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资源到卖品牌—— 南漳补强“香菇链”

[焦点] 时间:2024-04-29 07:02: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96次

原标题:从卖资源到卖品牌—— 南漳补强“香菇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郭世桥 刘俊 郭红莉

初冬时节,香菇链南漳香菇迎来丰产期。从卖

11月10日7时30分,资源王祖亮带着百余采菇工钻进大棚,到卖一天能采鲜菇超过2万斤。品牌1万斤直接销往超市、南漳蔬菜市场;剩下的补强送进电烤炉烘干24小时,一大半出口东南亚,香菇链一小半作为原材料加工成为香菇酱。从卖

据统计,资源南漳县种植袋料香菇2亿袋以上,到卖年产值达到30亿元,品牌出口创汇近2亿美元,南漳培育出1家国家级专业合作社和2家省级龙头企业。补强

卖资源,香菇链30块钱一棵树

南漳,地处鄂西北山区和鄂中丘陵过渡地带,丰饶的山林资源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南漳本地不少村镇的发展,却不是靠种植香菇,而是靠销售种香菇所需的木材。

南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宋德耀介绍,种植香菇要过五关——按照流程分别是灭菌、养菌、喷水、采摘和烘烤。“由于种植技术不过关,香菇成活率低,种植户保本都成问题。”他说。

恰在此时,漫山遍野的椴木、栎木引起了河南、山东、浙江、福建等地香菇种植企业(合作社)的注意,一车一车进山收购木材。“最早3分钱一斤,后来慢慢涨到1毛钱一斤。一棵几十年的树,二三十块钱就被卖掉了。”宋德耀说。

“人家卖产品,我们卖资源!再这样卖下去,我们自己的香菇产业将面临无木可用的窘境。”2015年起,南漳县委县政府严控木材外销,规划食用菌发展区域,采取轮伐间伐模式,推动林木积蓄量动态增长。

卖品质,不一样的追逐路

卖木材的发展方式犹如杀鸡取卵,不可持续,可有南漳特色的香菇发展模式又在哪里?

答案是龙头企业带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5年之前的王祖亮还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菇贩子”,低价收、高价卖,荷包鼓鼓。那一年,他在东巩镇成立了南漳县裕农菌业有限责任公司。“听说我回来是种香菇,村民们都笑话我‘脑壳被驴踢了’,有钱烧不过。”他说,“我就是要做示范,让村民们跟着我学种香菇。”

流转286亩土地、搭建温室大棚、购置机械设备、添加深加工生产线……6年来,王祖亮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构建起从菌种培养、菌棒培育到种植管理、产品加工、出口销售的全产业链。2020年,该公司年产鲜菇500万斤,实现产值1.3亿元。

“和河南西峡、福建古田等地的香菇产业相比,我们是后起步的追兵,但追逐对手的路,不一样!”南漳县县长陈栋重点强调“不一样”3个字——

人家卖香菇,我们卖有机。利用中国有机谷已成省级战略、南漳处在核心区的优势,让香菇戴上有机高品质的“帽子”,瞄准海外市场,实现身价倍增。

人家卖产品,我们卖品质。以香菇酱为例,外地企业使用的原材料是香菇脚,而裕农菌业使用的原材料则是香菇冠。“一开始工作人员认为价格高,怕影响销路。”王祖亮说,“事实证明,消费者现在更注重品质、注重健康,价格摆在第二位。”

龙头企业带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香菇产业已成为南漳县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被授予国家级食用菌转型升级基地,南漳香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卖品牌,“接二连三”谋发展

11月初,中共南漳县委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香菇产业在《党代会报告》占据一席之地:“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擦亮南漳香菇、南漳黑木耳、南漳高香茶等特色农业品牌,更大力度推动农产品从‘卖资源’到‘卖品牌’转变。”

“全县重点打造食用菌等十大产业链,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介绍,按照“一条产业链一名县领导领衔、一个牵头单位负责、一个工作专班推进、一个专家团队指导”要求,高位推进食用菌等产业快速发展。

企业在突围。嘉达公司利用香菇提取“香菇多糖精粉”,产品销往日本、韩国、东南亚,用于高端调味品生产。裕农菌业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菌种菌棒加工园接近尾声,建成后将成为襄阳市自动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生产加工技术水平最高的香菇产业园区,实现菌种研发、菌棒培育、基地种植、产品深加工一体化发展。

产业链在延展。推广使用“中国有机谷+南漳香菇”标识,形成区域公共品牌;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合作,研发更适合南漳实际的菌种;建成香菇文化博物馆、香菇展示大厅和直播平台;推动“香菇采摘基地+景区”菇旅融合;引进温控大棚,实现四季产菇。

“一朵小香菇,在产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中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完美融合,成为南漳的脱贫产业、致富产业、出口创汇产业,这条产业链也势必会更长更强。”罗兴斌说,到2025年,南漳香菇的产值将超过50亿元,出口创汇可达到5亿美元,其中加工产值超15亿元。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