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定:重温与大众中国CEO海兹曼的谈话

[焦点] 时间:2024-03-27 14:55: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43次

李安定:重温与大众中国CEO海兹曼的李安谈话

大众中国CEO海兹曼

网通社社长李安定(微博):

1月24日,大众中国海兹曼教授曾经和我有一个会面。定重海兹曼就“大众在狼堡和中国的众中部分公关人士的不妥作法给李安定先生带来的伤害表示道歉。”当时,海兹我放弃了把会面中我的谈话看法公布于众,静候大众中国对错误的李安处理。

“树欲静,定重而风不止。众中”我等来的海兹是大众公关两三位女士,在中外媒体和大众公司内部散布:“现在李安定不敢再发声了,谈话因为我们掌握了他敲诈勒索的李安证据。”谣言的定重恶毒与无耻令人震惊,而上述内容也是众中经过了多位大众中国内部人士和媒体同仁确认的。在此,海兹我公布1月24日和海兹曼的谈话谈话内容。我想告诉大众中国,什么是一个普通中国人尊严。

以下是2013年1月24日我与海兹曼教授会面时,我谈话的内容:

与海兹曼教授谈大众“公关门”

2013-1-24

海兹曼教授,感谢你安排我们的这次会面。

首先,对你正直、敬业、智慧等人品,我表示敬意。对我来说,这是我们今天交流的基础。

1

到了我们的这样的年纪,我们一定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具备透过复杂的表象,看到问题实质的能力。

去年11月29日我发表了专栏文章《给海兹曼先生提个醒》,当天图尔莽撞的提出对我诉讼威胁。两个月来,这一事件在中国媒体和汽车业酿成广受关注的大众“公关门”。

想必你一直在问你的公关团队,李安定为什么要对大众公关发难?他们已经给了你回答。为了掩盖他们自己的责任,他们的答案是错误,甚至虚伪的,一直企图误导你的判断。

他们最初的答案:“杨美虹(微博)对于被调职感到不满,策动李安定向大众挑衅。”我可以告诉你,我一直认为,杨美虹的工作调动,合情合理,我无须为她鸣不平。对于这种恶意的推测,我只想用中国的一句古话回答,叫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顺便说,杨美虹是一个非常正派的职业经理人。当我决定把图尔威胁事件在中国公关协会的年会上披露,她完全可以在一边看笑话。但是她为了大众中国的名声,执著地与公关协会斡旋,阻止我的发言。

你的公关团队给你新近的答案:“李安定对大众公关的批评,源自他向大众中国索要广告被拒绝,勒索不成,而恼羞成怒。”我先后从德国和中国媒体同行那里得到这一信息,让我极其震惊。我不得不佩服那两三位与你的同胞朝夕相处的中国伴侣。她们对于德国人潜意识中对东方人的那种历史偏见与蔑视深有体会。把我描画成一个敲诈勒索的恶棍,一个中国式商业腐败的典型,最容易为大众集团上下所接受。把我抹黑,她们就会博得大众内部的同情,把一连串错误漂白。应该说,她们的阴谋在大众的德方人士那里取得了效果,我终于明白海兹曼教授为什么放弃了对她们的责任追究。

海兹曼教授,我在这里斩钉截铁地告诉你,我从来没有向大众中国公关部门索要过一分钱广告,更不曾被大众所拒绝过。今天大众公关团队用一个在内部传播的谣言来伤害我,这是我毕生受到的最大侮辱与暗算。

2

关于“公关门”的起因,我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无端地遭遇大众中国公关团队的排斥,进而全力围攻,决心要把我变成大众的死对头?

在巴黎车展期间,我得到初步答案,因为你选择图尔负责你和大众中国的公关,图尔的女友——中国媒体熟知而又被蔑视的某上海女士突然大权在握,她的浅薄在于决心把大众中国原来的媒体圈来个重新洗牌;同时,通过一系列人事安排,营造一个可能谋取非法所得的利益链。担心熟知她底细的媒体人挡了她挣钱的路,统统赶尽杀绝,也在情理之中。

我的文章,让她恼羞成怒,鼓动图尔上演了一场莽撞而短暂的诉讼大戏,大众中国的几位女士,又谄媚地一味迎合图尔与他的女友,一错再错,丢尽大众这样一个跨国公司的颜面。

让我特别不能容忍的是,从我的文章发出的第一时间起,大众中国公关团队利用大众的巨大财力,收买中国媒体,封杀我和其他媒体人以及消费者对于大众批评声音,这一封杀在德国、在全世界都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违法行径。在中国,一家跨国公司企图以金钱操纵本土媒体舆论,官方和民众尤其不能容忍。这类封杀至今依然在继续。请问海兹曼教授,对于这些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你是否知情?

3

海兹曼教授,如同我当初原谅图尔一样,我也不想对大众中国公关团队两个月来给我的种种伤害给予追究。与他们争个是非,对我个人来说,是一种有失尊严的举动。但是“公关门”恐怕不能如愿关上,它永远会是大众中国的脸上的伤疤。

说实在话,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对这个团队甚至还心存感激。他们的所作所为彻底颠覆了我对大众30年来积攒的认可与敬意。她们让我看到大众的另一面,内部政治、人事制度、腐败防范、危机处理等低效落后的另一面。

从积极意义来说,他们激发我和众多中国媒体,对大众,对大众在中国汽车业的长驱直入和背后的真实打算,给予了一次彻头彻尾的重新思考。

海兹曼教授,我以为,德国文化,是一种优秀的工程师文化,精于研发、制造;而面对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洞察他们细微的情感感受,并不是你们的长项。能否“读懂中国”,是历任大众中国领导者的一门必修课。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最后得分,勾画出大众汽车在中国业绩成败的轨迹。

上个月,你的同胞,宝马中国总裁史登科离任。尽管他在中国功成名就,我问起他的成功之道。他的回答却是:“中国市场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简单按照常识判断,作出的往往会是错误的决定。”我想,这句话,你也用得着。

(网通社)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