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财经观察|由“浅”向“深” “海陆兼修” 海南加快海洋渔业高质量转型

[综合] 时间:2024-05-08 20:03: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43次

原标题:新海南财经观察|由“浅”向“深” “海陆兼修” 海南加快海洋渔业高质量转型

新海南客户端、浅南海网、新海向深型南国都市报 记者 张野

“海南除了是南财作物南繁育种的天堂之外, 我认为更应该是经观兼修加快水产南繁育种和海水养殖业的天堂。”在19日举办的察由海南万宁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海陆海南海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表达了对海南发展海洋经济的渔业先天优势条件给予了肯定。

30万尾鰤鱼苗装船从万宁洲仔岛海域出发去往日本。高质张野摄

海洋,量转是浅海南的突出特色和比较优势。近年来,新海向深型海洋经济在海南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南财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海洋渔业更是经观兼修加快成为海洋经济传统产业和支柱之一。数据显示,察由2021年,海陆海南海洋全省渔业产值435.5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1.61%。全省深海网箱养殖规模位居全国第二,成为拉动我省海洋生产总值快速发展的“蓝色动力”。

当前,海南把水产养殖产业链作为重点培育的15个农业产业链之一,推进打造海洋渔业产业成为千亿级产业。近期,海南又陆续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在全国首次构建了一整套完整的休闲渔业发展政策体系,全面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渔业转型高质量发展。

海南鰤鱼幼苗出口量占全国七成 今年出口额有望突破1.8亿元

鰤鱼,又名章雄鱼,是全球公认的高端生食鱼品,主要产自日本,但海南万宁、 陵水、三亚海域又是鰤鱼最重要的产卵和孵化地区,因此,每年日本都要从海南进口大量的鰤鱼苗以满足其市场需求。

今年5月,两辆远洋渔船满载30万尾鰤鱼鱼苗从万宁洲仔岛海域出发去往日本。这是今年海南向日本出口的第34船次鰤鱼苗。

“万宁海域作为鰤鱼的天然产卵场和幼鱼索饵场,在全球鰤鱼生产中都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万宁市海洋渔业协会副会长周波介绍,目前,海南每年捕捞天然幼苗总量约1500万尾,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70%,而海南现有9家从事鰤鱼养殖贸易的公司中,万宁就占了5家。

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受益于RCEP贸易便利化相关举措,海南省鰤鱼幼鱼出口日本增长显著,预计2022年全年出口总额有望突破1.8亿元人民币。

为了方便海南鰤鱼幼鱼出口,RCEP生效实施后,海口秀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文昌海关等部门服务靠前,通过搭建“移动服务窗口”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缩短了船舶通关时间。远洋渔船由之前的在指定港口停泊,待出口产品检验合格后再装船,变为直接开到养殖基地边捕捞、边检验、边装船,减少了鰤鱼幼鱼装卸次数,提高了存活率,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为海南鰤鱼幼鱼等优质农产品出口日本带来了更多便利,市场红利进一步释放。

万宁: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打造出口创汇拳头品牌

“鰤鱼苗出口日本价格大约在600日元/尾,但是商品鱼在日本的售价可以达到7000日元/条。”周波告诉记者,目前鰤鱼养殖的技术壁垒基本上已经突破,我们完全有能力将这个差价装到自己口袋里。

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发布2022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海南省万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其中,产业园的主导产业就包括鰤鱼。

万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总面积48.21万亩,覆盖山根、和乐、万城、东澳等4个沿海乡镇。产业园以东星斑、鰤鱼产业为主导,按照计划,到2025年,力争实现东星斑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5000亩,鰤鱼深海网箱养殖面积达到万亩以上,年加工能力达到7万吨。

万宁市政府副市长郑忠发表示,目前万宁正重点推进万宁市工厂化养殖产业园项目(一期)、海水种苗选育实验基地项目等6个项目的建设,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围绕东星斑、鰤鱼主导产业,重点对万宁市乌场港冷链物流园、水产加工仓储营销、水产创科创服务平台、优质水产品牌打造等进行招商。

“产业园建成后,鰤鱼产业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从以往的育苗标粗出口,变成海上育苗标粗、深海网箱养成、入港加工增值全产业链发展。最终形成鰤鱼国家核心产区产业基地和海南自贸港出口创汇拳头品牌之一。”万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德鸿表示。

每个网箱内养殖着上万尾鰤鱼苗。张野摄

助休闲渔业“吸金” 首建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万宁海洋渔业的发展,引导渔民按照‘三走’(即: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战略部署,全面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育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洋经济在海南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海洋渔业已成为海南海洋经济传统产业和支柱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渔业产值435.5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1.61%。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水产品总产量107.1万吨,其中养殖产量51.24万吨,逆势同比增长6.5%,有效保障水产品稳定供给,成为拉动我省海洋生产总值快速发展的“蓝色动力”。

作为全省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主管部门,海南农业农村厅将水产养殖产业链作为重点培育的15个农业产业链之一,推进打造海洋渔业产业成为千亿级产业。近期,海南印发了《海南省休闲渔业管理办法(试行)》、《海南省海洋休闲渔船检验管理规定(试行)》、《海南省海洋休闲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试行)》、《海南省促进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一揽子支持规范休闲渔业产业发展的政策,率先在全国构建了一整套完整的休闲渔业发展政策体系,助力休闲渔业的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三年行动方案’有着明确的‘项目’导向和发展目标,下一步的重点就是充分发挥市县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开展‘四大行动’,充分挖掘休闲渔业潜力,促进渔业转型高质量发展。”马育红说。

鰤鱼。张野摄

专家把脉:建设水产南繁育种“天堂” 推进特色水产品产业化

海南地处热带,水温条件好,鱼卵质量优,发展水产种苗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特别是南海鱼类种质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被称为我国“水产种业硅谷”。

“海南已成为我国重要水产养殖动物苗种的生产基地。”海南种苗产业的优势,早在多年就得到了陈松林的关注,其介绍,目前,海南石斑鱼、金鲳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等苗种的占有率在全国遥遥领先,部分产品还远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地。

尽管海南在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上优势多多,但水产种苗生产基地规模小、水产种质退化严重病害发生频繁、育种技术创新不够、深远海养殖发展慢、工业化程度较低等短板也同样明显。

在海南万宁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论坛上,陈松林就“海水鱼类生物技术创新与良种创制现状与展望”这一话题开展授课,现场为海南渔业产业发展“把脉支招”。

陈松林指出,南海鱼类资源丰富,但是“资源宝库”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海南应加大海南水产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的力度,建设南海水产生物种质资源库,为良种培育提供种质保障。同时,加强东星斑、高体鰤等南海重要海水鱼类苗种人工繁育和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攻关,力争突破苗种的工厂化、批量化生产。

转变养殖模式,将以池塘、流水和大水面低密度养殖为主的养殖转变为陆上高密度工厂化养殖和深远海网箱或工船养殖为主,发展工厂化循环水、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养殖,推进特色水产品的工业化、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生产。

加强东星斑、高体鰤、和乐蟹等颇具万宁特色的水产品加工烹饪技术研究,探索加工、流通、烹饪和食用的新方法、新标准,打造养殖-加工-流通-消费产业链。

“此外,海南地处热带,有利于发展水产增养殖型休闲渔业的自然条件和优势,可以加大休闲渔业发展力度,补齐产业链短板,推动休闲渔业和旅游业协调快速发展。”陈松林说。(张野)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