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首淅川喜迎外迁移民 中秋节返乡共话团圆

[时尚] 时间:2024-04-28 02:04: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20次

原标题:渠首淅川喜迎外迁移民 中秋节返乡共话团圆

“山更绿了,渠首水更清了,淅川喜迎乡共天更蓝了!外迁”中秋节期间,移民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迎来了一批特殊的中秋客人,来自青海、节返湖北、话团河南三省20多个县市的渠首50多位丹江口水库新老移民共同返乡,齐聚老家淅川,淅川喜迎乡共看山品水、外迁回忆乡愁,移民圆对家乡的中秋变化赞不绝口。

“今年是节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10周年,我们举办‘移民十周年 中秋话团圆’活动,话团邀请移民返乡参观座谈,渠首共谋合作之路、共襄发展盛举,赋能乡村振兴,助推淅川各项事业发展。”淅川县移民局局长刘建农介绍。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全国移民大县。1958年9月1日,随着惊天动地的开山炮响,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959年3月,还没来得及抖落身上筑坝的尘土,2.2万名淅川人率先离开家园,远走他乡。从此,近40万淅川人踏上漫漫移民路。风雪交加的青藏高原,芦苇遍地的湖北大柴湖,无不见证着他们筚路蓝缕、战天斗地的创业精神和辉煌业绩。从1959年3月第一批移民开始,到2011年11月最后一批移民结束,这条移民路整整走了53年。

不同于以往独自回乡探亲,参加这次集体活动,三天淅川之行,处处景点皆情点,移民们睹物思人,一次次感动得热泪盈眶。

接他们的大巴刚驶进县城,所有人都欢呼起来,放眼望去,记忆中那些泥土小道和低矮铺子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道路纵横、高楼林立。在去各个产业点的路上,移民搬迁后破旧的村台旧址早已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寻找着老家的印迹,他们百感交集。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如同一幅风景宜人的彩色图画。

在九重镇张河村万亩软籽石榴基地,沐浴着早秋的阳光,累累果实挂满枝头,茶话会的瓜果茶水早已备好。“看,这可是咱老家的‘致富果’,喝丹江水,吃有机肥长大,甜得很!”一听说移民回乡,基地负责人拿出最好的石榴,使劲往移民手里塞。当移民们了解到淅川近年来“短中长”三线产业相结合——短线发展短平快产业,中线发展生态林果,长线发展生态旅游,确保长久奔小康时,都为家乡的发展鼓掌叫好。

“你那优质艾条,给我留一批!”茶话会后,移民凌振奇和杨自军成了好朋友。凌振奇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治疗颈椎、脑血管病时需要大量艾条。杨自军搬迁到南阳市卧龙村蒲山镇后,主要产业就是艾草种植及艾制品加工。小“艾”带动大“爱”,将他们连在了一起。

乡音未改,乡情难断。半个多世纪以来,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移民与家乡的联系从未间断。

“50年来,淅川县移民局和钟祥移民局每年都会互访一次,共同探讨研究解决有关移民问题。”淅川移民老干部梁占培说,他去大柴湖已经8次了。

几十年来,几乎每天都有许多人往返于移民点和淅川县之间。为了方便两地亲人探亲,所有移民安置点都有对开淅川的长途班车,天天不断。“每次回淅川老家,我都会看看渠首,还把原阳盛产的大米捎给家乡亲人。返回时,亲人们总会让我带回老家的丹江鱼、淅川酸菜等特产。”搬迁到原阳的移民马清杰说,“长期的你来我往,移民们不仅相互捎带食品,还互相传递市场信息、致富经验,有的甚至将两地的政策相互比照,然后传递给两地领导,让其决策时参考。”

“搬迁走时,儿子才四岁,对家乡的印象太模糊了,我会年年带他回来串亲戚、吃丹江鱼、喝丹江水,让他知道,他的根在淅川!”离别在即,搬迁到新乡辉县的移民王品兰动情地说。(康帆 李雪山)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