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开往春天的大巴 正文

开往春天的大巴

[探索] 时间:2024-04-26 00:30:2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68次

e4198e54-7b40-4017-bf12-675b36c32a4b.jpg.1

二月十七日,开往载着二十五位务工人员的春天麟游县务工直通车开往西安。 本报记者 田芳昕摄

春风里,开往一辆从山区开往城市的春天务工直通车,载着农民工对未来的开往憧憬再出发。

这是春天一辆普通的车,这是开往一群平凡的人。他们言语朴素、春天笑容灿烂,开往四季奔忙不改对生活的春天热望,历尽艰辛不忘对幸福的开往向往。这就是春天生活的意义,这就是开往人世间最珍贵的美好。

2月17日,春天下雪了。开往

跺了跺脚,再回头深深望一眼,把家乡刻在心上,王宏博转身上了车。

王宏博今年51岁,背微驼,头发花白,岁月的“馈赠”融进了眼角眉梢。今年是他在外打拼的第13个年头。

车是普通的大巴车,停在麟游县市民中心门口。但又有点不同,这是一辆可以免费乘坐、开往西安的春风行动“点对点”务工直通车。车上有25个人,虽来自不同的村镇,但拥有共同的名字——农民工。

在中国,这个群体有2.85亿人,陕西有700多万人。每年春节过后,他们如同迁徙的候鸟,背起行囊,离开家乡,奔向全国各地,开始新一年的打拼。

8c59499d-f898-4b02-bebf-e09fecec859a.jpg.1

抵达西安城西客运站后,王宏博和妻子许小丽背上大包小包,前往位于雁塔区的建筑工地。 本报记者 孟珂摄

启程

早上10时,汽车缓缓开动。车窗外,片片雪花飘落,路边的小店、树木和大红灯笼一点点后退。

家,渐渐远了。

“已经上车了、上车了,两个多小时就到西安了!”王宏博拨通和工友的视频电话,言语中透着欢喜。

欢喜中,既有出征的喜悦,更因为坐在身边的人——妻子许小丽。

在外务工13年,每年和妻儿的离别,都会在王宏博的心上划出一道伤口。白天干活顾不上想,晚上夜深人静,离家时妻子红着眼眶、儿女沉默不语的画面,就会像电影一样一遍遍在脑海中回放,扯得他心疼。

但这一次,女儿考上研究生,儿子当了兵,夫妻俩终于可以双双去打工。多年的伤口结痂愈合,离家的惆怅,变成了安家的欢喜。

车轮飞转,车厢内也变得安静,有人拍下雪景,发了朋友圈,有人红了眼眶,悄悄擦拭眼角。

这条通往城市的路,连接着家乡和远方,见证着农民工与贫穷的抗争。

4232e92f-ff74-4f0b-a9d5-2c7f37876e18.jpg.1

二月十八日,搭载七百余名务工人员的D6866次高铁务工专列驶离宁强南高铁站,开往上海虹桥。这是今年陕西开行的首趟免费“点对点”定制高铁务工专列,助力务工人员节后返岗复工。 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供图

麟游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13年前,王宏博走出大山,城市的繁华反衬着家乡的贫穷,他暗下决心:咱有的是力气,一定要好好挣钱,让一家人不再受穷!

在外的日子,他辗转在一个个建筑工地,多数时候在西安,最远去过深圳。他干的是浇筑混凝土的活儿,早7时上工,晚6时下工,回到宿舍,脸上、身上总是蒙着厚厚的尘埃。

累了、倦了,想到辛苦所得都会变成孩子的学费、家里的生活费,他又充满干劲。对家的思念被他埋在心底,直到年关将近和农忙时节才变成一张回乡的车票。

一晃13年。曾经的英俊小伙如今双手布满老茧,满脸沧桑。工资从每天三四十元涨到一二百元,家也从常丰镇官庄村又潮又湿的土窑洞,搬进了县城移民搬迁社区80多平方米的单元房……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清晰可见。

