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谁导演了“官迷”跑官被骗的闹剧? 正文

谁导演了“官迷”跑官被骗的闹剧?

[娱乐] 时间:2024-04-27 16:29: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23次

  眼看着自己离提拔的官迷限制年龄线越来越近却仍“原地踏步”,而身边有的导演的闹同事在亲朋好友的“关心”下被提拔,河南省郑州市的跑官韩某变得焦躁不安,整天唉声叹气。被骗韩某妻子程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官迷到处为丈夫跑官,导演的闹最终被李某等人骗取80余万元。跑官(11月5日《法制日报》)又是被骗一起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跑官被骗闹剧。办案人员指出:“犯罪嫌疑人的官迷骗术并不高明,可以说漏洞百出,但却得逞了。”

  这不禁让人疑惑,导演的闹既然骗子骗术如此拙劣,跑官为何能轻易得手?是被骗谁导演了跑官被骗的闹剧?

  骗局能上演,有人会上当,官迷原因有多种,导演的闹如受害者缺乏警惕性,跑官太容易相信“陌生人”骗子的骗术高,演技好等。

  但笔者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本位”思维在作祟,被骗者十有八九都是个“官迷”。试想,不管骗子如何舌巧如簧,许诺如何诱人,只要自己心中无“鬼”,骗子就成了跳梁小丑,只能徒劳无益。

  此案中,骗子能轻松骗走80万巨款,与受害者夫妇主观上对官位的迷恋,对权力的崇拜,对“潜规则”的认同等密不可分。

  首先,从报道上看韩某是个十足的“官迷”,若不是就不会因未提拔而焦虑不安,也不会对妻子帮其跑官视而不见。“官迷”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想“当官”,或许他进入公职队的唯一目的或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当官。因动机目的“不纯”,多数“官迷”不会追求实干,而是绞尽脑汁谋仕途,求官位。思想决定行动。一个完全被“官本位”包裹着的人,若真当了官,其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脚踏实地为民办事?能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能严以律己,坚守底线吗?

  其次,韩某之妻也是位帮倒忙的“贤内助”,是位对权力极度崇拜的“信徒”。或许她天真的认为“权力就是一切,有了权力就可以改变一切”。极端的认识让其头脑发热,干出帮夫跑官被骗的荒唐事。从报道中可以看出,其对权力的痴迷程度有多少深,如被骗2年之久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期间对骗子是言听计从,将骗子拜为“恩人”,甚至不惜举债用于跑官,沦为被打的“黄盖”。

  再则,社会上存在着少部分人对跑官“潜规则”的追捧。这些人极端的认为,要想升官必须“活动”。不但要跑还要送,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上位”;反之,只能原地不动,沦为“天花板”干部。因有如此错误的思维,必定导致其为了“官帽”可以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势必会误入歧途,变为骗子的“猎物”。

  现实中,或许有个别钻营者用阴暗卑劣的手法,得到了提升,唠叨了好处,还侥幸逃过严格的监督,严厉的追责。但当个案有所累积,就会形成“逆激励效应”,对我们整体良好的选人用人公信力产生“白袍点墨”的负影响。这不可忽视,必须高度警惕。

  “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这是我们用人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劝诫那些想通过歪门邪道,走偏门,捞好处的“懒人”、“庸人”、“投机人”:个人的命运靠个人掌握,自己的前途靠自己创造;不要幻想天上能掉“馅饼”,不苦干实干就能“行大运”;少些权力崇拜,多些脚踏实地,摈弃“潜规则”的“毒害”;多些自律自警、少点侥幸盲从,谨记反腐利剑时时高悬。唯有这样,才不会头脑发昏,胡乱折腾,去干“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傻事、蠢事,沦为跑官被骗的“冤大头”。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