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 · 向美而生专栏——李银河,文学照进爱情

[焦点] 时间:2024-05-02 02:35:2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96次
\
△李银河《活过,爱过,向美学照写过》
  》》》品读经典,向美好而生。专栏您正在阅读的河文是由环球人物与兴业消费金融联合推出的品书·向美而生专栏。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进爱主题是——李银河,文学照进爱情。品书
  无论是向美学照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而生还是专栏情感生活,我只要那一点点精华,河文最美丽的进爱,最舒适的品书,最诗意的向美学照,最适合我的而生。活着,就享受所有这些感觉;死去,就告别所有这些感觉。这就是我的生活的全部意义。李银河在自传《活过,爱过,写过》中如是写道,这既是她对人生的总结,也像是一种宣言:我就是我,一个活出了自己所相信的一切的我。她的书不用他人推荐,李银河三个字就是最好的推荐。
  回望自己的大半生,李银河用6个字来定义:活过,爱过,写过。她喜欢这6个字,并将之用作新版自传的书名。在自传中,她写红色童年,写知青下乡的岁月,写与王小波的爱情,写美国留学时光,写自己的社会学研究之路,直至退休后的悠闲生活。
  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她的爱情。这也是她首次深入、完整回忆与王小波的爱情历程,呈现《爱你就像爱生命》背后的故事。
  在王小波之前,李银河有过一段无疾而终的初恋。1974年,她考入山西大学历史系,与同班的一个男同学一见钟情。男生长得英俊,一米八的大高个,没过多长时间,李银河就陷入到对他无可救药的狂热爱恋。经过一段甜蜜的爱恋,两人最终分手,原因是两个人的情调不同。
  读大学前,李银河刚从内蒙古兵团插队回京。在家待业期间,她四处搜罗外国文学名著,读雨果、车尔尼雪夫斯基、塞林格等,获得新的审美鉴赏和认知,灵魂基调因此与当时青年大为不同,带有一点儿小资产阶级情调。分手时,对方明确对她说:欣赏不了你那情调。
  但也正是那一段文学漫游,为李银河打开了另一段幸福人生。它为我带来了小波,他是我文学上的知音,也是我从文学名著中看到的浪漫爱情的现实版本。
  李银河与王小波的爱情,始于王小波的《绿毛水怪》。小说写于1977年,讲述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的恋情。李银河偶然读到,觉得虽有些幼稚,但打动人心,心里就有了这个人(王小波)。两人初次见面是在王小波家中,一看之下,觉得他长得真是够难看的,心中暗暗有点儿失望。当时,李银河大学毕业,在报社做记者、编辑,因写过一篇关于民主法制的文章被全国各大报转载而小有名气。王小波则初中没毕业,到云南插队,回京后在一家街道工厂当工人,默默无闻。
  初次见面的失望,终抵不过王小波凌厉的攻势。他开始追求李银河,和她约会。两人天南海北地聊,谈论文学、生活,很快陷入热恋。后来,王小波到中国人民大学读书,李银河调到国务院研究室上班,一周只能见一次,王小波便把情书写在五线谱本子上,成就了广为流传的五线谱上的恋爱。1980年,两人结婚。提及王小波,李银河饱含深情,他有一颗无比敏感、无比美丽的心,而且还是一个文学天才,早晚会脱颖而出。最终,李银河预言成真,王小波写下著名的时代三部曲,被奉为一代文学教父。
  1997年,王小波因病去世。之后,李银河身上一直背着两个标签:一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的遗孀;二是被冠以先锋女权主义女知识分子头衔的社会学学者——回国后,30多年来她一直将目光聚焦在青春期恋爱、婚前性行为规范、择偶标准、两性关系等研究上,努力发声,影响了亿万中国人的性爱观,甚至性爱行为。
  退休后,李银河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威海海边的家中。她每天过着简单的生活:上午写作、下午阅读、晚上看电影。谈及自己走过的人生路,68岁的李银河已然云淡风轻,人间如花丛,我只是从中采撷一点点精华,对其他的一切不去理睬。一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要好好享用自己的生命。自由奔放,随心所欲。这亦是她行走大半生的爱情哲学和生命哲学。
  人间难得李银河。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更多专栏内容》》》
\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