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专刊·读书节】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正文

【专刊·读书节】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知识] 时间:2024-04-30 10:53:2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24次

    总策划:林地 总监制:陶治 监制:侯铁

    

    

    

      执行:刘成明 赵柏林 金鑫

    

    

    

      主笔:张宝程 赵杰 

    

    

    

    

    

      《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子恬 摄

    

    

    

    

    

      梁玉梅:书海遨游快慰人生

    

    

    

    

    

      初到梁玉梅家的专刊人都不解:不小的房间,本应摆放整齐的读书家具,或花卉、节读绿植,卷万里她家倒好,书行大部分地方都被书占据,专刊即便是读书犄角旮旯也摆放了不少。每每这时,节读梁玉梅都会会心一笑,卷万里说谁让咱是书行“书痴”呢。看来,专刊这辈子是读书离不开这些“精神伴侣”了。

    

    

    

      6月10日下午,节读记者在化机街道见到52岁的卷万里梁玉梅时,温文尔雅、书行浑身散发书卷气的她一看就长期受书香浸润,聊起与书结缘,她如数家珍。

    

    

    

      “没上学时,母亲在街道工作,有一次去母亲单位玩,偶然看到《梅山脚下》这本书,非常好奇,嚷嚷着拿回家看。可不识字,上学的姐姐帮忙查字典,才通读完毕。此后,对书里的世界非常迷恋,它无声无息间打开了我心灵的窗户。”梁玉梅回忆说。

    

    

    

      早年,梁玉梅在建昌县求学。闲暇之余,她到建昌儿童图书馆看书,并办理了借书证。《上下五千年》《白话聊斋》让她兴趣大增,“醇厚的书香,在我求知的心湖里泛起一阵阵涟漪”。期间,图书馆对多读书、常借书等行为予以奖励,更激发了她读书的乐趣。

    

    

    

      “我父亲在铁路部门工作,拿回家的报纸也成为我的必读物。时间久了,读书看报给了我很多营养,让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由此受益匪浅,并小有建树,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就连参加工作后,也和读书渊源颇深。”梁玉梅说。

    

    

    

      尤其让梁玉梅“引以为傲”的是,别人家的新娘娘家陪嫁新衣服、新鞋子啥的,她的娘家则陪嫁不少书。

    

    

    

      梁玉梅对读书的爱好,也在无声无息间影响着家人和朋友。这是一个氤氲着书香的群体,大家互相促进、彼此欣赏。女性同事见面不品头论足,往往都会问“梁姐,今天又买啥新书了”“求你了,把你家的那本《百年孤独》借给我看看!”

    

    

    

      几十年来,梁玉梅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读书一两个小时,睡前必看半个小时。“床头必放一本书,一段时间看完后再换。现在放的是《白香词谱》,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词汇量。枕着书香入眠,如春风拂面,如流水潺潺。”

    

    

    

      由于搬家等缘故,梁玉梅家的藏书少了很多。即便如此,目前藏书近万册。“书是我的知己,我从骨子里真正喜欢它。读书使人眼界大开,让人知史明理,让人自强自律,更让人腹有诗书气自华。此生有书相伴,足慰平生。”

    

    

    

      《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宝程 摄

    

    

    

    

    

      于佳:书中有光健康绽放

    

    

    

    

    

      在30余年的读书生涯中,于佳浓缩成两个关键词,一是启发,再有就是疗愈。“当我的人生处于低谷时,通过读书,我看到了航向,看到了光。让我不再萎靡,精神振奋,并奋力前行。”

    

    

    

      39岁的于佳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女子,开朗,积极向上。6月11日上午,记者在龙港区一间书屋遇见她时,她正在品读自己痴迷的读物。“即便是碎片时间,我也要抓住它。多年来,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上瘾了。”

    

    

    

      很小的时候,由于性格及家庭环境使然,于佳就对读书情有独钟。上了大学,她报了与读书息息相关的教育学专业,并攻读了硕士学位。

    

    

    

      “人吃五谷杂粮,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的人和事,难免遇到不顺心的事。这时,不要灰心丧气,不要借酒浇愁,更不要做傻事。我的方法是,遨游书海,那一页页泛着墨香的文字,发着光,会给人正能量的指引。”于佳总结说。

    

    

    

      记得有一次,于佳在办事中遇到困难,当时她特烦躁、焦虑。强制让自己心情平复后,她撇开一切琐事,走向被她自己喻为心灵归处的书屋,找到《想要更好地遇见你》一书。“一个多小时地精读,如沐春风,荡涤心内一切尘埃,回归平静,精神也随之振奋。”

    

    

    

      《让我安静五分钟》是一本描写妈妈们忙乱生活的书,安静五分钟都成了一种奢侈。但无论如何,作为妈妈也可以选择给自己留下5分钟,喝一杯茶,泡个热水澡。当于佳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时,同样经历着无比忙乱和烦躁的生活,但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想起这本书,不仅能够安慰到自己,也会像书中的妈妈一样在忙碌的生活中为自己寻找那“安静的五分钟”。“读书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在我毫无经验时,它却教会我解决问题的方法,继而平复心绪,坦然面对,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读书成了于佳的精神食粮,无论风雨,她每天必须保证读一两个小时的书。为了让自己学有所成,让自己对书的良好感悟向更广的范围辐射,她与同样对读书有情怀的人合作,在龙港区、连山区、兴城市开办了9家儿童图书馆。

    

    

    

      志同道合,振翅齐飞。于佳说,她的理念及奋斗目标是,让常读书、精读书、读好书成为孩子们成长时期的助推器。书香充盈,童声愉悦是他们永恒追求的目标。书中有光,让孩子们健康地绽放。

    

    

    

      《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宝程 摄

    

    

    

    

    

