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这个小工区 九名铁二代 正文

这个小工区 九名铁二代

[百科] 时间:2024-05-03 19:13:4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0次

原标题:这个小工区 九名铁二代

在绵延千里的个小工区京广高铁线上,有这样一个小班组,名铁一共只有12名职工,个小工区却有2个铁三代、名铁7个铁二代,个小工区是名铁名副其实的“世家”班组,世代相传的个小工区家风造就了他们深深的铁路情怀。

无与伦比的名铁责任意识

“还真是不一样,我们班组的个小工区职工好像有一种天生的责任心,走不到位、名铁看不到位,个小工区他们自己都不允许。名铁”北京高铁工务段保定路桥工区工长卢子成神情间流露出自豪的个小工区神色。

每次作业前,名铁工人们都要对作业工机具进行清点确认。个小工区千龙网发 北京铁路局供图

52岁的工区职工陈影有着27年铁路工龄,至今他仍记得父亲反复提起的1963年的一次巡道经历,“他要到3公里以外的区间交接处‘换牌’,那天是单岗巡道的夜班,雨下得很大,伸手不见五指,当走到一半的时候雨水已经没过了轨枕,我父亲当时就泛起了嘀咕,不知道前面水有多大,不知道是不是有危险,更不知道设备是否安全,当时心里很纠结,但在责任心的驱使下,我父亲还是决定即使趟水也要往前走,确保设备百分之百安全。”

至今陈影师傅还保持着“时刻放心不下”的习惯,今年汛期以来,每逢休班,陈师傅每天都要查看几遍手机里安装的天气app,看着有可能降雨,他都主动到工区报到,跟同事们一起开展雨中巡视作业。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我小时候住家离父亲工作的工区很近,从小就受老一辈铁路人的感染,他们那一代人没有什么文化,干好工作凭的就是责任心。”陈影说。

时刻紧绷的安全意识

去年新入职的王瑞哲是工区唯一的00后,他的爷爷是一名巡守工,父亲是一名钢轨探伤工,祖孙三代在京广“接力”。工区工长卢子成对这个小伙子颇为赞赏,说他对双重预防机制烂熟于心、倒背如流,执行制度一丝不苟,尤其是在安全方面,“四四六”工机具清点、跨线作业、防坠落方面等安全制度执行得最彻底。

班前的安全提示,从祖辈、父辈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千龙网发 北京铁路局供图

刚入路的王瑞哲至今还记得父亲给他的一顿胖揍,“我小的时候住在京广沿线的铁路家属院,家属院隔墙就是往来穿梭的京广铁路,我比较顽皮,翻上了墙头,被我爸抓住了……”

王瑞哲说:“我的爷爷也是一名巡道工,我听我父亲说他们那个年代还是利用列车间隙干活,有着很强的防护意识,我父亲白天在现场探伤,即使有专职安全员,他也养成了时不时抬头张望的习惯,这种意识已经深入骨髓了吧。”

班组职工上线工作前绑扎安全带。千龙网发 北京铁路局供图

有着28年工作经历的工区职工滕晓利的比喻更加生动,“现在高铁的工况好多了,以前见缝插针地作业,只要精神一懈怠,事故就容易发生。”每当回忆起巡道工的父亲退休前后的状态,滕晓利总是有很深的感触,“我父亲干了一辈子的有砟铁路,起、拨、改道和各种施工都参加过,都是重体力活,有一定的危险性,每天都时刻紧绷着安全的弦,精神高度紧张,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退休,现在看着他放松多了。”

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

要说起28年前“大干七八九,跟着津秦走”的日子,48岁的滕晓利依然记忆犹新,初入铁路的他正赶上京广线六次大提速,正是线路基础集中整治的时期。“那个时候我刚接班,我父亲把我领到工区,跟老工友们打了声招呼,嘱咐了我几句就走了。我跟着师傅早晨4点钟起床,干到6点有人送早饭,吃完了干到上午10点休息,下午3点接着干到天黑。清筛捣固扒石砟,一样都没少,每天累得只想回家,在父亲工友们的照顾下,也就坚持过来了。”在滕晓利的记忆里,老一辈教育子女都非常简单,差不多也就是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帮别人多干点儿这几句,可这简单的几句话,滕晓利一直坚持了28年。

工人通过梯子爬上桥墩,如果是更高的桥墩,则需要借助升降车。千龙网发 北京铁路局供图

最近王瑞哲有一点郁闷,主要是因为早晨的闹钟让他养成了一个早醒的习惯,原来王瑞哲和师傅卢子成一个宿舍,正值防洪期,工长卢子成总是放心不下设备的情况,每天都到视频监控终端查看沿线的降雨情况,就给自己定了一个7点的闹钟。这下可好,无论有没有夜间天窗,王瑞哲7点准醒,这让他想起了他父亲的也有早起的习惯。

“每到夏天,我父亲总是4、5点钟就出门,为了赶在一天最热之前完成探伤任务,他当时也不定闹钟,悄无声息地就走了,当时还不理解,为什么不用闹钟就可以准时醒,现在知道原因了。”

工人正对桥墩进行仔细检查。千龙网发 北京铁路局供图

王瑞哲还记得父亲对他说过的话,“在铁路工作,就要有一点忘我奉献的精神,偷不得懒,今天这少干点,明天少干点,积累起来就会出现安全问题。在铁路干活,接了就要干好干细,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忘我投入。”

就这样,保定路桥工区的师傅们,每天穿梭在的高架桥上和箱梁里,心里翻滚着的是祖辈和父辈们的殷殷重托,在一次又一次的高铁桥梁检查维护中,他们贡献着涓涓细流般的能量,但也正是这几代人的娟娟细流,续写着铁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通讯员 崔晓光)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