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剪纸,我和姐妹们一起“小康”了讲述人:山西省忻州市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岩松

[探索] 时间:2024-05-06 18:05:2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60次

原标题:靠剪纸,小康我和姐妹们一起“小康”了讲述人:山西省忻州市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岩松

【说说我家的靠剪纸小康故事⑬】

人家叫我“雁门神剪”。问起原因,和姐化遗可就有说头了。妹们

“喜鹊鹊,起讲喳喳喳,述人山西省忻登上梅枝,州市质文喜事来……”记忆中,剪纸姥姥总是非物嘴里哼着,边哄我边摆弄大剪刀。产代传承咔嚓几下,表性一只红红儿的人张喜鹊就变出来了!

那时候,岩松时兴贴窗花,小康我姥姥的靠剪纸手艺方圆几里地都有名气哩。后来,村里盖房子陆续换成玻璃窗,纸剪的窗花也渐渐少了。

大学毕业,我回老家当了幼儿教师。年底办联欢会,我用剪纸表现《小蝌蚪找妈妈》,小朋友可喜欢了。县里发现我的技艺,调我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当剪纸教师。

2012年,我和爱人开办了公司,建起剪纸非遗传习基地。可是产品销路一直不好。

剪纸还有出路吗?我很困惑。

2017年,我到北京恭王府参加“帼艺忻州”非遗扶贫妇女手工产品展,带了五件挂轴、二十多个小镜框,展品刚刚挂好,就被抢购一空。我现场表演“一刀剪”时,很多外国人跑来和我合影。我才知道,哇,原来剪纸这么受欢迎!

慢慢儿地,我悟出了门道:剪纸不能吃老本,要根据市场需要,创新技法和形式。这几年,公司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波兰等地,年产100多万件。

我家早早就“小康”了,可我不满足,一直有个愿望:把剪纸技艺传下去,带动更多妇女一起致富。

现在,村里有300多个姐妹加入到非遗传承队伍,通过剪纸,每人每年能增收3000多元呢。

(本报记者杨珏采访整理)(杨珏)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