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起北京市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百科] 时间:2024-04-29 22:23:0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87次

原标题:1月8日起北京市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原标题:明起本市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工作总方案》及5个配套专项工作方案公布

昨日(6日),乙类乙管北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第433场新闻发布会召开,月日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起北新闻发言人李昂发布了《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工作总方案》及监测预警、京市重点人群社区健康服务、新冠农村地区防控、病毒学校防控、感染养老机构防控等5个配套专项工作方案。实施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乙类乙管1月8日起,月日本市将对新冠病毒感染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起北《总方案》细化了30条工作措施,京市对实施“乙类乙管”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如何防”“如何治”以及“如何管”做出了具体的新冠措施安排。

《总方案》提出,病毒本市将开展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监测,感染加强疫情风险评估和预警,分级分类社会防控。非疫情流行时,原则上不采取限流措施,积极开展疫苗接种,落实个人防护、保持人际距离、加强通风消毒、健康监测、抗原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阳性感染者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不提倡带病工作学习。

疫情流行时,患有基础病老人、孕妇、儿童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并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场所,密切监测个人健康状况,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开展核酸或抗原检测。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限制聚集性活动,原则上实施封闭管理,定期开展核酸或抗原检测;根据疫情风险,涉疫中小学或学前教育机构短期内可采取临时停课措施;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和居民意愿,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频次;重要活动时查验参加人员核酸或抗原检测阴性证明。

疫情流行严重时,经报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相关区可采取从严管理重点机构,集体单位采取弹性工作制;控制大型活动及聚集性活动;控制营业场所、餐饮场所人流数量,保障生活供应前提下,适当缩短营业时间;降低社会面流动性;严格高校校园管理等防控措施,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在分级分类救治患者方面,《总方案》提出,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自我照护;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原则上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普通型病例、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但病情稳定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基础疾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救治能力的,血液透析、孕产妇、肿瘤放化疗等患者,在各二、三级医院治疗。

《总方案》还提出,实施“乙类乙管”后,社区(村)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重点

学校防控

各类学校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昨日的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了《北京市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实施“乙类乙管”后,本市将调整优化校园检测策略,学校、幼儿园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师生员工出入校门和校园公共区域无须提供核酸证明。非疫情流行时,校外人员进校不再查验核酸证明。疫情流行或严重时,学校可查验校外人员核酸证明。

本市将科学安排教育教学方式,非疫情流行时,学校、幼儿园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疫情流行时,高校校园内可实施分区管理;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根据疫情风险,涉疫中小学或幼儿园短期内可采取线上教学或临时关停。疫情流行严重时,控制大型活动及聚集性活动,严格高校校园管理。疫情解除后,要及时恢复正常教育教学。

《方案》提出,学校、幼儿园发生疫情后,要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措施,延缓疫情发展速度。高校可实施线上教学、调整教学安排等措施。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由学校所在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提出并实施防控措施。幼儿园可采取临时关停措施。

加强医疗救治服务方面,学校要在属地卫健、疾控部门支持和指导下,及时发现、救治和管理感染者,控制校内聚集性疫情。高校深化“校地协同”,依托属地建立健全分级就医诊治体系,加强健康驿站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加强卫生室(保健室)建设。对有基础性疾病等重点师生开展健康调查,建档立卡。

各类学校将开展健康监测,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高校对师生员工开展发热等11类症状监测。中小学校、幼儿园坚持每日晨午检、传染病疫情报告、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

此外,按照属地疾控部门部署,组织开展师生员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努力做到“应接尽接”。学校、幼儿园储备一定数量的非处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常用防疫物资,做好应急人员储备。

重点人群社区健康服务

基层医疗机构备足发热、止咳等药品

昨日的发布会上,北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副组长王大广指出,随着疫情防控重点由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转变,社区防控工作的重心也相应转变为如何更好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需求。为发挥好社区在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方面的作用,制定了《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点人群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方案》。

据王大广介绍,《方案》提出了10条主要措施,在涉及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基础方面,要做实做细重点人群基础信息台账。社区居委会依托网格化管理优势,进一步摸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疫苗接种等情况,重点掌握空巢独居老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独居群体底数及紧急联系人联络信息。由街乡镇牵头,对“双摸排”信息进行整合,形成辖区重点人群“一本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根据患基础病情况、感染情况、感染后风险程度,将重点人群用红色、黄色、绿色分类标记,方便后续开展分级管理服务。

在涉及重点人群医疗和生活服务保障方面,积极开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早期干预,最大限度降低重症风险;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补充和改善软硬件设施,配齐相关医疗设备,备足发热、止咳等各类药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基础上,街乡镇根据人口规模、人员流动性、地域面积等因素,就近就便设置便民核酸采样点,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动态调整。

同时,为确保独居群体居家无忧,建立健全独居群体“一对一”关爱帮扶机制,通过包楼包户、拉手结对等方式,安排专人负责独居群体生活保障。

此外,《方案》还要求全面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通过设立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最大限度为重点人群提供便利。对于因病因残等特殊情况不能到现场接种的人员,提供上门接种服务,努力做到“应接尽接”。

监测预警

构建多维度综合监测预警体系

昨日的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组成员庞星火表示,为动态掌握“乙类乙管”人群新冠病毒感染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本市制定了《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预警工作方案》,构建多维度综合监测预警体系。

一是市民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每日收集汇总居民自愿核酸和抗原检测、重点行业及重点机构人群核酸筛查检测、医疗机构就诊人员核酸检测等数据结果,动态分析研判感染水平及变化趋势。

