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劳动改变的孩子 从“家中小皇帝”到勤劳“小蜜蜂”

[休闲] 时间:2024-05-08 19:58:3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75次

  勤快勤快,被劳变有饭有菜;懒惰懒惰,动改帝挨饥挨饿,家中在这里,小皇小蜜自觉劳动成为生命的勤劳底色——

  被劳动改变的孩子

  12岁男生收起年少的稚嫩,把照顾妈妈的被劳变重任扛到肩上。

  卢望军告诉记者,动改帝自己由于怀二胎厌恶油烟味,家中根本不能进厨房,小皇小蜜老公又在外地上班,勤劳生活一下变得艰难。被劳变此时,动改帝是家中六年级的儿子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不仅端茶、小皇小蜜递水、勤劳提重物,更是每天晚上钻进厨房准备好晚餐。“厨房里叮叮当当的声音,真是幸福的奏鸣曲!”卢望军说,那时每逢过马路,儿子会站在车来的那一边护着自己,过去的娇气、懵懂不见了。

  从“家中小皇帝”到勤劳“小蜜蜂”

  “来岳阳市之前,我儿子在县里的小学念书,算得上是品学兼优。不足的是不够独立,基本上不参与家务劳动。”卢望军笑道,现在的农村年轻人多出去打工,孩子们以不做家务为荣。爷爷奶奶这些长辈更是持这种观点。而他们夫妻俩最初也觉得劳动可有可无,只要孩子听话、学习好就行。

  三年级下学期,孩子来到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民院附小”)143班读书,却闯进了一个新的世界。

  此时的民院附小,劳动教育已经进了学校的课表。

  这里每个孩子每天都有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劳动作业。劳动作业分为三部分:完成个人自理劳动、分担家务劳动和参与社会实践及义工活动。以三年级为例,每个孩子的个人自理劳动包括把衣服分类放进洗衣机清洗、叠衣服并把衣服整理好放进衣柜、收拾自己的房间、整理出行的行李物品、叠被铺床等。家务劳动包括准备菜单、写购物清单、学会切菜、做旅游攻略、煮饭、大扫除、照顾弟妹、学会烧水泡茶等。社会实践及义工活动则包括清理“牛皮癣”广告、打扫公共卫生、田间劳动、职业体验,等等。

  学校教导处主任周同介绍,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学校也开设了一系列劳动教育课程,一二年级引入陶艺课,三四年级设置了电工、木工、缝纫、刺绣等课程,五六年级有厨艺课。进课表,进课堂,有专门的教室、专业的教师。这些劳动实践课已经在民院附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

  “对孩子来说,每一个家庭都是劳动基地。”周同说,因此,家长成了学校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监督者和评价者——学生每天都要填写劳动作业情况记载表,家长点评签字后上交班主任。每个班级的家委会根据学校要求安排家长轮值,对班级每个孩子的劳动作业情况进行统计和梳理。期末时,家委会还会根据每周情况统计表,汇总学生一个学期的劳动作业并给予评价。一到期末,学校还要求每个孩子制作视频以供抽检和分享。每个孩子的劳动作业将得到一个整体评价,按平时检测、视频汇报、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分类,最终结果将计入《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纳入期末“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评比。劳动作业不合格则一票否决。

  154班的毛宇栋就是个传说。他“名声在外”是因为能“炒三四十个菜”的学生,最拿手的当然是地道湘菜“辣椒炒肉”。

  在两周一次的厨艺课中,他自告奋勇当掌勺。洗菜、切菜、放油、下锅、翻炒……在小组另外3名同学的帮助下,一盘辣椒炒肉新鲜出锅,引得众多小食客垂涎不止。即便下课铃声响了,大家还沉浸在厨艺课堂不愿意离开。

  毛宇栋自豪地说,现在自己是家里的“厨神”,辣椒炒肉比爸爸妈妈炒得还好吃。

  “以前在家里是小皇帝,什么都不做,现在什么事情都抢着做。”毛宇栋的变化让家人感到欣喜。

  宇栋妈妈说,不仅是会做饭菜,儿子觉得能照顾家人很有成就感。从开始收拾房间搞卫生到后来进厨房做饭,爆炒花甲、辣椒炒肉、清蒸鲈鱼、柠檬凤爪,个个做得像模像样。“正月廿七,爷爷过生日,他挑了一个生日蛋糕,还提前买了花甲准备做汤”。

  更让她惊奇的是,宇栋还善于对比分析、提高厨艺:“今天的菜味道差了一点,是不是配料的比例不对?海鲜有咸味,放剁辣椒就更咸了,用菜市场的小米椒调制是否更可口?”

  甚至,他还会主动到开甜品店的叔叔那里搭把手,将制作奶茶饼干的技术带回家。

  把劳动当作一种自觉 不能让上一代的劳动缺陷再遗传

  主管学生厨艺的李立新老师是学校的“元老”,这位体格健壮的原体育老师掌握这教学楼里一个占地200平方米的厨房——把厨房搬进学校,在湖南的小学里可谓开了先河。“每周14节课,分成7次上。每一堂课都有视频教学,全部是家常菜,一年15个菜,两年可以学会做30个菜”。

  他告诉记者,以五年级第一学期为例,从第一节课的认识调料开始,到最后一节课的成果汇报,所有孩子都能掌握以下内容:认识烹饪调料、熟悉炒菜流程,会切片和切丝等技能操作,学做5个简单家常菜。最后一节课,学校还会以“厨神争霸赛”的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和考核。

  在他的眼中,这样的锻炼其实是“补课”:现在的孩子条件越来越好,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六七十年代孩子是散养的,饭菜都是亲手做,熟能生巧。当下的学生却是营养丰富加偏食,问题在于家长没有给锻炼机会。”李立新称,每周周末让父母休息一次给孩子挑大梁做饭的机会,增加了亲子陪伴的时间,也磨砺了孩子的性格。据他的多年观察,会做家务的男孩子性格会好些,少有暴力倾向,且更有爱心和孝心。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