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美了“面子” 厚了“里子”

[百科] 时间:2024-01-23 18:46:5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4次

  白墙黛瓦,面子花木扶疏。美厚

  盛夏时节,小康盘锦市大洼区大堡子村,生活蜿蜒整洁的面子村路穿梭于碧绿如织的稻田中,将一栋栋精致的美厚民宿连接成串,配上五颜六色的小康鲜花,风景如画,生活浑然天成。面子

  吃罢晚饭,美厚71岁的小康李仁中和老伴李丽芬分头“行动”。李仁中张罗“老头儿帮”在“稻中道”遛弯,生活李丽芬则拿着音响到家对面的面子广场跳舞。临睡前,美厚老两口打开燃气热水器冲个澡,小康开心地结束一天的生活。

  24小时自来水、地暖入户、家家有车、5G全覆盖……在农村待了一辈子的李仁中和老伴享受着现在的好生活,以至于儿子几次劝他们到城里生活都没成功。

  “咱这环境多好,城里人都争着来,节假日根本订不着饭店,水稻、水果、河蟹样样供不应求、全国‘挂号’。我哪也不去,就在大堡子养老。”李仁中骄傲地说。

  拉起家常,思绪飞扬。变化始于6年前。

  大堡子,全村646户,大归大,但并不富裕。

  “出不去,进不来,上街里打工都得住一晚再回。别说车,走路都费劲。”村党支部书记罗迪这话一点不过。大堡子虽离大洼区中心不远,却没有路,进出都得穿稻田。罗迪说,当年村里人除了务工只种水稻,大部分人还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直到2014年,大堡子迎来了“春风”。当年,作为盘锦市乡村环境整治的首批试点村,大堡子尝到了好政策的“甜头”。

  “那时候,村里总有人来,量路的、修房子的、种花种草的,村口的大牌楼就是那时候建的。”李仁中回忆。不到一年光景,村容村貌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口的稻田,变成了盘锦市主干道中华路,紧邻高速口。每到秋天,一车接一车的水稻、河蟹经这里运往全国。家家户户换了统一的屋顶、院墙、栅栏,村里冒着烟的土路全变成了黑黝黝的油路,路边还种满了鲜花。

  居住环境大变样,村民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儿得到提升。2019年,大堡子村先后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美了,畅了,“活水”也流进来了。

  4年前,在盘锦经商多年的于然,成为首批来到大堡子的民宿经营者之一。“我们去全国几十个村子考察,最后将目光锁定了大堡子。这里风景美、环境优、交通便利,农产品还有特色,太适合搞旅游了。”于然表示。

  为吸引更多人加入乡村建设,盘锦市不断在政策上寻求突破。大堡子成为全国首批农村房屋使用权买卖试点村。今年3月,于然拿到民宿的房证。“现在好多朋友让我帮忙物色村里的房源呢。我们计划将最南边的两趟街都包下来,建成主题民宿。”于然对未来满怀憧憬。

  投资带火了经济,也带活了思路,引得“后浪”纷纷回来。

  今年刚满30岁的陈圆和丈夫一起在民宿“醉风堂”打工。“有了平台,谁不愿意在家门口发展。”陈圆说,不少同学也和她一样乐于回村。

  还有不少人选择了创业。

  80后的魏巍结合旅游发展稻田蟹垂钓,承包100多亩稻田,年产河蟹万斤。90后的郭佳明建起工作室,独创盘锦碱地番茄栽培方法,提升番茄口感,每公斤番茄批发价达50元。看着年轻人干得起劲,不少“老人”也动起来,纷纷学习新技术,种新品种增产增收。

  如今,大堡子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采摘、民宿、河蟹养殖、水稻、碱地柿子种植等产业远近闻名。

  “7月下旬,村里420平方米的电商平台开通运营,目前和沈阳、南京等地的网红公司也对接得差不多了,到时候,村里的‘宝贝’就能搭上‘云端’快车了。”谈到未来发展,罗迪满怀信心。

  走·想

  傍晚,行走在大堡子村干净整洁的街道上,不时听到居民的欢声笑语。

  治村先置业,是村党支部书记罗迪的治村之道,而大堡子的业就在这10平方公里的黑土之上。环境好了,一草一木也招人。

  在罗迪看来,大堡子的美,首先要感谢乡村振兴的好政策。街道、房屋、便民中心……这里的一切都是政府帮忙建设的,但能在同期建设的村庄中脱颖而出,光靠“硬件”可不行,大堡子人勤劳、团结、诚恳的“软件”不可忽视。

  在这里,无论是90后还是50后,干起活来都有股不服输的劲。因为大家懂得,再好的政策,也得靠脚踏实地去干,因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