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文化周刊 | 春之声曲 正文

文化周刊 | 春之声曲

[焦点] 时间:2024-04-29 14:24:3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93次

原标题:文化周刊 | 春之声曲

立春,文化二十四气节之首。周刊立者,声曲始也。文化过了立春,周刊大地回暖,声曲万物复苏,文化生机勃勃,周刊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声曲一年之计在于春。文化从古至今,周刊从没有哪一个季节像春一样能赢得如此浩荡的声曲歌友,五千年的文化春天一直就在平平仄仄的诗行中踟蹰。春山、周刊春水、声曲春泥、春雨、春耕、春游、春燕;“春风如贵客”“春雨贵如油”“春水碧于天”“春种一粒粟”“春到人间草木知”“春江水暖鸭先知”……如此丰富多彩的春之声曲,洞开了一个春天的语言世界,葳蕤出一片古老的诗意。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我国自古为农业大国,在农耕文化中,春种秋收历来都是非常重要的。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而春耕,则是立春里最重要的国事与家事。在古代,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事物纪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在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在民间有“鞭春牛”、“贴春花”、踏春、春游、春社等活动。此外,吃春卷、吃春盘、吃春饼等习俗也在立春期间粉墨登场。这些满满的“仪式感”,足以见得老百姓对“春”这个季节的喜爱。

除了春耕,春燕,也是报春之始者。

这几天回农场看望父母,发现在老屋下面多了几位可爱的精灵——四只小燕儿。唧唧唧,唧唧唧,在房梁的小巢中,燕儿探头探脑,上下蹿动。农场生态环境好,四处青山绿水,燕子在母亲的屋檐下安营扎寨了。

“花间舞蝶和香趁,江畔春泥带雨衔。”春雨迷蒙时,正是燕子筑巢的最佳时机,前些日子回来,我发现燕子正在衔泥筑巢。用湿泥,掺杂着草筑巢。两只燕子每天一点一点地衔着泥,衔着草,分工合作,就像两个杰出而忙碌的建筑师。燕巢筑得十分讲究,朝南方向,通风而背光,一个宽敞的半圆形大口袋,口袋的两边各延伸着一条小长泥带,既美观,又牢固。燕子聪明着呢。

几周未见,燕子家的小宝宝出来了。看着唧唧欢叫的小燕子,我对母亲说,小燕子知道您老寂寞孤单,在这里建个窝,这是在替儿女陪伴你们呢。母亲听了,呵呵一笑,“是的,燕子比你们贴心,每天早晚欢叫,唱着歌儿给我们解闷。”

生活在海南,春天是最舒服的季节,不冷不热,不湿不干,不晒不燥,不潮不阴。一切都刚刚好。惬意的海风裹挟着新春气息弥漫在城野乡村,飘散在晴朗的空中,风和日丽的天气让人心情开朗。

春节期间,我们一家人到海棠区青田村朋友家做客,青田村是一个拆迁村,村民集体土地流转,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别墅,一栋栋联排别墅就坐落在苍翠的青山脚下,典型的新式农村。一个千年的黎族村落,祖祖辈辈种田,现在都已转换身份,有的当上房东,有的做起老板,有的化身产业工人,过上了小康生活。

这个往日并不热闹的小村庄,今年游人如织,成为了旅游集散地。在村口的小街广场,两只“瑞兔”手持红“福”与四周悬挂的红灯笼、盛开的三角梅,以及中国结一起构成绚丽的拍照墙,一派喜气洋洋,吸引路人驻足留影。

不远处,是公司+农户+合作社的瓜菜基地,种着哈密瓜、青瓜、茄子。笔直的青瓜青翠葱绿缀满瓜架,紫色的茄子透出诱人的光亮,郁郁葱葱。大自然的底色在这里流淌,生命的律动在这里绽放。农闲时,村民就在村口售卖些自家农产品或者海南工艺品,生活富足自在。

小街边,美食展台热闹非凡。许多游客面对粤式糕点、海南糕点和其他地方的甜品难以抉择,索性样样都品尝一遍;还有人左手一杯海南清补凉,右手一杯咖啡,感受东西方味道在唇齿间的碰撞融合。今年新春较往年有所不同。春回大地,万象更新,随处可见人间烟火。(黄道娟)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