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户到村干部 苗家汉子龙兴文的人生“三级跳”

[娱乐] 时间:2024-04-29 08:29:5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19次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勤丰镇红土山村委会的三级跳办公室里,村主任龙兴文与其他村两委成员正在开会。从贫

  今年35岁的困户龙兴文,仅小学文化,到村的人却是干部十里八乡群众眼中的“能人”——从一开始没人瞧得上的贫困户,到脱贫致富的汉龙带头人,再到如今的兴文村委会主任,凭着不等不靠不要的三级跳骨气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了人生的从贫“三级跳”。

  故事,困户要从六年前说起。到村的人

  2014年,干部按照当时的汉龙贫困人口识别标准,龙兴文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兴文

  “那时候家里是三级跳真穷!”龙兴文回忆,年迈的母亲常年生病,医药费是家里的绝大部分支出,即使夫妻俩年复一年在地里辛勤劳作,全家五口人还是只能挤在上世纪80年代建的土坯房里,“连件像样的家电都买不起。”

  红土山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村民们思想守旧、故土难离,不愿外出打工;一条通村土路是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纽带,交通不便。截至2018年,全村143户456名苗族同胞有48户172人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贫困发生率37.8%,是勤丰镇唯一的深度贫困村。

  “村里所有贫困户被召集到一起开会,我一看除了自己年富力强其余都是老弱病残,心里很不是滋味。”成了贫困户,龙兴文觉得“丢人”。

  2016年,红土山村开始实施“六个精准”措施和“五个一批”政策,村委会至334县道的土路被扩修硬化,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到村里收购家禽牲畜的商贩逐渐多了起来。看到村里的“土货”颇受欢迎,龙兴文眼前一亮,萌生了依靠发展禽畜养殖脱贫的想法。恰巧这个时候,结对帮扶干部周军给他出了主意:“红土山林草地多,牲畜市场价格稳定,你从养殖着手试试看。有困难我来帮你想办法!”

  龙兴文渴望脱贫的心热腾了起来。拿着政府支持的5000元产业扶持资金和家里东拼西凑的8000元钱,买回一头母牛饲养。经过精心管护,年底母牛产下了小牛犊,龙兴文看好价格后把母牛和小牛一并卖出,赚了8000元。

  初次交易挣到了钱,龙兴文非常高兴,也变得精明起来:“一头母牛一年只能产一头小牛,靠养母牛卖小牛增收的方式太慢了,得养架子牛(肉牛),肉质好,育肥快,市场还不错。”理清思路后,龙兴文扩建了牛圈。

  扩大养殖规模就意味着增加成本,可买牛的本钱从哪儿来?2017年,5万元的免息扶贫小额贷款帮龙兴文跨过了这道坎,4头架子牛和10只本地黑山羊被顺利买回育肥。

  为了提高养殖水平,龙兴文积极参加党委、政府组织开展的畜禽养殖专业培训班,一边种地一边学习养殖技术。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和牛价稳中向好,他养殖的牛实现了订单销售,“只愁养不出,不愁卖不掉。”2018年,通过肉牛买进、育肥、出售的方式,龙兴文家实现家庭纯收入4万多元。

  同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龙兴文和另外40户村民搬到了村里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住进了125平米的砖混结构新楼房,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按程序脱贫退出。

  眼看自己脱了贫,可很多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还和自己家过去一样,龙兴文的心揪得紧。为了帮更多仍然没有脱贫的乡亲们摆脱贫困,龙兴文带领张学友等4户贫困户组建了养殖团队,养殖黑山羊200余只、肉牛30余头,年出栏黑山羊60余只、肉牛10余头。2018年底,张学友等4户贫困户实现年人均纯收入8000余元,顺利脱贫。

  龙兴文主动带动乡亲们脱贫的义举,得到了勤丰镇扶贫办副主任、镇党委驻红土山工作组组长段国辉的鼓励和帮助。在对红土山村多次调研后,段国辉找到龙兴文:“村民对养殖牛羊有些经验,但目前养殖太散、没规模,建议你们成立专业合作社。”

  段国辉的话帮龙兴文打开了思路。2019年,龙兴文牵头成立了红土山第一家合作社——红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社员养殖黑山羊300余只、肉牛50余头,种植紫苏、白芨、金银花等中药材50余亩;当年,合作社5户社员实现家庭人均年纯收入8500余元。现在,合作社社员已增长到33户。

  龙兴文对村民的帮带作用被镇党委政府看在眼里。勤丰镇将龙兴文列为补充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对象进行培养。2019年,在红土山村委会班子成员缺额补选中,龙兴文被高票推选为村委会主任,从“贫困户”成长为一名“村干部”。

  “当了村主任,我更有责任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不能辜负村民的信任和组织的培养。”面对中药材市价浮动大、效益不稳定的困局,龙兴文组织村组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后引导村民发展小米椒,眼看大家面对新产业心存疑虑观望不前,他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10万元,带领合作社改种小米椒。

  时值8月,合作社试种的130亩小米椒已结满枝头,再过两个月就会陆续上市。“我们的小米椒也是订单式销售,今年小米椒产量预计有100吨,产值可达30万元。”看着一个个朝天生长的小米椒,龙兴文满怀期待地算起了账。

  截至2019年底,红土山村已实现整村脱贫。龙兴文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继续把带头人做好,壮大红土山的种养殖产业,让村民们不出门打工也有持久稳定的收入,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云南网通讯员 徐美玉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