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双随机” 现场检查中超五成券商收到罚单

[时尚] 时间:2024-04-27 19:36:0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30次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双随机权威,研报专业,现场及时,检查全面,中超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成券

  市场人士建议通过继续加强监管、商收运用声誉机制等规范券商研报发布,到罚单进而更加有效、双随机持续提升研报质量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吴晓璐

  监管部门对券商研报“双随机”现场检查的研报罚单陆续发布。

  《证券日报》记者据地方证监局网站不完全统计,现场自5月18日首份罚单落地以来,检查截至7月4日,中超13地证监局已累计发布40张券商研报罚单,成券其中13张针对券商,商收27张针对券商分析师,综合来看,涉及券商24家。

  研报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参考依据之一。全面注册制下,提高券商研报质量,有助于帮助普通投资者拓宽有效信息渠道,也有助于券商在长期竞争中脱颖而出。市场人士建议,通过继续加强监管、运用声誉机制等,规范并提高券商研报质量,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罚单涉及24家券商

  占比现场检查数量过半

  据记者了解,此轮发布的研报罚单针对的是此前监管部门对券商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双随机”现场检查,该专项工作覆盖45家券商和300篇研报。

  从上述已经发布的40张罚单来看,部分仅机构被罚,部分仅署名分析师或相关负责人被罚,但是也有机构和分析师同时被罚。综合来看,罚单涉及24家券商,占现场检查券商的53.33%,超过一半。

  具体来看,40张罚单中,有13张针对券商,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谈话、责令整改行政监管措施的分别有9张、2张和2张;另外,有22家券商的45名券商分析师或从业人员被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处罚对象不乏头部机构、知名分析师。

  从处罚原因来看,主要包括: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相关制度不完善,质量审核和合规审查机制不健全,个别研究报告分析论证不充分,质量审核和合规审查留痕不到位。另外,部分券商还存在未取得分析师资格、但以分析师名义对外发布研究报告的人员。

  “券商研报市场进入激烈竞争时代,为了吸引投资者关注,分析师们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所以需要加强监管。”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郑志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面注册制时代,提高券商研报质量,是帮助投资者建立有效信息获取途径的一个重要手段。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数据,目前券商分析师达到4220人,具备证券投资咨询资格的投资顾问超过7万人。另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券商、期货分析师共发布了12.38万份研报,其中研究A股上市公司24850份,平均一天产出688篇卖方研究报告。

  在强监管同时

  发挥市场声誉机制作用

  实际上,对于券商研报加强监管早已有迹可循。

  早在2021年,证监会在回复人民网网友“关于加强证券公司研究报告管理的建议”留言时曾表示,后续将持续加强证券公司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监管,规范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良好秩序。

  今年2月份,证监会在《关于严厉打击风水盲测股市动向的建议》的答复中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从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持续加强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监管执法和自律管理。同时,加强与公安司法、发改、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发现利用发布研究报告业务编造、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利益输送、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区分不同情形,采取行政惩戒、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等方式,严厉打击证券违法犯罪活动。

  谈及如何提高券商研报质量,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律师朱奕奕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研报是券商研究部门向投资者提供的一种服务,是投资者作出投资决定的参考。进一步提高研报质量,从券商角度而言,应完善研报制作、审核、发布的全流程内控制度,重视业务人员合规意识、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的培养,加强研报信息来源和留痕管理等。从监管角度而言,应加强监管执法、自律管理,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区分情形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合法利益。

  郑志刚认为,从根本上提高券商研报的质量,首先,要继续加大对违规研报的处罚,这是对改善券商研报质量最重要的方式和途径;其次,随着监管力度加强,券商研报市场将形成市场声誉机制,通过市场声誉机制来规范券商研报的发布,进而更加有效、持续提升研报质量;最后,长期注重自身声誉、注重专业研究队伍培养、提供高质量研报的研究机构将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产生的正面回馈将进一步激励其继续提供高质量研报。

  而在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看来,对券商研报的评价需要区分公开研报和私人定制研报。公开发布的研报应该符合监管要求,而对私人定制报告,则由研报使用的客户进行评价即可。“但是研报均应严格遵守内控流程,发布的观点必须严谨合理,需要对使用的投资者负责。”

责任编辑:何松琳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