二是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监测。在现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哨点监测医疗机构,每日收集并对门(急)诊就诊人数、具有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人数、入院病例总数、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数及其中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人数、检测阳性人数等进行监测动态分析。

三是社区感染水平监测。随机抽取本市社区(村)居民,开展全部家庭成员的社区(村)人员感染水平调查,动态开展居民感染情况网络问卷调查,动态了解全市疫情进展情况。

四是入境人员核酸检测监测。对入境人员开展感染率和变异株监测,动态掌握入境人员新冠病毒感染水平和病毒变异情况。

五是新冠病毒病原学监测。依托哨点医院、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监测等网络,开展新冠病毒阳性率及变异株构成监测,动态分析我市人群感染水平及病毒毒株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本土流行的新变异株,动态追踪潜在重要变异株。

六是其他相关监测。开展重点机构、重点人群、污水、人口流动数据监测等,系统收集新冠病毒感染全链条数据,为预警响应提供全方位数据基础。

“通过上述多渠道多源的综合监测,实时监控新冠病毒变异情况、疫情发展态势和波及程度,为制定实施相应社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有效应对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庞星火说。

养老机构防控

非疫情流行时养老机构实行开放管理

昨日的发布会上,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郭汉桥介绍了《北京市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郭汉桥指出,上述方案明确了养老机构“防范疫情输入、防范聚集性疫情、防范重症病亡”的“三防”目标和相关措施要求,确保最大程度保护养老机构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突出分级分类管理原则。

《方案》指出,由各区负责动态调整养老机构防控措施,非疫情流行时,在加强进出人员健康监测基础上实行开放管理;疫情流行时,原则上实施封闭管理,并可根据工作实际在加强进出人员健康监测基础上有序开放管理。疫情流行严重时,经报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相关区可对辖区养老机构实行严格封闭管理。

同时,在防范养老机构疫情输入风险方面,加强人员进出、物品进出和环境监测管理,入院人员必须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和现场抗原检测阴性结果。外来物资物品实现无接触交接。防范气溶胶传播风险,对电梯按钮、门把手、下水道口等重点环境点位定期进行核酸检测。

而在防范养老机构聚集性疫情方面,《方案》中强调严格落实“早发现”机制,对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和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和定期抗原或核酸检测。养老机构结合设施条件实行院内分区管理,设立闭环管理区、流动管理区和健康观察区,按照“一院一策”完善细化应急处置预案。院内出现阳性感染者,立即调整人员分区及密度,落实转移居住、分级分类诊治及终末消毒等措施。

在防范养老机构老年人重症病亡方面,《方案》中表示,加强在院老年人分级分类服务管理,落实和运行好“三个握手”机制,保障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120急救转运、街道(乡镇)一对一对接,确保在院老年人有就医和急救需求时,养老机构和老年人家属知道往哪里送、怎么送、谁来送;有用药需求时,知道药品从哪里开、从哪里买、怎么保障。同时,鼓励养老机构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努力做到“应接尽接”。

农村地区防控

加强农村医疗物资准备和基础条件保障

昨日的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农工委副书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市农村防控办副主任康森介绍了《北京市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根据《方案》,北京将加强农村医疗物资准备和基础条件保障。加快完善农村地区消毒、检查检验、应急抢救等相应设备和药品配置。加强退热、止咳、解痛类药品供应储备,满足农村居民患者特别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人口数的15%-20%动态准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人口稠密地区酌情增加。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乡村要提前备足治疗药物和防疫物资。

各涉农区加强统筹,及时调度,加强药品供应企业物流配送能力,保障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清单药品供应。畅通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渠道。在保障药品安全前提下,对紧缺药品允许拆零销售,满足农村居民基本购药需求。

同时,加强乡镇统筹调度,完善农村急救转运体系,在医疗卫生机构加快配备和调用救护车基础上,各涉农区立即组织储备一批随时可用于患者转运的车辆,保障农村新冠病毒感染者及时转运、收治。确定专岗专人,负责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区域医共体牵头区级医院、定点医院、市区对口帮扶医院等做好转诊衔接,建立明确的接诊流程和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

《方案》提出,倡导村民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不外出走亲访友、不参加聚会,特别是避免拜访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倡导错峰出行,疫情流行期尽量减少出行,引导返乡人员加强健康监测。各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特别是人口倒挂村、民俗旅游村等外来人员聚集的村镇,要及时掌握进返乡人员信息,提示做好健康监测,规范佩戴口罩,减少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性疾病者的接触,并告知居住地医疗机构联系方式。

到访农村集市、庙会、民宿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员聚集。经营者有症状要居家休息,不带病上岗。疫情流行期间,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和居民意愿,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频次。加强公共密闭场所管理,落实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必要时可临时关闭。移风易俗,健康生活,倡导婚宴、生日宴、团体宴等聚集性活动简办少办。

释疑

中小学春季是否能如期开学?

市教委:2月13日正常开学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针对春季北京中小学能否如期开学的问题,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明确答复,将按照既定的安排,2023年2月13日中小学正常开学。1月7日开始,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要进入寒假阶段。这个寒假家长和同学们要一起休养生息,让同学们做好春季开学的准备。

北京社会面是否发现XBB变异株?

专家回应:暂未发现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组成员庞星火表示,本市在对社会人群的变异株监测工作中,暂未发现XBB、BQ.1等变异株的流行,现阶段社会面流行的毒株仍以BF.7和BA.5的亚分支BA.5.2为绝对优势毒株。(解丽 赵婷婷 王斌)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