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资阳“静”了 但这些“红细胞”却时时刻刻在“动”

[焦点] 时间:2024-04-29 11:03:1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26次

原标题:疫情下资阳“静”了 但这些“红细胞”却时时刻刻在“动”

8月30日凌晨2时50分,静蒋小康发了一条朋友圈:“加餐”!疫情阳并配上一桶泡好的下资方便面、一瓶矿泉水,红细还有在流调中心集中办公点加班的刻刻照片。近来一周,静通宵工作成了他的疫情阳家常便饭。

蒋小康是下资国网资阳市雁江供电公司员工,“红细胞”志愿者,红细也是刻刻“全国最美志愿者”。8月25日以来,静他便加入了“流调”协助队伍,疫情阳渴了顾不上喝水,下资饿了就扒几口盒饭,红细奔走在抗“疫”一线。刻刻“感觉是与时间赛跑的‘侦探’,责任重大,一刻也不敢耽搁。”

变身抗疫“侦察兵”

如果说“流调”是遏制病毒的“关口”,那么流调组就是“先遣部队”,流调员就是前沿阵地的“侦察兵”。蒋小康就是其中一员。

协助流调工作,他需要对病例、密接者等有关人员进行询问,详细了解相关的接触史、曾经去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 …… 这些工作必须耐心细致且容不得半点马虎。

蒋小康维护现场秩序

每位流调对象的行程轨迹、生活习惯都不同,涉及的密接有多有少,遇到年龄大的老人耐心倾听、及时安抚,遇到不配合流调的对象则尽最大的努力取得信任……最复杂的情况,甚至要花上一整晚才能完成全部流调流程。

8月25日,蒋小康接到了任务,要对一名60多岁的老年人进行排查,那时已是晚上11点多。由于老人活动轨迹复杂,涉及汽车总站、公交车站、菜市场、药店等地,蒋小康和其他流调人员辗转多处调监控、查行踪,一直忙到第二天上午9点多。“我们要根据她交代的情况到各处逐一核实,单是查看公交车监控就花了2、3个小时。”由于看监控时的高度紧张、细致,等到工作告一段落时,蒋小康才感觉到双眼酸胀不已。

地毯式开展流调,细化到每个时间节点,以最快速度完成密接和次密接人员摸排,他一直“在线”。“流调志愿工作也让我了解到疾控工作人员的辛苦,还有在流动背景下疫情防控的不易。”蒋小康感慨道。8月30日凌晨,雁江区部分区域实施静态管理消息发布前,他就在流调中心待命。“昨天晚上11点过去(流调中心办公点),凌晨1点多到外面核查密接者活动轨迹,查看监控,今天上午6点才结束。”

蒋小康搀扶老人采集核酸

完成流调工作,还来不及休息,他又投入到本职岗位上。“迎峰度夏事情多,害怕有突发情况,得赶紧回供电所。”作为雁江供电公司迎接供电所党支部书记,在所上大部分员工居家办公之时,他又值守在了一线,当好“电保姆”。

甘当热心“跑腿员”

“居民朋友们,请带上智能手机、身份证下楼进行核酸检测,为了大家的健康,请积极配合……”连日来,不少社区核酸检测现场,都能看到蒋小康的身影,身着红马甲,拿着小喇叭,来回奔走。除了流调员,他还积极协助社区及医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请大家提前拿出身份证或准备好天府健康码,间隔1米,有序排好队。”深入各个小区,蒋小康在临时采样现场,反复提醒着参检群众戴上口罩,耐心与每一位居民交流,做好每一个细节,维护好队伍秩序。

电力“红细胞”志愿者协助登记信息

“愿做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对蒋小康来说,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就是想帮大家做点事,要对得起‘全国最美志愿者’这个称号。”采访中,蒋小康一直重复着这句话。他也用行动诠释着“最美”的内涵。

8月29日,雁江区通知全员核酸,蒋小康下班后正打算去检测,路过滨江小区,看到小区外正做着核酸采样的准备工作,但现场似乎人手不够,略显混乱。于是,他停好车,从车上拿出红马甲快速穿上,走到了核酸采样点,“还需要帮忙吗?我刚好路过。”“要哦,欢迎,就需要你这种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着感谢。

天空下着雨,蒋小康引导着居民有序排队,就在这时,医护人员突然遇到了难题,“采集条形码不够,要再去拿点!”听闻后,蒋小康立马站了出来,“告诉我地址,马上过去。” 为了不耽误采样进度,他在现场借了一辆电瓶车,也顾不上穿雨衣,骑上车火速赶到指定地点取新的采集条形码。

雨势越来越大,蒋小康的头发、衣服表面被浸湿了,冒雨回到滨江小区核酸采样点后,他从怀里掏出了新取的采集条形码,交到了医护人员手中。“还是干爽的,这可不能打湿了,否则没用了。”蒋小康说道。

刚换下湿衣服没几分钟,他又接到电话,新的流调任务来了。“希望可以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不管是跑跑腿、维护秩序、还是协助流调,都是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蒋小康外,在每次抗疫时刻,还有很多电力“红细胞”志愿者冲锋在一线,他们的身影不停穿梭在核酸检测、卡点值守、区域巡查、排查登记、搬运和发放抗疫物资等各个防控角落。当前雁江部分区域静态管理,资阳电力“红细胞”志愿者们就在自己所在小区开展志愿服务,耐心安抚情绪激动的群众,解读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协助社区搬运物资,为守护平安资阳而“战”。(图片来自受访者)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四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327203。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