如虎添翼。

  在西南帮灭火现场,自燃区域地表温度接近400℃,人根本无法靠前。记者看到,4台钩机摆开一字长蛇阵,每扒开一个自燃点,都会蹿出一团火,挖斗不到半小时就被烧红了。

  水火不容。向自燃点宣战,水是不可缺少的“利器”。灭火团队引来5根水管,24小时不间断向扒开的豁口注水,每天的注水量达1.2万立方米。

  阜新市生态集团副总经理殷孝忠介绍,今年以来,他们改造和新建了4处水源地,铺设管路15公里,为灭火、消尘、绿化带来充足的“源头活水”。

  “十一”黄金周期间,灭火团队战高温、斗烈焰,钩机一寸寸向前推进,自燃点一点点消失。

  经过多年鏖战,边坡上已然绿草如茵,平盘上白榆、鸡心果、紫穗槐连成一片。绿色,在曾经喷烟冒火的大坑扎下根来。

  可爱可敬的建设者,是大坑由黑变绿的见证者、开创者,更是美与幸福的创造者、守望者。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矿山

  开展“百日攻坚战”,围歼燃烧数十年的“地火”,科技创新是最大的底气。

  今年8月27日,在第五届全国绿色矿业发展大会上,海州露天矿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环境重建工程(项目)荣获绿色矿山科学技术重大工程奖一等奖。

  斩获“国字号”殊荣,自有一套独门秘籍。阜新市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入手,一举攻克超高露天边坡、复杂地质条件、多灾害并存等技术难题,取得6项领先成果。其中,国内首创的注水降温、注浆隔氧法,将残煤复燃率由70%降到5%。

  引领行业进步、树立行业标杆、推动学科发展、攻克关键核心,海州露天矿正成为科研成果集中转化的沃土。

  阜新市起草编制植被生态修复和边坡监测两项地方规范标准,为矿山治理提供阜新方案。加大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力度,与同济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院校开展废弃空巷数字三维重建、边帮灾害治理研究等一批关键技术。

  海州露天矿地质情况复杂多变,科技赋能为矿山治理安上千里眼、顺风耳。依托5G技术,打造类型丰富的物联网应用,实现减人乃至无人作业。利用无人机实施全场景实时监控、数据精准采集、火区重点监测,助推矿山管理由“经验型”向“智慧型”转变。

  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一体推进灾害治理、生态修复、开发利用,打造矿山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是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的清晰路径。这里成为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实践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主阵地,城市转型由“试点”到“示范”的跨越点。

  “十一”期间,海州露天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地质勘探现场的钻机昼夜不停地运转着。据项目负责人张吉良介绍,自7月进场以来,已完成16个钻孔的取样任务,勘探环节接近尾声。

  今年,阜新市把废弃矿山综合开发利用作为“三项重点工程”之一,统筹推进海州露天矿及周边52平方公里的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引进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届时,海州露天矿将成为人工湖,休闲观光区、科创区、商业区遍布其周围,这座硕大的废弃矿坑将变身产业高地、商业宝地和文旅胜地。

  2004年以来,阜新市以壮士断腕之决心,举全市之力,开展海州露天矿治理项目19个,累计投入资金11.15亿元。尤其是2018年以来,治理进程步入快车道,深度、广度、强度不断拓展。

  打好“百日攻坚战”,开展大规模灭火治理,每年可减少煤炭资源浪费5万吨。抓住海州露天矿这个“牛鼻子”,阜新市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改善。截至9月30日,阜新市优良天数247天,达到90.5%,增加17天,改善幅度全省排名第一。

  2009年7月27日,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开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如今,阜新市全力打造集文旅观光、科普实践、工业忆旧、绿色能源于一体的矿山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开启海州露天矿从“矿山地灾”到城市地标的精彩蝶变之旅。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