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普惠”时代到来今天你学知识了吗

[综合] 时间:2024-05-01 23:24:4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36次

       很多网友已经注意到,知识普惠很多以娱乐姿态闯入公众生活的时代长、短视频平台正在发生变化,到今成为新的天学知识学习阵地。如B站、知识抖音等,知识普惠很多高校学者在此开设课程,时代输出知识。到今8月29日,天学抖音举办“开学公开课”发布会,知识表示将面向全国高校、知识普惠教授及知识名人,时代继续征集优质知识直播课程内容,到今并在9月推出包括余华、天学杜骏飞、知识许子东、周濂等学者的60场公开课直播。

       知识的围墙正在被这些已经完成扩展和下沉的网络平台打破。互联网行至今天,它最吸引公众的关键词或许已经不是早期的信息共享,而是更加具体的知识普惠。

       高校学者入驻视频平台

       8月29日,很多网友都在社交网络上转发抖音开学公开课的消息,相约一起上课。

       9月,抖音开学公开课活动将推出60场公开课直播,直播嘉宾包括南开大学教授叶嘉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杜骏飞、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周濂,以及作家余华、阿来等,此外还有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等10余位院士。

       这些公开课内容涵盖未来、文学、思想、现实、艺术、理工等,具体如人工智能的想象力、量子纠缠与宇宙起源、爱情的道德与矛盾等。这其中不乏当下网友关心的热门话题,比如同济大学物理系教授吴於人直播开讲《谈核容易吗?谈核清洁吗?》,广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河清的直播题目是《大学生特种兵旅游目的地选择》,许倬云、余世存、许宏三位著名学者则将合讲《经纬华夏:致历史大潮中的你我》。

       实际上,早在这次开学公开课活动发布之前,抖音便已经成为很多网友学习知识的新阵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入驻抖音,与公众分享一系列精品课程。如在北京大学的抖音公开课里,网友可以看到著名历史学者阎步克的《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可以看到来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课程《中国经济的调整与前景》,对考古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到关于三星堆、法门寺地宫等相关考古话题的解读。通过复旦大学的抖音公开课,网友则能来到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浩《思辨与创新》的课堂,在早前播出的一档辩论综艺中,很多人对这位年轻的学者印象深刻。

       有些网友早就发现,如今的抖音跟他们早先接触的抖音不一样了,从一开始的生活分享、经验分享,到小剧场表演、直播间带货,再到如今备受关注的公开课系列,抖音的内容趋向丰富多元,打破了网友关于抖音是以娱乐为主的平台的印象。

       不只是抖音,很多最初以娱乐姿态闯入公众生活的视频平台都在向知识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转型。比如B站(哔哩哔哩),作为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它之前是因为及时的动漫新番和诸多有创意的UP主而为网友所熟悉,如今这些UP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学者或者知识名人,他们与网友分享专业知识,输出内容观点。比如著名古代文学研究学者戴建业在B站除了与网友进行诗歌方面的互动,还开设古典文学课,解读大文豪频出的魏晋南北朝。华东师范大学中文学教授黄平则在B站上从一个专业学者的角度分析当下的种种文化现象以及热门的作家、作品,包括《当代文化研究》系列课程。

       一场知识的双向奔赴

       无论是抖音还是B站,一系列课程的出现像是一道知识桥梁,一端是高校专业学者,一端是热爱学习的网友。

       据公开数据,在抖音上,平均每天有28场高校直播课,平均每天有20万人次观看。过去一年,抖音上高校直播课观看总时长超过7350万分钟,相当于1.68万节课,其中北京大学的《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货币金融学》、清华大学的《大学基础物理》、中国石油大学的《石油炼制工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天文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中国农业大学的《大国三农》等课程最受网友欢迎。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网友并没有考入北京大学,没有考入清华大学,没有机会走进叶嘉莹的课堂,也没有机会坐在杜骏飞的教室,但是在这些视频平台上却可以观看和聆听来自这些著名高校和学者的高质量课程,接触专业内容。与此同时,这些视频平台某种意义上也是知识的放大器和助推器,它们把知识传播到更广的人群中间,让知识变得更有价值、更有力量。

       河南大学物理学教授戴树玺在抖音上解读量子力学,包括原子物理,会讲到一些原子弹、氢弹、核电站的知识,他用“大白话”帮助网友更加清晰地去理解这些内容。在科普的过程中,他发现大众其实对这些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戴树玺说,在抖音上做科普,不是简单的一个个人爱好,作为一名老师,他的主要任务是科研和教学,同时科普也在这个过程中成了他的第三种工作。在课堂上,他仅仅面对20多名学生,多的时候也不过100多名学生,而在抖音上他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甚至上千万的用户。

       某种意义上来讲,已经完成用户下沉和扩展的这些视频平台与高校、学者合作开设公开课,实际上也是在“拆除”看得见的校园围墙,让知识从课堂到达更远的地方,惠及更多的人,而公众也由此在这样的网络学习下完成对兴趣爱好的深化,提升知识素养。视频平台的这两端,是一场双向奔赴,共同提升全社会文化氛围的广度和密度。

       这种知识的传播和接受现象让“知识普惠”成为互联网行至今天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发布系列“知识普惠”报告。其中认为,多样的媒介工作应当被充分利用,以实现知识的普惠,而短视频平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助力者,在人们心中播种下饱含生命力的知识种子。

       知识变得可亲可爱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互联网的知识传播热潮中,很多网友是知识的学习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在B站、抖音等视频平台上,有很多知识分享者并非知名学者,而是知识盈余者,他们有良好的知识背景、有自由的支配时间、有强烈的分享欲望,他们会就社会热点分析其中涉及的知识,发表观点。知识学习的氛围感在这一人群身上会体现得更加明显,他们爱好知识,传播知识,更因为与公众之间原本就较近的距离而容易被接受。

       比如B站UP主有山先生,他因为对诗歌知识的分享而备受网友的喜爱,自2021年他开始在B站发起“诗词大会”,品鉴网友的诗歌作品。有山先生大概算了一下,两年多来,平均每个月都能收到几千几百首网友诗作。对很多人来说,诗歌原本已经是一种疏远已久的文学体裁,但是在有山先生的讲解和带动下,人们重新接近诗歌,并用它来表达当下的生活。

       在今天,B站和抖音上像有山先生这样的知识盈余者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平台经验形成一个个有效果、有风格的互动圈。他们并不是专业知识传播者的补充,而是自成一体,是当下这个知识普惠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普惠时代的知识变现也更加直接。很多专业人士转换赛道,他们离开原本工作的高校或者其他专业机构,全力经营自媒体事业。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视频平台收获巨大的关注度,加入一个新的知识生产链条,实现知识变现。

       与过去相比,这都是知识传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新现象,无论是讲授知识的人,还是接受知识的人,以及这中间的方法和形式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对接受知识的公众而言,他们是这场变现里的重要因素,也影响着知识讲授者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些视频平台学习的网友或许会发现,知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通俗易懂、可亲可爱。

       事实上,历史上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变革,都让公众距离知识更近一步。广播、报纸、电视的出现同样如此,它们一样延伸了知识的传播距离,拓展了知识的传播范围,一样促成了被关注、被讨论的知识传播现象。而相关研究者也提出了至今依然值得警惕的问题,那就是知识的鸿沟在这样广泛的传播中会得到填补,但也可能变得更深,避免后者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这场知识普惠的范围足够广,人群足够全面。

       所以,当知识乘着互联网之风主动来到眼前的时候,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