      李莹:看不见世界让世界看见我

    

    

    

    

    

      “几十年来,通过家人伴读、听电子书及手指触摸等方式,把我封闭的世界一点点打开,让我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同时,让我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学会了把控不良情绪对自身的侵袭,从容应对外界纷杂环境。”6月12日下午,李莹在都市花园的工作室一边工作,一边自信地讲述着读书给她带来的益处。

    

    

    

      41岁的李莹患有先天性角膜白斑,视力几近为零。面对困境,她没有自暴自弃。7岁时,她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儿童读物。“张海迪大姐姐自立自强的事例感染着我,我也要像她一样,通过多读书来丰富、充实自己,从而改变命运。”

    

    

    

      不会盲文,家人就耐心地给李莹读书。作为倾听者,从好奇、茫然到尘封的世界被慢慢打开,李莹在书海里如饥似渴,沉醉其中感受知识的力量。“我不知道的事情,书里都有;我不明白的问题,书里都有答案。读书让我明白,‘野百合也有春天’。”

    

    

    

      上学后,李莹学会了盲文,给她插上了飞翔的翅膀。通过手指触摸的方式,让她在书的百花园里尽情地浸染着芳香。“我第一本读的是 《盲童文学》,在我自己读的过程中,仿佛周围的环境都凝固了,只身在书海里畅游,那份洒脱,那份肆意,让我终身难忘。”

    

    

    

      30余年来,李莹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无论多忙,每天必读书一两个小时。有时一边做家务,一边听电子读物。“我读书的经历,基本上分3个阶段,最初家人帮着读,后来自己读。随着电子读物的发展,我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个工具读。开卷有益,驾轻就熟,我可以自由地驰骋在书海里。”

    

    

    

      李莹在读书方面涉猎的范围很广,到目前为止她读的书近万册。她尤其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她读过多遍,谙熟在心。社科类的书籍也愿意读,能增长她的知识,拓宽她的视野;历史军事方面的书也爱读,用她的话说,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从书里能体味革命先烈用豪情甚至生命筑起新中国的长城,从而萌生爱祖国、建家乡的豪情。

    

    

    

      “我读书大体上有三种形式,速读、精读、多遍读。遇到特别喜爱的读物,就精读、多遍读,让里面的内容成为爱和光,排遣心内的忧郁,成为向上奋发的力量。”李莹说。

    

    

    

      命运时刻眷顾努力前行的人。多年来,通过读万卷书,李莹自信满满、知识渊博、活力四射,成为很多人励志的榜样。经常参加与读书有关的社会活动,受到大家一致赞扬。“既然看不见这个世界,就让这个世界看见我。读书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前行的动力,我一定长读不辍,让书香时刻伴我左右。”

    

    

    

      《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宝程 摄

    

    

    

    

    

      王殿存:旧书摊淘书充盈精神世界

    

    

    

    

    

      “读好书就像和一个智友在交流,不开心时能得到宽慰,让人心情愉快;困惑时能找到答案,还能从中得到鼓舞感知力量”“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可以带你游走世界,穿越时空隧道了解历史和外面的世界”……王殿存在建昌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工作,工作之余与书相伴 10 余年,提起多年来的读书心得,王殿存对记者如是说。

    

    

    

    

    

      早年,王殿存就对阅读特别感兴趣,可受客观条件限制未能如愿。参加工作后又特别繁忙,只能偶尔为之。10多年前,王殿存调动了工作,客观上时间相对宽裕,用他自己的话说,“可能也到了想读书的年龄,也有了读书的心境”。于是每天忙完工作,便以书为伴,余秋雨的散文集、季羡林的代表作成了他的首选。刘墉、刘心武、迟子健、王蒙、易中天、莫言等名家的很多作品,王殿存都涉猎过。

    

    

    

      选择读物时,王殿存都是跟随自己的兴趣进行挑选。比如读汪曾祺的散文集时,就是在阅读过程中,看到每每有人引用《人间草木》里的话,看得多了,久而久之,王殿存就对作者以及他的文字产生了兴趣,于是网购来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间小暖》《人间有味》《人生有趣》《人间草木》。“初读汪曾祺,与其说被他自然流淌的文字所折服,不如说被他率真的性格所打动,问他为什么报考西南联大,他说‘只听说这三所大学尤其是北大的学风是很自由的,学生上课、考试,都很随便,可以吊儿郎当。我就是冲着吊儿郎当来的’。所以,汪曾祺有一颗自由心,他的自由心反映了他的真性情,成就了他的真学问”。读完《人间草木》,王殿存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大多时候读完一本书,王殿存习惯写下读书笔记,有时还在《建昌文艺》上发表。

    

    

    

      有一次,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说看过他的一篇读书笔记,写得有温度,更有深度,能引起共鸣。通过这种方式,汪曾祺交到一些爱好读书的朋友,他们以书会友,有时向彼此推荐一本好书,有时相互交流读书心得,大家受益匪浅,乐此不疲。

    

    

    

      王殿存读的书有一小半是逛旧书摊淘来的,用他的话说,“旧书摊里的书就是藏在深巷子里的老酒!”茶余饭后,王殿存喜欢逛旧书摊,一边和摊主聊聊书,一边寻找自己心仪的书。去年,他曾在旧书摊淘到一本旧版《红楼梦》,读书笔记《闲读红楼》得到了几位文友的肯定。书籍被王殿存视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几次搬家,有些东西可以不要,书不能不带,妻子知道他的脾气,都提前帮他把书打包整齐,一本也舍不得丢掉。

    

    

    

    

    

      教育专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王殿存相信,喜欢买书并乐于读书的人,一定有一个有别于人的精神世界!

    

    

    

      《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杰 摄 

    

    

    

    【责任编辑:赵艳艳  编辑:金丹】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