总算是熬出来了。看着一旁的妻子,王宏博笑了。

脚步向着远方,心却是家的方向。千千万万个“王宏博”扛起家庭的重担,踏着进城务工的浪潮,为了美好生活打拼。

空旷的土地上架起钢筋铁骨,娴熟技艺撑起制造强国的梦想,辛勤劳动便利人们的日常生活……农民工用双手打拼出生产生活的春天,也成就着经济社会的朝气蓬勃。

4a502922-c798-452f-bf5d-539ce78109d0.jpg.1

出发前,务工人员收到麟游县人社局工作人员发放的防疫物资和务工“大礼包”。 本报记者 孟珂摄

抉择

县城的街景渐渐变成高山和田野。成片的槐树、松树在眼前掠过,雪落在枝杈上,一片银装素裹。

“想啥呢,这么认真?”邻座的同伴问杨天喜。

“高兴嘛。在家待了两个月,心急得很。想想一年的开支,不干点事不行呀。”杨天喜把目光从窗外收回,乐呵呵地回答。

杨天喜今年52岁,家住麟游县九成宫镇桑树塬村。前些年,杨天喜曾在新疆打零工,背井离乡的日子不好过,他想离家近些。

2月11日,麟游县人社局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杨天喜现场和西安陕汽车轮有限公司签了约。

在陕西,服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的春风行动已经开展了18年,很多人在春风中开启新的生活。

要么出省打拼,要么留在省内,很多农民工和杨天喜有着一样的纠结,他们一次次愁肠百转的抉择,变成统计数据里两条起伏的曲线。

这两条曲线,在2012年出现了改变。2012年之前,省外就业人数在陕西农村务工总人数中占比一度超过六成。之后,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数据逐渐反转。2012年,省内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省外,到了2021年,省内就业人数占比超过七成。

就业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昔日的游子回归三秦大地,他们奔忙的身影,出现在十四运会场馆施工现场高高的脚手架上,出现在陕汽生产车间高速运转的流水线上,出现在国际化大都市西安的大街小巷,出现在大唐不夜城人来人往的商铺里。

数据的反转,折射出陕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2012年到2021年,陕西GDP从1.41万亿元增长到2.98万亿元,翻了一倍多。经济的勃勃生机,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遇。从秦创原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到各地的社区工厂、创业园区,人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勤劳致富的舞台。

对于新工作,杨天喜有期待,也有担忧。工资能按时拿到手吗?岗位不合适咋办?

“每个月的保底工资是4000元,干得多挣得多。上岗之后实在不适应,岗位还能再调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帮你解决。”随车同行的麟游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郭乃豪的话,让杨天喜心里有了底。

现场招聘会从县城开到村镇,网络招聘会“面对面”直播讲解;实名制管理、工资保证金、拖欠“黑名单”等制度形成工资保障“组合拳”;留岗有关怀、就业有帮扶、用工有支持,就业全过程有人管、有人帮……从规范劳动合同到完善各项保险,从解决子女教育到享受市民化待遇,全方位的保障让大伙儿干起活来安心又放心。

希望

家乡在身后远去。

倚着车窗,33岁的崔强若有所思。

在2月11日的春风行动招聘会上,崔强也签了份新工作,即将到延峰汽车内饰系统(西安)有限公司上班。不过,对于未来,这位年轻人还有更多打算。

“不到20岁,我就开始外出打工了,北京、上海、深圳都去过。越来越觉得,不想打一辈子工,现在就想着积累经验,以后回乡创业,自己当老板。”崔强说。

对于很多出身农村的人来说,外出务工是最快捷的致富渠道。但在走出去的路上,人们不仅赚了钱,还拓宽了眼界、转变了观念。

如今,农民工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像崔强一样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主力军。他们不仅重视薪酬的高低,更看重职业前景和自我提升,高质量就业成为他们的主要诉求。

进城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拓展了视野,回到挂念已久的家乡,创业者在陕南的绿水青山间找到金山银山;学了技术、懂了管理,新农人在杨凌农科城潜心钻研,耕耘现代、时尚的田园梦想;在曾经的“不毛之地”蹚出发展新路子,拓荒者见证陕北沙地变良田、荒山变果园的沧桑巨变……

每位农民工的心中,都有一张独特的幸福蓝图。时代发展给予更多人敢于追梦、勇于圆梦的底气。

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城乡间进退有据,可以安稳留乡,可以踏实进城,可以返乡创业,也可以成为能工巧匠。

车轮滚滚向前,驶过遥远的路途,也驶过漫长时光。很多东西变了,也有很多东西从未改变,那是人们对生活的热忱和希望,是社会发展与个体奋斗的相互激荡。

因为下雪,原先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有所延长。

渐渐地,窗外看不到雪了,城市的高楼、立交桥、车流映入眼帘。13时25分,务工直通车到达西安城西客运站。

“明天就开始上工,不用吃老本啦。”走下车,大家一边拿行李,一边相互聊着天,背上大包小包奔向各自的目的地。

流动的陕西,生机勃勃。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趟趟专车、专列开行在春风里,开行在追逐幸福的路上。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