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护理行业2023年中报总结:复苏延续,静待行业估值修复-230928

[娱乐] 时间:2024-05-01 18:03: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37次
美容护理2023年中报综述:行情方面,美容消费疲软,护理美护板块整体回调。行业续静2023H1,年中美容护理(申万一级)指数涨跌幅为-13.61%,报总分别跑输上证综指、结复沪深300和创业扳指17.27pct,苏延12.86pct和8pct;在申万一级31个子行业中排第29位。待行估值方面,业估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值修消费疲弱驱动估值中枢持续下挫。美容截至2023年6月底,护理美容护理(申万一级)板块PB(MRQ,行业续静中值)为2.56倍,年中位于2009年6月以来的报总前28.18%分位,相对沪深300溢价为1.03倍;PE(TTM,中值)为39.14倍,位于2009年6月以来的18.78%分位,相对沪深300溢价1.86倍。业绩方面,行业营收整体向好,细分板块出现分化。1)从营收和净利润来看,2023H1,美容护理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27.23亿元,同比+4.74%;实现归母净利润53.25亿元,同比+26.34%。2)从盈利能力来看,2023H1,美容护理行业整体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54.83%和12.74%,同比增加3.02pct和2.39pct。

  细分板块情况:1)化妆品:化妆品板块2023H1实现营业收入196.8亿元,同比+6.62%,板块营收占比为47%;归母净利润24.81亿元,同比+52.85%,板块归母净利润占比为45%。化妆品作为美护行业中权重最大的板块,在营收稳健增长的前提下,盈利持续改善。2)医疗美容:医疗美容板块2023H1实现营业收入55.53亿元,同比+17.57%,板块营收占比为13%;实现归母净利润14.56亿元,同比+42.04%,板块归母净利润占比为27%,规模仅次于化妆品。3)个护用品:个护用品板块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0.94亿元,同比-0.78%,板块营收占比为40%;实现归母净利润13.87亿元,同比-11.42%,板块归母净利润占比为26%。

  外部驱动因素:1)监管趋严,行业合规化进程加速。从2021年国家严打美容护理行业乱象以来,相关监管政策逐渐下沉,美护行业强监管趋势显著,目前已形成上游产品规范细则不断完善、下游机构监督管理条例逐渐健全的局面。此外,监管部门近年来更是陆续出台了包含产品、机构、财税和广告营销等多方面的系列规范,种种举措都验证了行业监管趋严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长期利好具备合法合规资质的医美机构和医美产品。2)消费需求复苏放缓,行业竞争加剧。据国家统计局9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30.23万亿元,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其中,1-8月化妆品类商品零售类销售额为2639亿元,同比增长7.5pct,高于社零同比增速,但远低于2019年同期的12.7%和疫后复苏2021年同期的20%。此外,从今年的618大促数据来看,6月化妆品社零总额为451亿元,同比增长4.8%,整体略显平淡。我们认为主要是国产品牌凭借线上电商的先发优势迅速崛起,但随着国际大牌入场,淘系流量红利见顶,高投放换销量或将难以为继,精准营销和差异化产品策略有望不断加剧品牌之间的竞争。

  投资建议:1)珀莱雅:作为国内大众化妆品龙头,珀莱雅持续夯实大单品策略,品牌矩阵进一步完善,主品牌强者恒强,子品牌增长势能强劲。随着第四季度传统旺季到来,公司或将凭借大单品策略,延续前期优异的表现。中长期来看,在“6N”和大单品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主品牌稳健增长,叠加子品牌复制其成功路径,构筑第二增长极,公司有望释放更大业绩弹性,持续看好公司长期业绩韧性。2)爱美客:行业整体仍处于红利期,虽然短期内受消费不足扰动,医美渗透率提升逻辑有所弱化,但中长期内渗透率提升,国产化提升以及消费频次升级仍将是行业的核心驱动。而爱美客作为管线丰富且产品矩阵完善的行业龙头,在疫后需求逐渐恢复以及行业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有望率先受益。3)华熙生物:①原料业务方面,作为全球透明质酸龙头,公司高效推进国际化战略,在欧洲、亚洲等地销量实现持续增长,以医药级透明质酸为代表原料业务占比不断提升,再叠加医疗器械重组胶原蛋白和无菌HA项目落地,或将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极,原料业务占比有望不断提升。②医疗终端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提高客户覆盖率及单机构贡献值的策略效果显著,加之对润致微交联娃娃针以合规长效百搭,打造行业爆品的推广思路,业务收入或将持续向好。③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方面,在公司梳理完四大品牌,并调整完战略部署之后,短期内承压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有望重新回归增长曲线。整体来说,公司“原料-生产-终端”一体化的优势仍旧显著,后续在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战略调整后,有望重启增长势能,持续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潜力。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度加剧,产品质量风险,产品研发和注册风险等。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