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楼”满足全生活周期需求 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从“房”转向“人”

[休闲] 时间:2024-05-09 09:03:0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42次

原标题:足不出“楼”满足全生活周期需求 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从“房”转向“人”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2月15日报道: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楼上海正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足不足全周期持续推进完善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的出满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和“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缓解新市民、生活上海青年人的需求性租向人住房困难。按照今明两年多做快做的保障总体安排,2021-2022年上海计划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24万套(间),赁住完成“十四五”目标总量的房重房转一半以上。

城投宽庭·湾谷社区

足不出“楼”满足全生活周期需求

城投宽庭·湾谷社区地处杨浦区新江湾城,楼自从2020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足不足全周期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出满租户大多来自周边高校、生活上海科研单位以及企业园区的需求性租向人青年人才。

“入住不需要准备什么,保障也不用自己买家具,赁住是名副其实的‘拎包入住’,我很满意。”租户黄雄川回国前曾在欧美多个顶尖研究所和科技公司工作十余年,今年3月入住城投宽庭·湾谷社区的一套两房房型内,他将其中一间卧室改为工作间,还在房间里放了瑜伽球,工作累了可以就地锻炼放松。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对湾谷社区的印象,那就是“方便”。楼下就配有健身房、洗衣室,还有公共的会客厅。社区建设成熟,能及时响应住户需求。在设施配套上,湾谷社区还针对高校和高科技企业的客户,配置了共享办公、共享教室、共享展厅等功能空间。轻食餐饮、咖啡bar、便利店、药妆店等生活综合商业,既符合年轻租户们的“胃口”,又能承载周边区域15分钟生活圈的功能需求。

“办事基本不用出楼,物业服务大厅就在楼下,还可以微信沟通。”黄雄川说,“有一次我的网络坏了,发了消息,物业当天就帮我解决好了。”原来,城投宽庭推行的是运营物管一体化模式,安保、保洁、工程维保等团队接受统一专业培训,确保物业管理服务标准,为租户提供24小时360°管家式全时服务。

近年来,上海城投积极推进租赁住宅项目建设运营,通过市场化途径获取并建设运营8个租赁住宅社区,“城投宽庭”租赁住宅建设项目已遍布闵行、浦东、杨浦、临港新片区等区域。目前,已落实房源近16000套,计容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建成交付后预计可服务人数超过2万人,为广大住户提供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的整体居住方案。2022年,预计浦江社区、江湾社区、光华社区等超过5000套房源将投入运营。2024年,预计所有房源将全部投入运营。

从公租房社区出嫁感受“娘家”般的归属感

普陀区馨越公寓是上海市最大的公租房社区,有3300余户,其中,青年租户占比80%以上,他们怀揣着梦想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上海拼搏,这里成了他们共同的家。

租户刘小姐2020年6月从江苏来到上海,在馨越公寓申请到一套温馨的小窝,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小区靠着苏州河,交通也方便。晚上出门散步就能欣赏美丽的河景,还有草坪和跑道,有人跳广场舞放风筝,很有生活气息。”入住以后,刘小姐把家里的墙壁亲手刷了一遍,挂上一个个装饰打扮新家。

小区还会定期举办很多活动,包粽子、包饺子、派对、狼人杀,年轻租户的参与兴趣都很高。最令刘小姐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她看到一位美丽的邻居从馨越公寓嫁出去了,“花车当时就停在楼下接的亲,那一刻感觉特别好,仿佛这里就是我们的娘家。”刘小姐说。

前不久,馨越公寓又一次“火出圈”了,64号楼2楼的阅心书斋受到许多文艺青年的关注。书斋的微信群从几十个人增加到两百多人,有需求的租户只需要提前在群里预约,就能来书斋自习。这个自习室是团工委和青年议事厅发起的第一个议题,馨越公寓是上海最早成立党建群团服务站的公租房社区。通过吸纳青年租户成为服务站骨干,一方面形成了青年自治基础,另一方面,也让青年租户感受到家的归属感。

专家: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重点要从“房”转向“人”

今年11月,上海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上海市住房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那么,该如何理解“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定位?

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中心主任陈杰认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与之前主要面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保障性住房”有所不同,体现了一些在住房保障顶层设计中新的理念与思路创新:传统的保障性住房,虽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配租型,如廉租房、公租房,但都是主要面向城市中本地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即所谓“双困”家庭的托底保障,是狭义上的住房保障。而近期所强调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侧重点更多放在了新市民和青年人,是更广意义上的住房保障,是一种发展型保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对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一种社会投资,早投入早收益。

陈杰认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重点要从“房”转向“人”,不仅要特别注意选址问题、交通便利性和加强公共设施配套,还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动租赁赋权和落实租购同权,逐步让承租人与购房人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陈杰建议,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要与城市发展、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外来人口市民化、新市民劳动技能培训、打造生育友好型城市乃至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工作有机结合,推动新市民和青年人更快更紧密融入到城市主体社会网络中。

(柏可林)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