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10师从抗美援朝战场归建后走向戈壁大漠,为我国首个综合性导弹试验靶场修建铁路大动脉——“通天的彩虹”

[时尚] 时间:2024-01-23 17:27:2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82次

原标题:上世纪50年代末,上世首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10师从抗美援朝战场归建后走向戈壁大漠,纪年解放军铁建后建铁为我国首个综合性导弹试验靶场修建铁路大动脉——“通天的代末道兵第师大漠弹试动脉的彩彩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中国走向综合一条“钢铁长龙”蜿蜒曲折贯穿其中,人民它是从抗朝战场归场修连通发射中心与外界的“生命线”。清绿铁路作为全国军管铁路,美援记录着一代代铁道兵忠于职守、戈壁艰苦奋斗的为国传奇故事。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性导面对日益复杂的验靶国际形势,党中央决定秘密修建我国首个综合性导弹试验靶场,通天为“两弹一星”研制工作开路。上世首

开路需先锋,纪年解放军铁建后建铁建设一条军管铁路成为当务之急。代末道兵第师大漠弹试动脉的彩历史重担再次落到铁道兵身上,铁道兵第10师光荣赴命。

铁道兵第10师曾于1953年入朝,担负战时部分铁路抢修抢建任务。面对敌机狂轰滥炸,铁道兵官兵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写下光辉的历史。

走下抗美援朝战场,挺进戈壁大漠腹地。1958年2月,铁道兵6300名官兵义无反顾,秘密开进茫茫戈壁,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开展声势浩大的铁路会战。这样的抉择,正如歌曲《铁道兵志在四方》中所唱:“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为了拿出正确的勘测设计方案,时任铁道兵司令员李寿轩在对预定线路进行空中侦察后,又骑上骆驼对沿线重点沙害地段实地勘测。经过权衡比较,最终选定铁路走向。

5月23日,清绿铁路全线开工。任务重、工期短,官兵决定采取“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加快施工进度。200多公里施工线,白天人声鼎沸,夜晚灯火不熄。扛枕木、抬钢轨、抡大锤、打道钉……官兵们手上磨出老茧,脚上打起水疱,从清水站开始,一米一米向着大漠深处推进。

负责挑石碴的吉传贤老兵回忆说,他们一天最少挑28立方米的石碴:“为了尽快将这条铁路修通,官兵们用生命与时间赛跑。”

除了超强度作业,恶劣环境也是一大考验。大漠里常刮“黑旋风”,将帐篷连根拔起,吹得无影无踪;吃饭一张嘴一口沙,官兵们只好挤在一起,用手撩起衣服挡着风;水更是稀缺,每人每天只有一盆水,从早用到晚,常常是2个月才洗一次澡。

那时候,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伙食供应不足,官兵们常常用骆驼刺充饥,不少人患上了浮肿病、夜盲症。

即便条件艰苦,但官兵意志如磐。沙场如战场,第10师官兵秉承抗美援朝精神,钻地窝、睡帐篷,战风沙、斗寒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他们还借鉴朝鲜地名的取名方式,特意为标志性地段加上“里”字作站名,如大树里、河东里等,以志愿军将士一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激励自己。

“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清绿铁路建设过程中,许多牺牲的官兵被安葬在沿线的戈壁滩上,只有一座简单的坟茔,一块写着名字的木牌。一阵狂风过后,便与戈壁大漠融为一体。因为保密要求,不少人到生命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参与建设的是通往我国首个综合性导弹试验靶场的铁路大动脉。

1959年4月,清绿铁路全线通车。直到1999年,这条秘密修建的铁路才标注在中国地图上,铁道兵第10师官兵的故事才逐渐被世人知晓。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清绿铁路又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别称——“通天的彩虹”。

上图:铁道兵官兵铺设铁轨。

资料照片(■雷 柱 高德政 郑伟杰)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