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吉荣个人展《历史的清唱》反思都市文明

[探索] 时间:2024-04-28 10:27: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47次

  “我不是周吉北京人。”版画家周吉荣操着略带贵州口音的荣个人展普通话说道,北京对他来说是历史异乡,而这种心理距离感,唱反也让他始终以审视、思都市文反思的周吉视角观察、记录着北京的荣个人展城市变迁,反思时代的历史变化和都市文明带来的焦虑。

  北京留给周吉荣的唱反第一印象,是思都市文1983年进京赶考时,中央美术学院王府井校区旧址的周吉温暖和安静。“那时外地来考学的荣个人展人并不多,同学们就在学校的历史安排下,在美术史教室的唱反地板上打地铺。”周吉荣记得,思都市文青年学子所获得的温暖照料让他对北京心生好感。

  1987年,周吉荣迎来毕业创作。在他毕业创作“北京”系列以及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城市-惊蛰”系列作品中,琉璃厂、大栅栏等许多著名的胡同片区都曾作为原型走入画面。“但我没有刻意去记它们的名字,更不是要在作品中描摹胡同的样貌,而是要表现胡同所负载的都城文化的延续状态,表现它们身为复杂的社会空间所透露出的时代气息。”画中老北京人的生存环境,犹如一种孤独甚至神秘的梦境,带着悠远的忧郁气质,而在这种安谧的静态下,又潜伏着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文化冲突的深深焦虑。

  “大拆大建”曾经是北京乃至全国的城市建设主题,但是1997年周吉荣前往西班牙访学期间却发现,马德里的大街小巷都有不同时代的历史遗存。“我成长的时代正好是传统文化断裂的时期,我成长的脚步不断前行,然而无法获得传统的整体精神并传承下来。这是一种成长中的痛苦,我需要寻找自己的位置、寻找到城市人生存的方位,这样,我前行的脚步才会有意义。”他接连创作了“消逝的记忆”“最后的纪念”等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胡同人家的门、老城的建筑被从周边环境中抽离出来,充满历史感的形象变得尤其生动和强烈。

  有时候,周吉荣也会选取著名地标建筑直接创作,但他利用自己独有的创作技法,将时间性赋予在静态的作品中。近三年来,一系列名为“景观”的作品中,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如鸟巢、鼓楼、乾清宫、永定门等都在画面中成为极具视觉震撼的绝对主体。画面上的每一座建筑都由许多张照片叠加而成,而这些照片都是对同一座建筑在180度或360度范围内不同角度拍摄形成的。“单张的真实最后形成多张重叠后的虚像,而有时,虚像才更加真实。”眼下,周吉荣正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他的个展《历史的清唱》。30多年来,他和他眼中的北京、画中的北京,彼此寻找着方向、共同适应着变化,创作的百余幅作品,正仿佛他和北京之间的一曲清唱,淡远悠长。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