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管好你的小孩”,就能让熊孩子变小天使?

[时尚] 时间:2024-04-24 01:47:2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59次
近日,句管著名作家苏小懒在乘坐广州至珠海的小孩熊孩动车时,孩子安静坐着,天使却被乘务员两次提醒管好孩子。句管对此她感觉到冒犯,小孩熊孩呼吁公众对婴幼儿家庭要有包容度。天使铁路部门回应表示,句管是小孩熊孩乘务员安全宣传不到位,造成误会。天使

据上游新闻消息,句管当天苏小懒还未走进车厢,小孩熊孩还站在车厢外,天使乘务员便提醒她管好孩子。句管更令她感到困惑的小孩熊孩是,“这节车厢所有带孩子的天使家庭都被单独提醒了”。的确,近年来,高铁上因为孩子吵闹而引发乘客与家长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但不能以少数极端例子,对所有的儿童和带孩子出行的家长“一视同仁”,甚至孩子什么都没做,就先进行“预判”,这无疑是一种偏见。

高铁“熊孩子”事件频出,大众厌恶的是那些对“熊孩子”吵闹心安理得的“熊家长”。但如果提前预判“熊孩子出没”,则是对那些有意识地让孩子尽量在公共空间里保持安静与秩序的父母的不公平。苏小懒就表示,当时整个列车车厢都非常吵闹,甚至听不到广播的声音,不光是孩子的说话声,有的成年人也在打电话,有的人手机还开着功放。用最高的音量功放短视频魔性笑声与熊孩子的吵闹声,这两者哪个更让人难以忍受?恐怕比不出个高下。

所以,这次事件也警醒我们,一味声讨“熊孩子”可能会对大众认知产生错误引导。关于在公共场合里“碰到熊孩子”的吐槽,经常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搜话题。但多数情况下,其内容图的还是情绪发泄、吸引流量。“熊孩子新闻”化身流量担当,通过扩大舆论场的撕裂和冲突,制造一种“情绪狂欢”。这也是为什么,苏小懒会呼吁媒体“对这类现象进行正向积极引导”,同时希望“对带儿童出行的家庭,提供更有温度、更有方法的公共支持”。

婴幼儿哭闹很难避免,所以中国历来推崇“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呼吁人们“幼吾幼”,不能单纯依靠其他社会成员的自我约束和不断容忍,更应该思考什么是“幼吾幼式”的公共空间规划与公共服务。让熊孩子变小天使,不能仅靠一句句生硬提醒,更需要一个包容、便利的育儿环境。

面对带孩子出行的父母,除了铁路工作人员在劝解中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公共交通系统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开辟专门的“家庭车厢”“安静车厢”、比如给孩子提供“安抚玩具”拼图贴纸等。比“禁止熊孩子出没”更文明的,是探索如何尽量满足多种人群的不同需求,从而让不同需求的社会群体能在公共空间融洽相处。

“熊孩”变“萌娃”,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支持与容忍,一个对孩子更友好的社会,也有赖于切切实实地投入。社交媒体少一些“妖魔化”的“发疯文学”;媒体多一些正向积极引导;职能部门和公共交通工具管理者发挥作用,改善公共空间规划、提高公共服务,给予每个成员充分的空间,相互包容的“儿童友好社会”才得以实现。

特约评论员 焦杨

编辑:康磊

责编:李洋

审核:陈旭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